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男,汉族,原籍广东番禺。中国画家。1905年3月6日生于广东广州。 1998年逝世于香港。少丧父,家贫,以做工谋生。业余自学绘画。赵少昂擅花鸟、走兽, 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他的画能融汇古今,并汲取外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注重师法造化。作品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深受人们的欢迎。著名收藏家赵泰来为其入室弟子。历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出版有《少昂近作集》、《少昂画集》、《赵少昂画集》,著有《实用绘画学》。 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花鸟第一人”的赵少昂为上世纪“岭南画派”第二代大师。他在继承了“岭南画派”传统的同时,率先提出了“国画是艺术的最高峰”的观点,并以“融会古今,折衷中外”的艺术理念,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传统发扬和革新拓展。其中他创作的花鸟画根植于传统中国画的深厚土壤,在对传统改革的同时努力向传统回归,不仅成为了传统艺术的精华,而且在中国美术史上亦占有不可动摇、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艺术创作理论及其作品,尤其是花鸟画,对推动近现代中国画的创新和转变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赵少昂的花鸟画气韵生动,形象逼真,在海内外极负盛誉,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他在创作前必做深入的审度、体察和妙悟,注重对花鸟的仔细观察,强调对大自然生命的把握,准确对花鸟形神的概括,故笔下描绘的花鸟灵活生动而富有神韵,寥寥数笔即可塑造出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同时他还充分发挥了书法用笔的表现力,笔墨奇肆,独具风格。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其早期创作的花鸟画勾线、着色尤其洒脱工致,特别着重于写生的真实感。至晚年花鸟画创作则是“由博返约,老而愈妙”,强调神韵而能于奔放,粗狂之中可见精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