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桥

 风临酒把2 2018-03-13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76.84×76.84cm
【年代】1895年
【作者】约翰·亨利·特瓦克特曼
【收藏】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昨天提到约翰·亨利·特瓦克特曼在他格林威治的家中,建了一座“白桥”,与莫奈在吉维尼自家的花园修建的“日本桥”有一样的情结,“小桥流水人家”分明就是中国人居生活的情境,以及中国画的意境。《白桥》(The White Bridge)的桥身呈现出弧度,支撑桥体的突出部分也采用了拱型结构,与昨天《露台》中的花拱门有一样的表达,俨然等到夏日来临时,上面会不会覆了一层葡萄,或是其它蔓藤植物爬满,用来遮阳便于画家在桥上写生。总之这般设计是经过特瓦克特曼一番心思的,其中自然也透露出他的审美和审美的偏好。


画面中的“白桥”与我们曾推介过梵高的《春天的河岸》有类似的表达,不过从色彩上我们可以看到季节的差别,也能看到画家主观表达上用色的差异,虽然描绘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此幅更像是稍早一些的冬色尚未褪尽时的初春。梵高那幅是典型的印象派手法融入点彩的技艺,而特瓦克特曼的这幅从着色上,泛着色调主义的气息,模糊了笔触,制造着梦幻。构图上明显有东方绘画艺术的表现,只是,这儿不能笼统地用“东方主义”(Orientalism),东方主义是艺术史学家、文学和文化研究学者用来定义中东、南亚和东亚等地域文化方面的术语。当然,中国和日本的绘画艺术也是被归纳在内的。其实,我们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尼德兰地区都可以从画作中看见呈现出来的东方元素,比如圣经题材提供的众多东方元素,最鲜明的就是东方三博士的描绘,还有阿拉伯游牧民民族的装扮。如果这时只是不可避免的宗教元素表达,到了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德拉克洛瓦和安格尔的作品呈现,我们看到的就可以用主义来概括了,明显有意识地引入生活场景的题材,配以技艺有点夸张的表现。这时,一批批的画家前往中东、北非等所谓的“东方”采风,其中就有画过《幻灭》格莱尔。格莱尔的工作室曾经孕育过莫奈、雷诺阿、西斯莱等印象派画家,他游历过希腊、土耳其和埃及等地,他就东方题材的写生和创作在早期深深影响了这批未来的印象派画家。


这里要说的东方绘画艺术的表现,只是目标有所指地趋向日本风格(Japonism)和中国风格(Chinoiserie)。可能有人会说为何不能是直接由中国绘画直接影响欧美的绘画,而是从中要经由日本绘画,甚至通过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泛着一些情色调调的浮世绘来影响。的确中国的绘画艺术早就通过日本来的遣唐使和遣宋使,而深远地作用于日本的绘画。了解茶道的朋友知道,早在15世纪,当时的日本在布置茶室时,大壁龛若能悬挂“唐绘”,就是说家中有中国画在当时那是极其体面的事,显露的不只是财富还表现出文化艺术品味。关键是我们闭关锁国惯了,日本的国门在1852年被美国海军敲开,因而过早地先于我们汇入到东西互通的大潮中,虽然传入欧美的只是日本的浮世绘,却也体现了根植于中国绘画的艺术表现精神。


艺术永远是在发展的,并以保守与进步较力交替变换的姿态前行,今天的进步或许就会成为明天的保守,当保守的云层厚重到几乎桎梏前行时,这时候借以外力是最智慧的方式。马奈、莫奈、梵高等一批画家,就在艺术的变革中汲取来自日本的绘画表现,从而令他们从时代中破茧而出,冲上云霄。马奈的《奥林匹亚》和《草地上的午餐》借鉴的是体现艺术面对社会问题时的诉求和表达,甚至只是市井笑谈,却呈现了艺术的思想力。他的《吹笛少年》、梵高的《唐基老爹》,我们看到绘画技法不再追求立体化,平面大块平涂,不做晕染,使用较高纯度的色彩,并非对比明显,也不再追求阴影过度,这些都因受到日本绘画的影响。莫奈甚至请妻子卡米拉在做模特时,有意穿上代表东方的和服和代表西方的金色假发形成对比,进一步追求艺术表现的感染力。


法国印象派作为先辈,让一些远渡重洋而来的美国艺术家看到印象派艺术在美国发展的更多样的可能,于是他们虽然受着学院派的教育,却迅速跟上这个时风潮流。因此,我们在多位“十位美国画家”(Ten American Painters)成员中的作品中,能够发现团折扇、青花瓷、中国茶具、古典屏风等东方生活器具,还有模特身穿的旗袍、汉服、和服等东方特色着装等元素。此种现象就有点像如今拍摄国际大片,总会邀请一些其它国家的明星参与其中,还有意挑选其它国家的地标建筑作为外景,一是为了国际化的艺术审美,二是为了市场。恰好说明流行的表现,又能迎合大众审美的艺术自然就具备了赢得当下市场的可能。摄影技术的发展,似乎让现实主义艺术走到了尽头,东方绘画上多点透视,甚至没有透视,平面化的表现让印象派在艺术变革中仿佛寻得了一个破格的利器。不过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最终现实主义艺术并未没落,印象派也不再纯粹,而是大家都从一条条小溪支流中都汇入大江大海,东方和西方都指向一方,唯有不被和谐的是特有的基因和思想。


【代表作品】


风景中的人物 1896年


露台 1897年


门廊 1899年


仓院 1900年


白桥 1900年


从霍利家望去 1901年


老磨坊 1902年




【作者简介】

约翰·亨利·特瓦克特曼(John Henry Twachtman,1853-1902)美国画家,出生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在弗兰克·杜韦内克处接受了绘画的启蒙训练。和时代的大多数艺术家一样,特瓦克特曼为了绘画理想前往欧洲学习。1875年,他在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接受系统的绘画教育,并与杜韦内克一起参观了威尼斯,此期间他学会了蚀刻。


在短暂返回美国后,特瓦克特曼从1883到1885年,又来到法国巴黎的朱利安学院进行深造,此时,他的画风转向较为柔和,泛着灰色和绿色光彩的色调主义风格。1886年,他回到美国定居在康涅狄格州,最终在格林威治买下了一个农场。他创作了许多他的农场和花园的风景,经常就同一处风景,研究在不同季节和时间捕捉下的光色特征描绘。他与朱利安·奥尔登·威尔是好朋友,一起画画,一起展览,正因此,他们和蔡尔德·哈萨姆一起创始了“十位美国画家”( Ten American Painters)团体。除了油画,他还创造版画和水彩画。他从1889年直到离世一直在艺术学生同盟从事教学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