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杜香积寺中学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阅读名著的方法技巧 1、讲授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片段,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组长总结一个精彩片段赏析。 (预设学生行为阅读并做好批注,小组督促检查并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先行,确定主题,激发兴趣。) 二、教师导入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21天不吃不喝依然能够行走自如,生存的能力特别强。有一个人拥有和骆驼一样的生存能力和特殊本领,他就是——祥子,骆驼是他的外号。他也是《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主角。 大家已经读过这部小说了。今天,我们就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阅读成果。说不定,在展示过程中,大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作品和作者
四、深入探究 (一)小说怎样读 1.读题目,思考含义 2.读故事,梳理情节
3.读人物,分析形象 4.读背景,总结主旨 5.读语言,体验特色 <</span>1>请问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明确: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A.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B.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C.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span>2>请简单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明确:三起三落 A.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 B.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 C.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3>试结合祥子的相关事例分析其形象性格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明确:由人变“兽” ,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 A.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 B.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痛苦无奈地挣扎; C.在极度绝望中扭曲了灵魂堕落成走兽。 <4>请结合《骆驼祥子》的背景,总结小说的思想主旨。 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明确:小说主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人生中三起三落,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对像祥子一样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单介绍《骆驼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色? 明确:京味、幽默 “京味”如:写祥子从军阀部队逃出来以后喝馄饨时,“热汤像股线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他知道自己又有了命”。完全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口中含汤的细节,热汤传身的感觉,引起了祥子生命存在的心理体验。 “幽默”如:祥子的外貌和祥子给曹先生送东西的情节。 总结:刚才我们主要学习了阅读名著的方法,(回忆整理:1.读题目,思考含义;2.读故事,梳理情节;3.读人物,分析形象;4.读背景,总结主旨;5.读语言,体验特色。)其实这些内容也是中考当中经常考试的内容。那么,围绕这些内容,中考中又会出现哪些题型呢? (二)名著自己读 用刚刚学过的阅读小说的方法,阅读初中阶段必读的十部著作,并思考中招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有关这些名著的试题。 1.小说类(初中必读8本) 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以及作家作品、题目、主旨、语言等。) 2.散文类(初中必读1本) 鲁迅《朝花夕拾》(形散神不散)
3.诗歌类(初中必读1本) 冰心《繁星·春水》(诗言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以《骆驼祥子》为例,主要学习了小说怎样读和小说怎样考两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契机,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准确回答中考名著阅读类的试题,最后预祝大家在今年的中招考试中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六、板书设计
小说怎样读
(一)读题目,思考含义;
(二)读故事,梳理情节;
(三)读人物,分析形象; (四)读背景,总结主旨;
(五)读语言,体验特色。 七、布置作业 对《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阅读采用卡片式阅读笔记。
八、教学反思 1.学生的前置性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课前做足了功夫,所以为课堂上的交流阅读体验打好了基础,使学生在堂上有备而来,有话可说。 3.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对祥子的性格分析中如果加入章节对比,会对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源也就有了深入的理解。小组活动中,有的同学不自然不大方,还有一些同学课堂表现不够踊跃,还有几个同学没有读课文课堂很茫然,这都需要教师做好课下指导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