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是一种什么样的健身养生运动?

 绅申 2018-03-13

五禽戏是华佗在道教导引术的基础上衍生拓展而来——关于这点我在上篇问答中已有说明,在类别上属于仿生式体育养生操。简单说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身形与神态,做有节奏、有规律的重复性运动。

仿生运动在中国并不鲜见,武术和舞蹈中也有类似门类,如虎鹤拳、孔雀舞等,只是侧重不同。关于五禽戏的具体演练方式,宋朝道教图书《云笈七签》中有详细记载。为了便于直观了解,现将全套动作引述如下: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五禽戏基本都是原地做动作,除“猿戏”外也不需要借助工具,对场地的要求也很随意。从上述记载来看,五禽戏分解动作虽多却并不复杂,有点类似今天的瑜伽,只是动作难度和幅度略小。华佗奉行生命在于运动的宗旨,《三国志》中记载了他的健身养生理论:“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不过华佗并不提倡剧烈运动,而是讲究温和舒缓、适可而止——“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五禽戏遵循的也是这个运动原则,“遣微汗出即止”,不能跟在健身房似的大汗淋漓。出汗后最好“以粉涂身”,那样就会通体舒畅。这里的“粉”具体是什么不太清楚,我想大概是爽身之类的东西,为的是迅速除汗并防止风寒。《云笈七签》转引《抱朴子》说,五禽戏应“食毕行之”,也就是在饭后练习,练完会有饥饿之感。

五禽戏的原理是“导引于外,而病愈于内”,即通过舒展筋骨、锻炼肌肉和活动关节,达到疏经、调气、助消化的养生、益寿功效。华佗的弟子吴普通过练习五禽戏活了90多岁,耳聪目明牙口还好,吃饭比年轻人还带劲。华佗的另一弟子樊阿通过练习活了100来岁。《抱朴子》中还说,樊阿“不知馀术,故不得大延年”。说他要结合“馀术”练习还能活得更长。“馀术”应该指的是人体内部调理,也包括心情舒畅、不动怒等。这点就连华佗本人都没做到,最后跟曹操怄气丢了性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