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后宫得宠的妃子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位像万贵妃一样传奇。她比明宪宗朱见深足足大了19岁,却能让明宪宗的两位皇后一位被废,另一位成为傀儡。她何以专宠一生? 天顺八年(1464),明英宗驾崩,太子朱见深即位,史称明宪宗。明宪宗登基后,便迫不及待地将宫女出身的万氏立为嫔妃,并向钱太后、周太后奏请立万氏为皇后。 这一年,明宪宗18岁,万氏37岁。宫中一片哗然,两位太后以万氏年长且出身卑微为由,不准立其为后。后来,太后和皇帝经反复商议,决定册立年轻貌美的吴氏为皇后。 然而,明宪宗仍一心恋着万妃,不但经常留宿在她的宫中,还对她百般呵护,宠爱有加。后宫嫔妃都感到十分不解,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年长色衰的万妃有什么魅力,吴皇后更引以为奇耻大辱。而万妃恃宠而骄,根本不把吴皇后放在眼里,时常当面顶撞和奚落吴皇后。 —次,吴皇后看不惯万妃的骄纵,当面斥责了她。万妃也毫不示弱,对吴皇后恶语相向。吴皇后一气之下,命官女对万妃施以杖责。备受宠爱的万妃如何受得了这等委屈,连忙跑到明宪宗面前告状。明宪宗看到万妃身上的伤痕,心疼万分,要去找吴皇后评理。 万妃趁势哭哭啼啼地说:“既然皇后看臣妾不顺眼,皇上就把臣妾赶出宫去吧,省得臣妾再被打骂……”明宪宗大怒,立即奏请太后说:“吴皇后举止不端,不守礼法,应予废黜。”两位太后十分惊讶地说:“皇后才册封了一个月就被废掉,岂不惹人笑话?”无奈明宪宗执意废后,太后也只得恩准。于是,可怜的吴皇后位子还没坐稳,就被打入了冷宫。 吴皇后被废,明宪宗再次提出立万妃为后的想法。然而,太后仍以同样的理由回绝了。于是,贤妃王氏被册立为皇后。有了前车之鉴,王皇后再也不敢得罪万妃,终日唯唯诺诺,谦逊谨慎,实际上把后宫实权都移交给了万妃。在此后的20余年中,万妃成为真正的后宫之主。人们不禁疑惑,一个出身卑微、年老色衰的女人,为什么能牢牢抓住明宪宗的心呢?这一切还要从万氏的生平说起。 据《明史》记载,万氏是山东诸城人,四岁进宫,成为明英宗时孙太后(明宪宗的祖母)的宫女。万氏自幼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善于逢迎,深得孙太后喜爱。 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蒙古瓦剌部掳走后,孙太后和朝臣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史称“明代宗”,并册立时年2岁的朱见深为太子。为了照顾好年幼的太子,孙太后派21岁的宫女万氏侍奉太子左右。从此,万氏开始进入朱见深的生活。 朱见深是一个位置很尴尬的小太子,当朝皇帝是自己的叔父,亲生父亲从瓦剌回京后又被幽禁起来,宫中各色人等对他都不冷不热。特殊的童年生活,使朱见深从小寡言少语、性格内向。在朱见深的童年生活中,万氏是唯——位朝夕相处、悉心照料他的女性。 景泰三年(1452),根基已稳的明代宗决定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废黜朱见深太子之位,降为“沂王”。这一年,朱见深才五岁,却已尝尽了世态炎凉。他不但受到宫中人的孤立和歧视,还随时有可能被禁闭,甚至被处死,天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这种黯淡无光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在朱见深最绝望的这五年中,万氏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不但悉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还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此时的朱见深,对万氏已经有了母亲般的依赖感。 五年后,明英宗重新夺回帝位,朱见深也恢复了太子身份。尽管重获荣耀,但此时的朱见深已经再也离不开万氏了。 据史料记载,朱见深一直有严重的口吃,惧怕与群臣说话,所以上朝时如果准奏,往往只说一个“是”字。然而,下朝后回到万妃住处,明宪宗便感到自由自在,没有压力。 《明史》记载,明宪宗每次游幸,万妃必身穿戎装,骑马前驱。一些现代心理学家经过分析认为,这样能够带给明宪宗安全感。于是,凭借多年的陪伴与精神的支持,万氏始终占据明宪宗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而这也是她日后弄权营私、翻云覆雨最大的资本。 成化二十三年(1487),万贵妃在毒打宫人时因痰厥而死。明宪宗悲痛欲绝,废朝七日,为万贵妃举行了皇后级别的葬礼。他还哭着说:“万贵妃这一走,眹还能活多久呢?”同年八月,明宪宗果然郁郁而终。 |
|
来自: 快乐老年435 > 《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