分享

品《游褒禅山记》悟四种人生态度

 三驾马车1966 2018-03-13
《游褒禅山记》是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山水游记单元选录的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一篇游记散文。可以说,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往往有所感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他们的山水游记文章大多不单纯记叙游山戏水的经历,而多借助游记来传达人生的道理。如本单元的《兰亭集序》,作者借“流觞曲水”之雅事论人“死生之大义”;《赤壁赋》借赤壁空灵朦胧之美景抒作者旷达乐观之情怀。本篇散文也不例外,后人在鉴赏评价本文时多侧重阐释作者借游褒禅山传达的两种人生道理:一是,志、力、物尤其是“志”在人成功方面的重要性;二是,文人学者应具备的“深思慎取”的严谨治学态度。对这两种人生道理,古人乃至今人都有详尽的评说,不再赘言。而笔者认为,作者在文中不仅仅在传达这两种人生道理,作者似乎是在用整篇文章和游山的经历向人阐述人所应具备何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国论文网 http://www./1/view-6187291.htm
  通过阅读文本可知,作者畅游山洞的愿望因盲目跟随他人出洞而落空,面对愿望的落空,作者、庐陵萧君圭,长乐王回,其弟安国、安上五位游人有不同反应,有“怠而欲出者”“悔己者”“咎人者”“默默无闻者”,这几种不同的反应却恰恰展示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作者――失败面前的自我觉醒者。
  阅读文章我们不难找到作者畅游山洞的愿望落空后,最能体现其心情的一句话“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可也”,意思是“我也后悔自己跟随那人(出来),而不能穷尽游玩的乐趣”,“悔”不仅仅是后悔,对作者而言也许更多的是懊悔,甚至是悔恨,这个字是作者当时内心的最真实表现。面对“悔”作者的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自省阶段,作者后悔什么,分析文本,可得出三点:悔后洞美景未赏;悔己力足以入,火足以明,而轻易放弃;悔己未尽最大努力而轻易放弃。“悔”字本身就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觉醒。
  自悟阶段,面对后悔之情境,作者并未捶胸顿足,唉声叹气,而是积极反思自己,发出“于是余有叹焉”的感慨。“叹”不仅是感叹、感慨,更是对游山经历后的一种觉悟。那作者叹的什么?一叹古人观万物有得,在于他们坚持不懈的思考和探究,以古喻今,今人若想有得,也须有坚毅的探究精神;二叹“夷以近”之处游者众,“险以远”之处至者少,通过对比感叹世人较古人缺少了探究精神;三叹非常之美景常在险远处,而少有人至,实为可惜。
  得道阶段,这是作者游山后反思总结后的收获阶段,即志(游后洞的目标)、力(游洞时的体力)、物(火把)是人做事(游后洞)成功必备的三个条件,其前提是不盲随别人,这也是古今文人分析评价的重点。
  警示阶段,作者借游山时由碑文的漫灭及山名的误读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当时文人学者治学存在的现状,作者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作者从个别问题提升到对普遍现象的认识,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纯真的道理。这也是作者对当时的文人学者倡导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认真求实精神的一种呐喊,正如胡适所言做学问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以期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悟道后并非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
  咎人者――错因归误的盲目批评者。
  同样面对失败的游洞经历,作者是真诚的“悔己”,反思自己,吸取教训,升华自我,而文中也有人一味的“责人”,而不反省自己。原文“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意思是“出了山洞后,就有人责怪那个想出山洞的人”,“或”译为“有人”,此类人面对失败的经历不能正确分析错因,而盲目责怪别人,将主要错因归咎于“志力物”上的“物”,忽略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道理,实为错误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这类人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和外物的关系,也注定很难取得令人惊喜的成绩。
  怠而欲出者――消极因素的制造与传递者。
  作者和友人未能穷尽山水之乐的原因是“悔其随之”,即盲目的跟随别人,而未尽自己的努力。我们常说“跟随圣贤的脚步,我们也可以走得很远”,在这里作者却跟随的是“怠而欲出者”,即因懈怠而想出来的人,出来的原因非“力不足,火不明”,而是源自内心的懈怠。照此,他完全可以告知同伴后自己出来,让同伴继续前行,但他偏偏遍造了一个“不出,火且尽”的谎言,让同伴产生一种恐惧感,以达到和他一起出洞的目的。笔者认为,究其原因其人实出于一种所谓的面子和虚伪的尊严,因为他担心自己的退缩和放弃会成为其余游玩者嘲笑的对象,故而编造令人害怕的谎言,鼓动别人与自己一起放弃。这样,同是半途而废之人,也就无所谓嘲笑与被嘲笑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己不努力、不坚持、不奋进也罢,他们却总是拉着别人与他一起堕入深渊,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消极因素的制造者和传递者,是影响我们进步、拖我们后腿的人,对此类人,我们当敬而远之。
  无名者――跟随他人而无主见的附庸者。
  同游五人中,除上述三类外,还有一类人在文中仅仅留下了名字,而无任何言行的记录,他们是特殊的一类,也是人群或社会中的大多数。对此类人而言,无论是继续穷尽山水之乐还是中途而返放弃美景,他们好像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坚持,他们仅仅是其他人观念的附庸者,他们人云亦云,盲从别人,久之,他们也许就会变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和“庸人”了。
  所以,细心研读完文本后,我们会惊喜的发现,作者借助这篇游记在向我们传达“成功的要素和严谨治学态度”的道理的同时,也在用本次游山的具体活动向我们展示正确的做事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坚强的意志,不要受身边消极的人影响,因为消极的人会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庸,黯然失色。当你真误被消极的人影响时,也应该像作者一样审视自己,做一名善于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的智者。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请记住: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