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骨干头条号原创——王强梳理并文 灯烛混在一起很久了,加上现代人很久不用了,因此不好区分了。 简单说,灯是烧油的,动物油脂和植物油都可以,甚至北宋发现石油后部分地区也有烧石油的。 烛是蜡烛,烛台即插蜡烛的。据推测,以往的很多艺术史中出现的当时标注为“插器”的很多器物很可能为烛台。例如,西晋大量存在的青瓷狮子“插器”。 之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和研究者将历代有特色的灯台予以细致介绍了,多选择一些极富特色的作品,多以高古铜器为主,辅之以隋唐陶器。可以说,图文结合,解说得比较全面。 这里不想多谈部分学者已经解说得很细致的内容了,只想突出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的灯烛的造型艺术美。以往重点介绍的作品,不再多说。而很多美不是文字能表达的,多看多体验,看到的一刹那,感受便是个人的。 唐代供养菩萨手捧镶金嵌宝的灯台,这种绘画作品中的灯台,我还没看到实物,也许只是创作之用。 铜胎景泰蓝五供 银泰景泰蓝五供 上面两套风格的五供中的烛台,当是除了博物馆外,人们在寺观中能见到的最多的烛台了。一套是插孔式,一套是插座式。 烛台,明代,杭州昭庆寺旧址出土,杭州博物馆 这种插孔带尖的烛台,一般而言出现的要远远晚于传统的油灯。这种风格的烛台现在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寺观还有存在,因为南方的蜡烛多以芦苇为芯,芦苇中空便于插入。上面这件作品,一看便是精工良匠打造,人物开脸还有点宋风,肚子却是典型的明风。童子变成了散财童子。散财童子高居太湖石一样的玲珑山上,两侧孔雀和麒麟分列。散财童子如背一个花瓶,花瓶中升起一大荷叶,下压两菡萏花蕾。荷叶中间中出一蓬,蓬上出锋。如此一气呵成,让人感佩。 正德凤龟灯 到了明代,油灯已经不是主流了。但好古之明代人,仍痴古不移。这种正德朝设计的融合了先秦油灯和四灵观念的新造型不但明代文人喜欢,而且外国人也对其颇为中意,甚至将其录入中国艺术史。 西晋青瓷狮形烛台, 明代三足荷叶烛台 两图对照可以反推,西晋的狮子很可能也是烛台。 明清时期典型的仙鹤烛台,大型小型皆有 收起来如鼎,展开来是灯,战国鼎灯 卧羊灯,盖子拉起来,如帽子,如华盖,放下去则羊体完好 东汉错银铜牛灯 雁鱼灯 汉代铜牛灯 窦绾墓长信宫灯 上面三图,都是同类题材更是中国青铜器中的典型作品,无需多言,材质名贵,工艺复杂,且具有环保概念,开始注重油烟的排放和控制问题了,并通过工艺,尤其是冷凝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西汉楚王墓出土“明光宫“铜行灯 跽坐人形灯,战国 满城汉墓出土西汉”椒林名堂“铭青铜豆形灯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原初状态或稍事加工的油灯作品,高古而实用,同时又有一种不尽的古朴古拙之美。 高古灯烛,下次再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