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学生写的关于阅读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阅读的喜爱和思考,让我们感受到阅读带给人精神的力量和丰盈。愿孩子们能真正喜爱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们人生道路上最幸福的伴侣!(许娜)
前几天看见一个挺有意思的段落,说是有人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打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使什么?”然后有一个同样有意思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东西,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而阅读的意义,大约就在此。” 穆罕默德曾言,如果他拥有两块面包,那么他一定会拿其中的一块去换取一朵水仙。水仙之于穆罕默德,大概指的是精神境界,而于我看来,若是将这朵水仙上升到整个精神层面,则必定指的是阅读。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是精神土壤里的种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不可一日无书,就如人一日不可无食。阅读使人丰满,所以太白使人豪迈,子瞻使人豁达,托尔斯泰使人深刻,萧伯纳使人幽默。一个人若是失去了阅读,那么他的心灵便失去了长出千钟粟的权利,他的灵魂注定单薄如纸。 阅读是一种情怀。在文化土壤日益贫瘠的今时,在物欲崇高的次日,阅读所代表的,早已不仅仅是其最初所拥有的意义。它是一股清流,它使种子发芽,它是人类永远拥有的一种情怀。它能救人于濒死,阅读不仅仅是一个活动,更是苦苦支撑于物质世界之下的,整个社会的薄薄脉息。人类因阅读而活在自己的心里,与其说是人类赋予作品意义,不如说正是因为阅读,人类才能够获得新生。 阅读更是一种潜移默化。文字人,呕心沥血地在字里行间肝脑涂地,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满身风骨折碎了和匀了装进自己的作品里,而阅读便是接受,便是化众家为己有,就是将作者锤炼出来的灵与肉锻造出自己的灵与肉。是润物细无声,是春风吹又生,是眼前一杯酒。阅读总是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人们的思想,量变引起质变,最后长成一片可供收割的粟田。 但,接受并不代表着不挑剔,何为有用,何为无用,从来都不是以阅读量的大小来作为评判标准的。随着光与电的发展,网络文学作为草根文化的代表迅速崛起,这本是好事,因为这代表着文学终于不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乐趣。但放眼望去,有毒的心灵鸡汤,三个月换一次说法的冷知识科普却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在某些文学网站上,日书万字的作者,居然比比皆是。君不见曹雪芹删删改改几十载,一生悬命凝出《红楼》未完,君不见李贺一把病骨少年白,瘦驴寻诗装了惊风满布袋。这才应该是阅读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真正沉下心,真正读进心。 种子令土壤丰满,清流使土壤肥沃,挑剔使土壤远离虫害,阅读的意义,大抵就是让人类精神的这一片厚土,长出大片金黄的粟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