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
2018-03-13 | 阅:  转:  |  分享 
  
中医适宜技术普及——之推拿篇医务科2011.04.07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
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一、
整体观念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
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
上则相互影响。2、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
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
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
、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二、辨证论治“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二、辨证论治辨
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三、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三、经络学说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
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的生理功能1、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人体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
组成,它们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只有通过经络的联系作用,这些功能才能达到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从而使人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的
生理功能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必须通过经络才能输布周身,以温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和器官,维持
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3、感应传导:经络有感应刺激、传导信息的作用。当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刺激就可沿着
经脉传入人体内有关脏腑,使其发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针刺中的"得气"就是经络感应、传导功能的
具体体现。经络的生理功能4、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经络能调节人体的机能活动,使之保持协调、平衡。当人体的某一脏器功能异常时
,可运用针刺等治疗方法来进一步激发经络的调节功能,从而使功能异常的脏器恢复正常。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上肢外侧前
缘→肩→颈→面颊→左右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鼻翼旁的迎香穴。(交胃经)1、经脉循行:2、体内联系:
属大肠,络肺。并与鼻、下齿有联系3、主要病候:①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②咽喉肿痛
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③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4、常用腧穴:(本经共11穴)1、合谷(原穴)定位:手背第一、二掌
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1、合谷(原穴)主治:①头痛眩晕面瘫面肿齿痛
牙关紧闭目赤肿痛鼻渊鼻衄咽喉肿痛耳聋耳鸣
②热病多汗无汗③妇科病:闭经滞产④上肢痿痹手指挛痛⑤腹痛
便秘刺灸: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2、曲池(合穴)定位:肘
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2、曲池(合穴)主治:①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面瘫②
皮肤病:荨麻疹全身瘙痒湿疹等③热病高血压④上肢不遂肘臂疼痛无力⑤腹痛
腹泻刺灸:直刺0·8~1·5寸。可灸四、预防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四、预
防“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
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四、预防中医学在治疗上历来防重于治。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充分调动
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以
防止疾病的发生。五、推拿手法1、摆动类2、摩擦类3、振动类4、按压类5、叩击类6、运动关节类1、摆动类一指禅
推法滚法揉法2、摩擦类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3、振动类抖法振法4、按压类按法点法掐法拿法捏法捻法
5、叩击类拍法击法6、运动关节类摇法扳法拔伸法落枕是常见的颈部伤筋,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僵硬、酸胀、疼痛,以致
头颈部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轻者1周内不治可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落枕治疗原则:活血舒筋,温经通络。常用穴
位:肩井、天宗、风池、风府、阿是穴等。常用手法:按、揉、拿、捏、拔伸、摇、扳等。婴幼儿腹泻寒湿泻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
泻。取穴:推三关、补大肠、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揉外劳、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加减:六、注意事项集中精力体位舒适手
法准确善用左手力量适当治疗有序操作卫生七、禁忌症1、各种传染性疾病;2、诊断不明确的损伤;3、肿瘤患者;4、血液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5、严重心、脑、肺、肾等器质性病变;6、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及四肢敏感较强的穴位;7、剧烈运动后、饥饿、极度劳累时、体质虚弱的患者。谢谢!手阳明大肠经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