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史的范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否在中国这一地理名词所包含的范围之内;其二,该王朝的统治机器和所辖主体民族及文化习俗,是否满足“中国人文”的概念。下面仅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论下西辽王朝。 众所周知,西辽王朝的建立,主要起自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因其与辽国末帝的政见不和,且预见到辽王朝行将覆灭的前景,而仅以区区两百骑西走,由于得到西北地区达旦诸部的支持,耶律大石于1124年称王于可敦城,1132年称帝于叶密立,西辽王朝诞生。 在西辽王朝形成的过程中,先后归并、收附了高昌回鹘王国、东部喀喇汗国,及卡特万战役获胜后,又相继收附了西部喀喇汗国、花剌子模国及康里诸部,兵锋所及远达吉利吉思、起尔漫,成为了一个建都于巴拉沙衮,东起土拉河,西近咸海的庞大国家。从西辽帝国的版图来看,虽然其对包括河中、七河、阿富汗北部等地区的中亚有相当影响力,但毕竟还是通过花剌子模、西喀喇汗国等附庸政权予以统治。就其直辖领地而言,包括伊犁、锡尔河上游、巴尔喀什湖、阿尔泰山、和田及土拉河以西等地区,其中大部分在古代中国的西域概念之中,因此,就西辽王朝版图的地理因素而论,不能简单将之归纳为中亚政权,其也具有中国史上割据政权的性质。 再从民族构成、宗教信仰和国家组织来看,西辽的主要统治家族及军事将领,依然是契丹族的耶律家族和萧氏家族,而其直属军队的民族构成,主要是契丹、达旦、回鹘、哈剌鲁等,他们主要信仰佛教,这对当时已经穆斯林化了的中亚各族来说,西辽政权具有相当的外来殖民性质,因此西辽王朝长期难以获得中亚地方民族的拥戴,他们更多的是依靠西域佛教地区部众的支持。 在政权结构和官职设置上,西辽沿袭了辽朝的几乎所有官制,完全没有受到中亚地区各政权原有体制的影响,表现出了强烈的“中原特色”。中国古代包括《辽史》、《金史》、《三朝北盟汇编》、《契丹国志》、《北使记》、《辽史拾遗》等中,都有关于西辽王朝的篇幅。甚至在1979年出版的蔡美彪先生等主编的《中国通史》第六册中,也有关于西辽史的专门章节。 综上所述,我以为西辽王朝属于中国古代史中割据政权的一支,西辽史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