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态度

 昵称JDTWtBsL 2018-03-14

来自曾宝俊格致工作坊 26:35

各位老师,大家好,这里是格致教育工作坊,欢迎大家的到来。穿越时空,享受一碟知识的小菜,让我们一起天天学习,好好向上。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科学态度。这次新课程标准改革、调整、修订,将原来的三维目标其中之一维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为科学态度,这样的改革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科学情感,情感的稳定倾向就是一个人的态度,而一个人的态度,最终表现在这个人的行为上面,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

科学态度这个目标,课标从四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的态度和合作分享的态度。但是整个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态度,却不能仅仅从这四个方面来谈,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态度是一个立体的,所以今天我特别想和大家来聊一聊什么叫做科学态度。

态度是促使一个人行为的原动力。科学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了科学态度的成分,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没有什么价值,因为态度是将科学知识和方法转变为行为的驱动力。科学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科学概念、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三个项目的素养。就广度而言,科学态度包括对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态度。今天我讲的就是科学态度,而不是讲对科学的态度,对科学的态度属于科学本质的范畴。

对态度一般有个定义,一个人关于特定主题的倾向、感觉、评价、认定与行为的综合。这件事说明了态度乃是对人、对事、对物以及对周遭的世界,凭借其认知之好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当持久一致的、稳定的行为倾向。

一般的科学态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态度的产生是由人、事、物的对象而引发的。态度是一种习惯性的、持续性的、属于个体组织的,内在的心理反应,当然,这里说的是心理学层面的。同样我们从社会学层面也应该意识到,态度是可以经过学习而来的,如同一般的教育学习,也是可以测量,可以用工具来进行评估的。那么态度的倾向可以引导、观察到他外显的行为。反之,通过他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推测这个人的行为倾向,但是这之间不是形成一一对应的。

态度的内涵包括三项:第一、思想层面的认知,比如相信或者不相信。第二、情绪反应层面的情感,比如喜欢或者不喜欢。第三、行为取向层面的行动,比如会或者不会做一些事情。那么科学态度就是指从事科学活动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思想倾向和情绪反应。

自然科学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态度,而不是潜移默化地去熏陶,科学态度是需要经过训练的。对科学的态度,一般倾向于多方面的认知,比如对科学家的态度、对科学学习的态度、对科学探究的态度、对科学课程的态度、以及对科学本质的了解,对科学老师的态度,也可以列为对科学的态度。我们在这方面不做详细的解剖,接下来要谈的是具体的科学态度应该包含哪些?我做了一个卡片,一个科学家会表现出来的科学态度有哪些?在这里,我要一一地讲给老师们听。

首要的态度就是怀疑,不要认为任何事情都理所当然,对问题现象的产生都要问为什么。

第二就是要相信,相信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一般人会认为有些事情是人类智慧所不能解决的,比如战争、贫困、教育、无知、疾病以及各种不幸等等。但是科学家会将我们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只看成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将他们视为是可解决的问题,而并非不能解决。因此,科学家总是想方设法去解决他们认为可以解决的问题,哪怕当下还不能解决,所以相信是科学家是仅次于怀疑的另一个重要态度。

第三个态度就是证实,要求在实验上进行证实。科学家会将一件事情做进一步的探求,主张用实验来证明一个想法是对还是错。

第四就是精确。一个科学家不喜欢对观察或经验用含糊不清的感情来表达,而是喜欢用精确的实验数据来表达。

第五是创新。科学家总是喜欢新事物。一些老的和不科学的事物是一般人喜欢的,是怀旧思想,而科学家总支持一个新概念,不管这个新概念是好还是不好。

第六就是变通。科学家愿意去改变自己的意见,去接受正确的意见。当科学家看到值得信赖的证据的时候,愿意去改变自己原有的一些信念,尤其是当用证据说话的时候,科学家往往会愿意改变自己的原先所坚持的意见而没有任何怨言。

第七就是谦虚。科学家大都很谦虚,一个有科学态度的人,一般不会随时都自大,自信地发表一些未经证实的想法,因此他们言语都不太武断。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了崔永元和一个科学家进行辩论,我就知道科学家说话总是吞吞吐吐的,可是崔永元总是滔滔不绝的,这原因就是科学家说话总是比较慎重的。

第八就是忠于真理。科学家忠于事实,因此纵使他曾经有过错误的研究,他也不觉得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第九就是客观。科学家常用各种来源的资料来证实一件事情,而不是凭自己的喜恶来下结论。

第十就是不迷信。对于怪力乱神,算命打卦这一类的事情,科学家不感兴趣,他愿意寻求科学的解释。

第十一就是对知识完整性的渴望。当一个知识不够完整的时候,科学家总是很痛苦。我们经常说科学家是在做这个世界的拼图,科学家常常将他的知识画成一个圆圈,像拼图玩具似的将每一个片段并入它应该的位置,而对于要失掉的片段,或者说没有拼出来的片段,常常令他很苦恼,他宁可活在不完整当中,也不随便解释和填充那个空隙。

第十二是保持判断力。科学家对一个制定的结论常常不想表示意见,直到他已经调查得很清楚。

第十三是分辨假设和结论。实际上假设是需要经过检验的一个程序,而一般人喜欢马上有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科学态度的人,总是认为解决问题是在实验的情况下,考察所观察到的事实比理论预测更完美的时候。

第十四是假设的觉悟。一个科学家对一个问题经常处理,就会不断地提出新的假设,因此对问题就会有更深入的处置,才有助于假设更加明确,同时,科学家会尽量地减少假设。

第十五,对理论结构的尊敬,也就是说对原来的理论的逻辑框架,科学家是表示着敬畏之心的。外行人会认为,科学工作是由一般的结论中获得的堆积出许多事实来,而事实上,这些结论并不是随意堆积而成的,是由理论中所产生的证据而来的。

第十六就是科学家总是有一个量化的习惯,他们喜欢把许多事情用数字来表达。

第十七,虽然科学家接受数字,同时他也接受概率,现在的调查结果已经很少能以对和错、有或无来回答。相反,如果以事情发生的概率表示,虽然概率不能肯定一些结果,但一个现代的人应该接受这种有效而重要的概率概念,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去处理些生活中的资料。

这是一个小卡片上面的,另外一个小卡片上面也说了一些,我也读给大家听听,供大家做参考。这种对科学态度的分析有这么几点:第一客观,第二好奇心,第三尊重证据,第四不轻易下判断,第五虚心,第六是保持批判。

客观就是忠实地记录和报道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不管是不是与自己的想法所契合,判断的时候能够考虑所谓的证据,能够以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下判断的时候,能够顾及正反两个方面的证据和立场。

好奇心则表示他渴望了解新奇的事物,渴望探求整体的知识,对现有的知识不能解释的现象进行答疑,寻求实验证据以及验证互为矛盾的解释,对缺乏证据的支持和解释的质疑等等。

尊重证据就是表示不迷信和相信科学的事实与解释,以实验结果来支持自己的叙述,相信有证据支持的叙述。

不轻易下判断是指在证据不足的时候不随便下判断,避免过度推论和轻易下结论,不轻易相信缺乏证据支持的叙说,了解科学结论的暂时性,尽量收集有足够的证据之后才下判断。

虚心则是考虑并评判别人想法的时候,同时能够考虑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同时也愿意改变自己的看法,当证据充分的时候愿意改变自己假说,或者解释,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

而恰恰还有一条就是批判,科学家一定有一种批判性思维,不轻易相信权威,请教并尊重专家的意见,但是对任何人所给出的结论都持着质疑之心,确认并且欣赏别人的贡献。

这里还有一个科学态度小卡片,我读给大家听一下。这里面列了五条,第一条叫弹性,第二条叫客观,第三叫因果关系,第四叫好奇心,第五叫批判精神。

什么叫弹性呢?就是思想新颖,思考性的工作,追根究底,具有怀疑态度,学生是不是具有新的想法,并尝试新的结论。而客观就是对于实验结论和别人的意见,能够开朗地接受和评估,承认现实知识大多数不完全这样一个态度。因果关系就是将零星的科学知识统整为教育完整的理论,并且探寻其之间的关系,有探讨成因、解释结果之兴趣,并用各种方法尝试一下。好奇心就是对新的观点及各种实验结果感到有兴趣,试探性地用不同的感官来探索周围的世界,并且经常发问。批判性的精神就是学生要根据事实做决定下结论,能够适当地应用假设与解释的阐述,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习惯。

这里还有美国人的一个科学行为习惯当中的科学态度学习,美国的科学态度包含十二项,具体内容我就不讲了,主要是一、好奇心,二、很坦率,三、真实,四、冒险,五、客观,六、精细化,七、自信,八、恒心,九、满足,十、尊重理论的结构,十一、责任,十二、合作。

这里,另外还有一张小卡片,小卡片上面是,科学态度指的是好奇、关切、求真、精确、客观、谦虚谨慎、坚毅、独立思考、开明和正义。

那么在小学阶段我们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应该界定为他应该能够实事求是,第二个是感受科学之美以及科学的力量,第三个就是喜欢探究。

细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喜欢探讨。在低年级应该感受发现的乐趣,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动手做出来,这就是科学态度。第二个方面,发现乐趣。在中年级的时候应该相信细心的观察,或者说多一点的询问就会有更多的发现,或者由探究活动获得发现核心的认知,培养出信心以及乐趣,对科学和科学学习的价值持着一种正向的态度,而不是怀疑的态度。第三个方面,细心。在高年级的时候,能够依据自己所能理解的知识做出最佳的决策,知道细心切实的探讨获得的资料才可信,相信现象的变化背后必有其原因,要获得什么结果需要营造什么样的变因,也就是说在高年级能够控制条件。

当然求真求实是贯穿一到六年级始终的,要知道细心的观察以及严谨的思辨,才可能获得可信的知识,这就是求真求实的第一条。养成求真求实的做事态度,不采取偏颇的采证方式,以平凡的视角,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审视、争议,要了解到科学探究是一种心智开发的活动。

所以小学当中科学态度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我觉得我们要培养小孩子的科学态度,这么几条是需要的,所谓的科学态度第一条就是细心,从一年级开始的事情,所谓细心就是在观察的时候能够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事情,或者看到更加细微的部分。在自然界当中,当孩子们能够观察到生物的一些细微的构造,或者说注意到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那就是具备的细心的科学态度。在户外教学的时候就有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细心地观察环境以及自然界的生物,比如找到某种昆虫蜕的皮,能经由细心观察发现具有镰刀形状的特征,就可以判断它为螳螂蜕的皮,而不是其它昆虫蜕的皮。比如在菜园里面抓到不同形状的瓢虫,加以细心的比较,就能发现不同的瓢虫之间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抓到了一只蟾蜍,观察之后能够清楚地说出蟾蜍的特征,或者说出这个蟾蜍和青蛙在外观上有什么不一样。

科学态度的第二条我认为是要发展或者说培植孩子的好奇心,学生特别去注意一件事物,并且自发地想去学习关于他更多的事情就是好奇。比如我们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发现凤仙花果实一按就会变成一个小毛毛虫的样子,以后学生在看到花的时候就想去看一下是不是凤仙花,或者说这种花会不会也会开裂变成毛毛虫的样子。老师如果引导学生观察苔藓,了解它的细微之处之后,下一次学生就会在看到苔藓的时候,因为好奇而多看一眼。

第三条就是信心,信心是儿童对于探讨具有成功的一种心理倾向,对于自己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有自信,并且愿意接受直觉的判断,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事物,自己设计调查表,甚至自己到户外教学的那些地点,由此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增加不少对于探究成功的信心。老师的肯定和同伴的赞美都很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加无限的信心,对于科学学习会更有乐趣。

接下来我要谈的就是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科学态度中重要的一条。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用证据来判断结论,发表他的看法,指出同学报告当中的优缺点,矛盾的地方,随意随着证据改变自己的想法。比如为什么阴暗潮湿的地方,会有那么多的地衣和苔藓,学生可能提出什么原因来探讨,学生会指出潮湿,石头土壤有天然的水分和养料,所以适合于苔藓生长,但是经过同伴、老师的互相讨论,大家提出各种意见,最终找出一个合理的又让大家能够接受的说法。在户外教学当中,如果我们在水边看了一个水虫,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这个水虫要脱壳?请同班同学一起来讨论,同学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质疑,最后找出最适合的原因或结果。透过这样的一种讨论就能鼓励学生将所知道的知识加以连接,并且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的形成。

第五条就是切实。在科学活动当中经常需要用脑、目光以求得实验结果,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许多学生也会因为某些原因,比如怕麻烦随意敷衍了事,或者依据自己的感觉而忽略掉眼前所看到的事实。如果学生能在活动的过程当中,确实地观察、操作并且将所见到的现象和结果,依照事实记录下来,不因自己个人的感官而改变观察的结果,这就是叫做切实。比如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时候,怀疑温度不对,就要要求学生测量的时间久一点再量一次,另外找一位学生再来测量,以达到切实的态度。比如测量长度的时候,如果得到了三点八厘米的精确,而不是获得一个大约四厘米这样一个估算数值。

第六是因果关系。在自然界我们能够观测的一些现象,常因为太平常了忽略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自然界所有的现象都是有来头的,不可能无缘无故产生。要指导学生有这样的想法,除了提醒他们那么多观察之外,还要利用全班的讨论将零碎的知识整合成系统的知识,让他们能够明了哪些原因会导致哪些结果,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个也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比如云为什么会往那个方向飘,为什么这里可以发现青蛙的踪迹,为什么橘子的叶子会有个缺角,为什么动物会把它给吃掉,为什么小动物喜欢在这个树林里生活,透过户外现场的实际观察,并多加观察与思考,是了解现象、获得因果关系的最佳途径。

第七条叫严谨的思辨。对于某些事情的说法能够提出各种可能的原因,并详加思考才能确认是否为真。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就是要对一个现象能从各个方向提出各种可能的因素,并思考其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得到合理可信的知识。

第八条是客观。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虚心客观是同一条意见,是对实验结果或者别人的意见与批评能够开朗地接受。在很多时候实验的结果并不如自己的预期,但是要虚心接受别人所得到的结论,只因为别人是经过确实的、确认的过程。当自己的见解和实验结果招致别人质疑的时候,只要别人是合理的推理,或有证据就应该接受别人的批评,或者更好的意见。客观就是属于比较高级的科学态度了,学生必须有比较丰沛的知识做基础,才能在这些基础上加以提出意见,并且进行讨论。比如传统保守的乡下人家在了解政府区域开发人员的解说、环境评估之后,愿意接受拆迁。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喜欢。喜欢是指一种情感态度,是一种出于情谊方面的科学态度,表示对于科学是不是持正面的态度,认为学习科学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像做实验、设计制作、户外考察、栽培饲养、创意设计,无疑都能让学生喜欢科学,并且表现出乐在其中,并感觉到有趣。因此,教师不可能只用讲述进行教学,若只有听讲哪里来的乐趣呢?有趣才会让学生愿意花时间去探讨,就会表现出这些事物能够给他带来的乐趣。

总之,具有科学态度的人不只在进行科学活动的时候才会有正面的态度和行为,他能够转移到处理一般的事情的时候也表现出正面的科学态度,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科学教育目标。

好了,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让我们一起自我迭代,天天学习,格致教育工作坊每天都在这里等着你。

讲座时间:2018年1月2日


文稿整理:姚晓宇  刘小艳

录音整理:魏敏菲

今日推送:姚寿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