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人的“那点事”全写在脸上,自己对照看看吧!

 julichanshengm 2018-03-14

在我们门诊,很多朋友都是出现严重的男性功能障碍了,方才前来问诊。对于自己“肾虚不虚?有多严重?”,平时都不得而知。其实,“肾虚”与否,身体上从头到脚,都表现的明明白白,不必拖至夫妻生活出现问题才想到前来问诊。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看肾的虚实,自然也是一望而知。作为中医专家,每个人的肾虚不虚,我们门诊的医师一看便知。


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懂中医,所以今天我们就“借您一双中医的慧眼”,教大家一些简单的中医技巧,从四个身体部位“看见”、“知道”,自己的肾!


部位一:发枯则肾衰


中医讲:“肾,其华在发”。“华”和“花” 在古代是通用的,就是说:头发就像是“肾之花”。人的一生,头发的变化很大。发色、发质、光泽,都是大写的“肾的兴衰史”。

少年时期,发量最多。一般孩童,头发偏厚,韧性、弹性十足,头发乌黑、浓密、柔顺,发亮有光泽,这时发质是人生的巅峰。

但随着人的成年,肾气的“泄露”和消耗,头发开始由盛转衰。发质越来越差,逐渐变弱、变细、变脆、干枯、分叉。发色也开始发黄、变灰、变白。

直至最后,头发脱落如同晚秋的落叶,一去不返。“肾之花”枯萎凋零,追随肾气的衰竭,完成“头发的一生”。所以说从头发,可以看出身体内在的“兴衰”。


部位二:眼无神则肾虚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中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前面讲了:“肾主骨”,“骨之精为瞳子”的意思,就是肾中精气的虚实,会集中彰显在眼睛的瞳孔中。

因此,在中医眼周的“五轮”中,瞳孔分属于肾,神色与视觉都与肾的虚实相关。你是神采奕奕,还是无精打采,都能从瞳孔中看出来。且“肾主水”,肾虚水液代谢障碍,就会出现眼周水肿、黑眼圈。


部位三:牙松则肾气不足



中医讲:“齿为骨之余”。也就是说:只有骨髓有余,才能生养牙齿。《黄帝内经》里讲“肾主骨。”由于婴幼儿“肾气未充”,所以,婴儿初生都是“无牙子”。

也就是说,肾本身如果旺,才有余力来填充牙齿的营养所需。反之,如果人的肾虚了,自顾尚且不暇,对牙齿的补给,就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牙齿“无根可依”,就会日渐松动,甚至于脱落。


部位四:耳背则肾弱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耳大肾大,耳小肾小”的说法。因为耳朵与肾关系密切,所以,在中国古老的“面相学”中,对“耳相”一直都非常重视。比如:耳朵肉薄者,肾气不足,体弱力衰;耳色青黑者,肝肾虚弱,筋骨不佳等等。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一方面,表现为耳朵的外在形态。耳色粉红、有光泽,圆润、肥大、饱满,表示肾健康。耳色暗淡、无光泽、萎缩、瘦小、枯燥、斑点、褶皱,则说明肾的功能不好。极度肾虚衰竭的病人,甚至会出现耳朵焦黑的情况。

“肾开窍于耳”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耳朵的内在功能,也就是“听力”。肾虚的人,会出现耳鸣,耳朵中鸣叫如蝉,嗡嗡作响,听力减弱变差。老年人肾虚之后,很多人都变得“耳背”了,更严重的,甚至会发展到“耳聋”,完全失去听力功能。



透过观望自己身体表现,而看出肾的苦乐兴衰,就是我们中医里面的“望诊。其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出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其中,“望舌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

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所以两者结合,能比较准确反映人体生理状况。

我们门诊在线上问诊时,常用法便是通过“舌诊,能既快又准的诊断大家的身体,故中医称其“望而知之谓之神”。大家想更加准确、细致的了解自身状况,可以咨询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