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东郊有吴家地 纳三川(江)之水(鉴江、袂花江、梅江) 故曰: 吴川 提起湛江,似乎很少人知道有一个地方叫“吴川”。 吴川,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湛江市代管,因而被称为:湛江吴川市(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市下面还有市)。 其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湛江市东北部,东靠茂名,北接化州,西近湛江市坡头区,南濒南海。 所以当地的人经常念叨着:“吴川,离湛江还很远呢~” 吴川的母亲河,叫鉴江。左江包括吴阳、塘尾、大山江、长岐等;右江则包括黄坡、振文、塘缀、樟铺等。在吴川,一直相传着一句话:“左江出文官,右江出武官”。 在“尚文重商”的氛围下,吴川获得了不少荣耀: # 中国月饼之乡 # # 中国羽绒之乡 # # 中国塑料鞋之乡 # # 广东诗词之乡 # # 中国建筑装饰之乡 #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土豪巨多,回馈家乡 这里的千百名亿万富豪多为包工头出身,是全国富豪人数最多的县级市(县)。 明村,集资约3000万元打造成生态现代文明新村。 “荣居”,吴阳大坉村,耗资2.8亿的吴川第一豪宅。 杨赤里村,一位企业家豪砸1亿为全村村民建45栋别墅,单体面积370平方米,楼高二层半并带主副楼。 资源丰富,安康宜居 村落文化的盛行,除了有赖于土豪很豪,归根结底还是吴川人的朴实、勤劳与热情。 由于滨江临海、水系发达,这里日照充足、资源丰富,是南海之滨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安康宜居城市。 有“天上人参”之称的禾花雀就云集于此。 圩日文化 常年的蓝天白云让人留恋,美食更是一道绝佳风光。而最好吃的东西都躲在平凡的市场里,所以我们尤爱飞摩去“趁圩”,并产生了独特的“圩日文化”。 各类熟食任你挑选,特别是扣肉、猪肚、菠萝骨、马鲛鱼打的鱼丸等最让人回味无穷。而在圩里面,绝对不会饿着。 不管是远近驰名的“牛下水”,还是一份滚烫滋补的猪红汤,美味能散去所有的疲倦气息。 街边小摊上的葱油饼和虾饼,更是从小吃到大的熟悉味道。亲测炸番薯蘸泰式甜辣酱,一级棒。 在圩里面,随处可见各式糕点,吴川人统称为“籺”。当地的读音是“约”(白话音),“粉皮约”,“田艾约”,“水约”不时映入眼帘。 还有人当街摆个大锅油炸煎堆,爆枣则是我的最爱。 家家户户的田艾“籺” 这么多小吃中,我感觉田艾籺最充满童年气息,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田艾籺。田艾生于收割后的稻田上,每到春节期间,一家大小便会带上袋子去采摘,再进行晾晒。 做田艾籺,是用田艾和着面粉为皮,包着已经炒熟的馅。想吃甜的就包上白糖、花生、椰丝、芝麻等;香的则要包上小虾巴、陈皮、花生、菜头碎(即萝卜仔)等。 然后用一种叫“能木”的树的叶子包垫起来蒸熟,还可以储存一段时间,想吃就拿出来蒸热。 逢年过节的时候,和邻居或亲戚齐齐围坐在桌前制作,一般有圆形和月牙状。小盆友则会在一旁奇思妙想,搓成各种形状,待蒸熟还会认准这个是自己包的拿起来吃。 而最为开心的莫过于一边包一边偷吃籺芯(即馅料)。 决不能错过的粉皮 几乎每座城市都会形成一份与“粉”相关的饮食习惯文化,吴川也不例外。这里的粉皮皮薄,韧而爽滑,它的吃法多种多样:可捞,可炒,可汤煮。 捞粉皮,把成块的粉皮卷成条状,然后切成一段段,配上香油、芝麻、酱油便可食用。特别之处在于,淋上去的香油是用花生油、韭菜放在一起久煮的,因而香味尤其浓郁,酱油则是带甜。 小时候,天刚蒙蒙亮,“粉皮约”的吆喝声总是首先打破早晨的寂静,那是流动商贩在沿街叫卖。 学校门口、市场口、行人多的十字街口,都有着卖粉皮人的身影。现在很少见了,不过这道美味依然可以在市场和大排档吃个满足。 而用以相同吃法的(即配以韭菜油、芝麻和酱油),还有红豆约、芋头约、簸箕炊等。 炒粉皮,以坡尾炒粉最出名。坡尾人炒粉的镬不用完整的镬,而是先去掉两个镬耳,再把镬沿削小,被戏称为“烂镬”。 粉皮会先都放在镬里,有人点的时候,就扒一部分下来,在镬的角落,撒上叉烧、黄豆芽和葱进行翻炒,最后再以香菜相佐。 一人一担箩头、一筐米粉、一只火炉、一口烂边缺口的铁锅,每日都在市场角落、圩尾街头摆摊开档,食客围在铁镬边品尝,津津有味。 汤煮粉皮,是吴川人钟情的另一种吃法。切成细条的粉皮放在笊篱内,放进开水中烫软,倒在碗内,浇上猪肉汤,配以猪杂或者瘦肉和清甜的水东芥菜,略蘸蒜蓉酱油,那份滋味别提有多鲜。 还有牛腩粉、辣鸡粉、炒薯粉等等,各种粉让你领略着不同的吴川当地滋味。 靠海吃海鲜滋味 吴川地处海滨,水产品极其丰富,蜚声遐迩。 沙螺,学名为尖紫蛤,又名西施舌,为吴川吴阳镇特产。传说古代越国的范蠡和西施嬉游于五湖后,入鉴江河口,唾液而生。 沙螺在清朝为贡品。因产于鉴江河口与海水交汇地方,咸淡水交融,其肉雪白清脆,滚汤或者煮粥都甜润可口。 正如吴川状元林召棠《西施舌》诗中所说:“就中西施舌,江瑶难为侔。” 沙虫,吴川人心中不得不提的味道。有人说,它看起来像是一道重口味的美食,但喜爱之人认为它的鲜美程度,足足抛开鲍参翅肚四大天王几条街。沙虫对环境十分挑剔,要求极优质的环境才能存活,因此又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真正的“干净”美食。海蜇(当地人叫“捞”),回到去必须品尝的一道鲜味,相比“捞”肉的厚实,我更钟情“捞”皮的清脆。 煮的时候,会拌以韭菜和黄豆芽,一定要手快,因为受热过久它就会融成水了~ 说到海鲜,又怎么少得了炭烧生蚝,肉质肥美柔滑。假如叫上一份白鸽粥(以肉汤作底,粥里放干鱿鱼、虾米一起煮)或者沙螺、沙虫粥,再加个炒粉,便形成了吴川的宵夜文化。 湛江鸡——广东三大名鸡之首 “无鸡不成宴”,因为鸡是“五德之禽”,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湛江鸡位列“广东三大名鸡”之首,曾有“名震雷州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之美誉。 白切鸡做好之后,外表金黄油亮,入口皮爽肉滑,香味浓郁,再加上一碟沙姜酱油蘸料,“惹味”得很。吴川林中凤便是其一。 咸菜萝卜我都爱 咸菜是一种中国文化,在吴川,也有着腌菜的饮食习惯。 蒜头、蒜尾、咸瓜(腌黄瓜)、菜头(萝卜干)、酸菜、菜尾儿(萝卜梗叶)、芋壳(芋梗干)等。 酸、甜、咸,是这些小菜带给吴川人的味蕾感受。就着它们,已经可以喝上几大碗白粥,大热天脆嫩开胃,一阵凉快。 如果稍作加工,咸瓜蒸肉饼是家常必备,而菜尾儿淋上扣肉汁,则成为宴席上的压轴出品。 粗粮中,我们尤爱番薯,“吴川番薯贵过米”。过去曾被认为只是充饥的贱品,现在也是美味佳肴。基本每一个吴川人的长大,都有着番薯的踪影。 简单地蒸熟,一家大小拿着吃,就开启一天的生活。而在田地边垒起“番薯窑”更是给童年记忆增添不可抹灭的趣味色彩。 吴川的番薯,在记忆中,是味道醇香绵甜,质地松软的。尤以白色为主,超级粉糯,香气十足。如今,也增添了黄色和紫色等更多品种。 最好吃的五仁月饼 每临中秋,全国都在讨论着一个议题:“五仁月饼好吃还是双黄莲蓉好吃?” 但吴川人不一样,他们心中只认准一份特有的味道,那就是金九月饼(中国十大月饼品牌之一)。 如果你觉得五仁月饼不好吃,那肯定还未品尝过吴川金九的“五仁金腿大月饼”。可以有多好吃?跟其它月饼分为4小个不一样,它都是一整个大饼,按照1kg,2kg等进行售卖。往往没到中秋,就已经禁不住把饼吃完。 “五仁金腿大月饼”的好吃,有赖于它的用料十足。 馅料中果仁总含量≥25%,火腿含量≥5%,甜度适中吃起来鲜香不会油腻。民间有云:“吃了吴川大月饼,更觉中秋味儿甜。” 2011年,金九月饼藉中国首届月饼节在吴川举行的契机,投资800万建设了金九月饼博览馆,也是中国首个月饼博览馆。以铜塑和实物记录、展示吴川月饼历史文化、手工文化。 年例,展现浓厚地方风情 “年例年例,年年有例”,吴川年例大过年。 白天游神舞狮,晚上演大戏或做木偶戏或放电影、烧炮仗、放烟花,邀请亲友聚餐饮酒,欢庆节日。 以前会在村里搭个戏棚,现在随着文化楼的兴起,活动会在该处进行。 除此之外,摆宗台(有的地方叫摆醮)也是年例的头等大事,其主旨是敬神、拜祖先、祭祀社稷,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到了晚上,则会以丰盛的酒菜来招待来自五湖四海的亲朋好友,一分钱不收之余,还会给你封个红包利利是是,客气些的人扛一两箱饮料或水果过去就行了,不带也没关系,人过来吃主人就欢喜。 第一道菜肯定是发菜猪俐,取谐音“发财”,第二道则是炒粉,取“起粉”之意,而吴川的炒粉,是带点甜的,因为会加糖。 炸子鸡和八宝饭更是必不可少,其中八宝饭是吴川宴席名菜之一,由两名厨师参照宫廷八宝饭于1922年在吴川梅录镇创制。 因为工夫大且制作难度高,平时想尝的话只能在特定地方购买。 ![]() ![]() ![]() ![]() “吴川三绝” 2000年,吴川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 每到农历正月十四至十七日,吴川元宵节便热闹非凡,梅菉街道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还会搭起花楼,各式民俗艺术展现眼前。 2002年,吴川把元宵节正式定为“吴川元宵民间艺术节”。 吴川话古味浓重 吴川话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古味浓重,平平仄仄极为协调,全国少有。 例如对亲人的称谓上,你可能会听到称呼爷爷为(亚爹),奶奶为(亚奶);称呼父亲为(哥);称呼母亲为(娜);称呼自己的姐姐为(煲);称呼父亲或母亲的大姐夫妇为(杯爹、杯奶),称呼爸爸这边的哥哥夫妇(几爹、几奶);称呼妈妈那边的哥哥夫妇(舅爹、妗奶)等。 有一种神叫“老耶” 有一种妇女叫“夫娘儿” 有一种去哪儿叫“去阿次” 有一种去玩叫“去揽” 有一种下雨叫“落水” 有一种上学叫“回书房” 此处风光独好 水口渡大桥,吴川的标志性建筑。大部分归乡的人,从茂名收费站拐出来,驾驶上这座大桥,就知道家已经不远了。而上梅菉,也得跨越此桥。 江心岛,位于吴川市区梅菉西面的鉴江,在三江(鉴江、袂花江、小东江)汇流处的下游,东边对岸是梅菉竹栏街,西边对岸是振文镇水口渡村。 广东省内为数不多的独立江岛之一,据《吴川市志》载,成型于千年之前,曾有过一段南宋飘摇史的传说。 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征用开发,现已成为旅游、休闲度假的娱乐场所。 候鸟天堂,吴川市振文镇里坡村以优良的生态环境,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新“村民”——“丝光椋鸟”,此处的“万鸟归巢”景象已持续12年。 田野风光,即使只是简单地到土地里走一走,这里的蓝天白云禾田也从不会让你失望。一年四季转换各种颜色,但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份宁静与明朗,夜里可伴着蛙声入睡。 海边掠影,作为一个海边城市,吃与游玩都必不可少。尤其吉兆湾以石多、湾多而别具一格。十里九湾,礁石奇美。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我想这大抵是每一个吴川人提起吴川时的心情吧。 平江无须歌惆怅,明月应是在故乡。 天高海阔任我行,扬航竞帆看吴川。 你记忆中的吴川是怎样的?又最爱吴川的什么? |
|
来自: 昵称48505824 >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