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怕冷又易上火,先治体寒还是先去火?

 一枝红艳露凝香 2018-03-13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一遇到口腔溃疡、口干口臭、牙龈出血、暗疮、眼睛红肿、嗓子疼、便秘等,不少人习惯性使用清热药、滋阴药这类寒凉药物来泻火、清火、降火,却发现去火效果并不好,反倒是加重了身体的各种寒凉:腿脚怕冷、舌苔发白、腹凉、腹泻、男性阴囊冰冷潮湿、女性痛经,小腹冷,白带清稀等。

出现如上这些情况,多半是「上热下寒」,通俗点说,就是又上火又怕冷,而这个火并非因“热”,很可能是寒证过久所致

为什么明明体寒却容易上火?

现代人普遍思虑过多,长期久坐,用脑过度,盗用元阳,把下面的元阳调上去了,气血都集中在脑部了,大脑属于很实的状态,下半身却消耗得越来越亏虚,能量瘀滞在上面,而阴寒之邪大量内生或外侵,瘀堵于下,脾胃升降就会出问题,湿气横在身体的中焦,堵塞道路,导致心火不降,就很容易上火。

而下焦湿寒加重,肾阴亏损,肾水不足,托不住上面的火,心火就只能往上任性流窜,左窜一下,右窜一下,所以上焦的热口干口苦眼睛干涩头晕耳鸣心烦易怒失眠等都出来了,下焦的寒,则造成宫寒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妇科炎症前列腺增生等。

这种情况下,如果当作是热证来治,错误的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虚火,只会让身体内的寒湿加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更伤肾伤脾,从而导致寒上加寒、虚上加虚,加重脾肾阳虚,各脏器功能下降,气血亏虚,越治火越大。并没有把寒气排出去,而是把寒气逼到了身体的内部的脏腑,长期寒气积累,极寒生内热,又会造成虚热,表现出上火的症状。

 

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就是阳气在下部,阴在上部,上热下寒就是颠倒错乱了,上面为阳,下面为阴,阳不能下降,阴不能上升,火一直在上面,水一直在下面,水不能变成气,上面的气也不能在下面化成为水,就会出现上面很热,下面很冷。

上热下寒并不表明阳虚得厉害,而是身体里的火没有被利用起来,火气都浮在了上焦(心、肺、头面部),而下焦(肾、膀胱)却还是冰凉的;上下不沟通,中焦(脾胃)瘀堵,上焦的火气淤堵久了,便成了淤热,从头面部发出。简单说,上热下寒的本质是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上热下寒如何调理?

脾肾是身体先后天之本,负责给身体提供动力,身体动力不足,气血循环变慢,就容易停滞,即为寒。所以如果想根治“上火”一定要恢复脾肾功能,加快气血循环,把寒排出体外,热自然能回到原位。

岐黄砭石脏腑通补术是针对中焦和下焦的调理,重在通脏腑的瘀,补脏腑的虚。利用砭石的自身能量,动热结合,边通边补,祛瘀不伤正。

 开中焦,升清降浊

上腹部为人体的中焦区。中焦为人体气机的枢纽,上腹部偏左为脾胃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右侧为肝胆区。中焦瘀滞不通,则容易反酸、打嗝、腹泻、腹胀、胃痛、慢性胃炎、食欲不振、大便粘滞或便秘、肥胖症,脂肪肝、胆囊炎等。

脏腑通补术调理从中脘巨阙入手,这里是气血升降的开关,中脘为胃的墓穴,巨阙为心的墓穴,心脏不好,脾胃受寒,肝气郁结,水湿内停都会郁结在这里,导致气血升不上去,此处瘀堵,脾胃化生气血升不上去,脾主运化水湿,长时间气血升不上去,就变成湿气停留在体内。打开这里一是气血能够上去,湿气能够化掉,改善心肺供血供氧。

◎ 打开腹部经络环,温补下焦元阳

脏腑通补术推痧仪滚揉腹两环,由表及里,逐层打开腹部下环,一方面可以补元阳,同时可以促进脾胃运化。另一方面可以把多余的火气调下来,促进能量的均衡,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一方面能改善上热下寒体质,另一方排出下焦瘀滞,松解深层痉挛,舒缓脏器之间的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