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读

 天马星空518 2018-03-13
 

 当《Childhood Memory》的曲子想起时,一股似曾相识的既视感扑面而来,就像那永远时尚的搭讪方式:我想我在哪里见过你……

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碰到这样的感觉了。悠扬的长笛和浅吟的黑管,像对顽皮的精灵交替环绕在钢琴的四周,它们是在交谈吗?耳旁似乎有轻微的海风吹过,阳光如撒,照亮雪白的浪花。

人至中年,忙生活的脚步就有些不利索了,倒是反而有了环顾的心境与闲暇。跟老牛夜里反刍似乎又不太一样,只想静静地恍惚一下自己,找找曾经喜欢的事,看现在是否依然喜欢。比如音乐和书籍。

音乐是有情调和记忆的。情调,是个浪漫而悠远的书面词汇,更多地出现在生活的犄角里,只会在偶尔疏松的环节中安抚人的精神,像是昏暗中划亮的一支火柴,照亮眼前的世界。前几日在读《苏菲的世界》的最后章节时,随意选取了古琴作为背景,并将音量调至若有若无。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春午后,书中的情节已到了艾伯特和苏菲逃离少校的故事禁锢而闯入另一个世界的关键档口,此时音响里想起的是古琴独奏《高山流水》。当少校跟他的女儿席德讲述宇宙的起源和未来时,自己仿佛有些许顿悟,又仿佛似懂非懂。合卷的时候,眼前升腾起这样的画面:哲学的大道若简,古琴的五音绕梁,夕阳的圆润似火,香烟的袅袅起伏。当然就想起“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句子,这样的情调真是美不胜收啊。人至中年,独处一隅,这唯恐是最难得的精神藉慰了。

按理说,行至中年,几番阅历之后,应当到了黄庭坚所言“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的境际了,却不料感情的阈值一低再低,音乐也罢,书籍也罢,有太多能轻易打动自己的东西一股脑得翻腾出来。是少不经事的缘故吗?说实话,看过了很多书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倘若能在年轻时遇见它们该多好。倒也不尽然是遗憾,因为即便是在年轻时遇到它们,或许也是相顾无言,匆匆错过。正所谓陶渊明说的那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历经多年之后,再次想起,方才发觉,那些我们曾经遇到的美好,非彼时不珍惜,只为此时不期而遇能有一个更好的感动。

透过《Childhood Memory》,我理所当然地又遇到了相似的《故乡的原风景》,还有更符合我性格的《Conquest of Paradise,甚至是一度觉得迂腐的《如歌的行板》等等。这些音乐伴随着我的阅读,一点一点熟识开来。跳动的音符让文字也活跃了起来,其实不必太刻意所谓的理解,能赏心悦目便够了。更多的时候,我是将它们作为标记,镶嵌到这段不期而遇的时光里,不再相顾无言,不再匆匆错过,让我有回望的把手。这样的话,再历经多年之后,再次相遇,我想我会控制不住笑出声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