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链接: 华楹联报 第120期“育英杯”对联攻擂揭晓 出句:一头黄牯,两弯犄角,奋发四蹄,声越九霄,哞哞几吼耕天地;(李进才 河南三门峡 ) 冠军 对句:空缺 亚军 对句:空缺 季军: 对句:百尺青龙,千片银鳞,飞扬五爪,泽施八极,闪闪重光布雨霖。(邢伟川 河北曲阳) 优秀: 对句:十尺苍松,百样贞容,历经千载,身承万劫,默默无争傲古今。(史海宝 山西阳泉) 对句:五岭玉梅,万朵芳华,繁荣百里,香盈三月,皎皎八方名古今。(刘成卓 山东栖霞) 对句:万亩梯田,满目春光,莳栽五谷,腴滋百世,叠叠千层育古今。(黄国辉 江西井冈山) 对句: 七彩金鸡,遍体花衣,传承五德,名扬万里,喔喔长鸣震宇寰。(庄德同 江苏泗阳) 对句:百里绿川, 千顷沃畴,滋生五谷,福延万代,岁岁皆荣庇庶黎。(张国培 广东阳江) 对句:八野勤农,百倍雄心,期赢五谷,情怀万亩,浩浩三春播雨晴。(赵安详 贵州思南) 对句:两岸翠松,一脉龙根,繁荣八壤,冠荫寰宇,郁郁千寻立古今。(杜玉明 甘肃靖远)
《中华楹联报》副总编辑、三门峡市楹联学会副会长李进才点评: 韦应物《观田家》诗中有:“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讲究时令气节,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概以时令为转移。汉·晁错《论贵粟疏》中说:“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四时之间,亡日休息。”立春过后,春耕也就开始了。《汉书·食货志》载: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到西汉中叶由北而南,已广泛地推广牛耕。史籍记载第一次大规模推广牛耕技术则是在东汉,从江苏徐州、山东滕县、陕西绥德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便是真实而生动的记载。 春耕的主角自然是耕牛,北方干旱多用黄牛,南方多水则多用水牛。中国的老百姓喜爱耕牛可谓源远流长,牛关系着人们年复一年的希望,人们虔诚地爱牛甚至敬若神抵。爱牛之风在各地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折射出各族先民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斗争。民间文艺对牛的刻画描述也最为生动和完整。叶千华《读月楼诗存·咏耕牛》说:“谁不说咱苦耕田,吃草干活还挨鞭。哪是情愿做劳役,缘于鼻子被人牵。”则从另一个侧面道出了牛的艰辛和无奈。肥硕健朗的水牛,精壮干练的黄牛,牛角弯弯,温顺的听凭农夫驾驭和使唤。古老的农耕文化,其实就是牛耕文化,老农对牛的情感不亚于伙伴与亲人。场边高高堆起的麦草堆,原野丰盈的青草绿树,棚圈里农家细心照料牛的起居饮食,都是一道道靓丽的田园风景。 本期出句意在写实,寥寥数笔展现了春天里壮硕的黄牛挽轭拉犁,抖擞精神健步如飞,行走在农田里的画面。尽管结句略有夸张,整体来看,通过几个数词把老百姓生活里的黄牛和民间故事里的黄牛,尽可能地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哞哞”则是象声词,使得出句既具画面感,也具音乐感。所谓难点就在于句中所列数词均同表现对象一一对应。从本期擂台所收到作品来看,像出句一样对应写实的对句不多,自然也就缩小了可选择的范围,经过反复推选,得以入围的对句仅有8比。河北曲阳邢伟川老师的对句:“百尺青龙,千片银鳞,飞扬五爪,泽施八极,闪闪重光布雨霖。”相比而言在对句中还是最为突出的,牛,也好,龙,也罢。都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都是中国人的图腾,就表现主题而言,锱铢悉称。只是结句“闪闪”二字,是观感,而不是声音,故而推座在季军席次。贵州思南赵安详对句:“八野勤农,百倍雄心,期赢五谷,情怀万亩,浩浩三春播雨晴。”可以看做是出句的延伸,尽管句中表述不够具象,也当推举为优秀。甘肃靖远杜玉明对句:“两岸翠松,一脉龙根,繁荣八壤,冠荫寰宇,郁郁千寻立古今。”也是如此。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论客观世界,还是主观认识,人的知识不同,见识不同,角度不同,自然也会多有差异,在此还望方家不灵赐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