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好好说话会死吗?

 闲谈集锦 2018-03-14


文?/温书先生

ID/

01

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电影《三块广告牌》里,有这么一个情节:


性格冷硬、怼天怼地,为了给含冤死去的女儿讨回公道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母亲,某一天坐在女儿的床上,回忆起其去世之前他们之间的最后一场对话。


悲剧发生的那天,母亲原准备约上朋友一起出去喝酒,女儿发现母亲的车正闲置着,便想借着开出去玩,没想到爱车如命的母亲却不买她的账。


两人就着“你根本不会对车负责”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辩驳,女儿甚至翻出了幼时母亲酒驾的陈年旧事来口诛笔伐。吵来吵去,母亲勃然大怒:“你他妈为什么不能走着去?”


女儿气得口不择言:“好,我走着去。我真希望自己在路上被强奸!”母亲气急,冲她吼:“我也希望你被强奸!”



原本是一句气话,却一语成谶。负气出走的女儿,独身一人在路上遭遇了歹人,终于酿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后果,致使最熟悉的亲人天各一方。


回忆起往事的母亲,眼神中满是温情和悲伤。她一定质问过自己无数次吧:


为什么当时不把车借给女儿?

为什么当时要强撑着一口气和女儿吵架?

如果好好地和女儿相处,结局会不会发生改变?


可惜的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都不存在着如果。这段互相指责,就此成了女儿留在母亲生命中的最后一个背影。


母亲无法挽回女儿的生命,也无法原谅自己的过失。尽管不顾一切想要惩治真凶,这场争吵却如同一根尖利无比的刺一样,永远地扎在她的心脏上,再也拔不出来。


“你好好说话,会死吗?”


不好好说话,实际上是世界上最伤人伤己的做法就像是一把淬着剧毒的双刃匕首,你在口不择言地伤害着别人的同时,自己的双手也被划得鲜血淋漓。

02

说话之伤,都是暗伤,自带缓释效果,若无人点醒,则至死不知。


不由得想起了最近看过的一个由素来毒舌的小S主持的综艺节目。在某一期中,她邀请自己20多年的好朋友范晓萱和阿雅来做嘉宾。


没想到聊到情浓之处的时候,一向惯会插科打诨的小S忍不住落下泪来,对阿雅做了一份迟到了很久的郑重道歉。


原来,小S和阿雅的友谊要从中学的时候开始说起。她们原本是最要好的同班同学,阿雅在学校的时候,也是姐妹帮中的一个,但相对其他几个人来说,相貌实在不能说是很出众,因此经常作为跟班来扮演“搞笑型的丑角”。


尽管彼此关系很好,但小S却经常对着阿雅颐指气使,当着许多同学的面大肆地开她的玩笑,甚至不顾她的尊严,不停地指使着阿雅做这做那。


当时的小S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分之处。而等到工作后,两人同时进了娱乐圈,却也没有让她收敛一点,反而变本加厉起来。


就像阿雅曾经说过的:


“小S光是靠说我‘丑’和我像‘男人’这两个梗,在《康熙》就撑了好多年。”


作为《康熙来了》的常驻嘉宾,阿雅每次上节目都被嘲笑为变性、整容等等。


在阿雅转变形象路线的时候,两人甚至当着许多观众的面呛起声来。小S口无遮拦地毒舌道:“你是去打了玻尿酸吧?”而阿雅则回应:“难道你就没打吗?”


两人的“塑料花姐妹情”一度岌岌可危。


而某一次,小S开了一个十足过分的玩笑,工作结束之后,阿雅走过来认真地对她说:


“熙娣,请你以后不要在众人面前这样开我玩笑,很不舒服。”


就像小S道歉中所说的:


“小时候的玩笑可以开,但是每个人都会改变,都会成长,当她想改变、想成长的时候,你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她的时候,那就是你不够尊重别人、不够爱她。”



如果不是阿雅的坦率,小S的知错能改,故事一定是另一种结局吧。


所以说,不管是面对着再亲近的朋友,还是再熟悉的亲人,都不能在毫无底线的前提下,一味地将对方的好脾气当成是无所谓。


没有尺度的一时嘴快,只会是造成感情毁灭的元凶。

03

朋友曾经告诉过我这么一件事:


某一天他下班的时候,在路上捡到了一部手机,手机是最新款,外壳连一丝划痕也没有,显而易见被机主人保护得很好。


他怕失主担心,便站在原地守着手机,等待对方打电话过来联系。这时候手机响了,他忙不迭地接听,电话那头却传来了一个恶狠狠的声音,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我告诉你,我在手机里装了定位。如果你敢不还给我的话,我就报警了。”


朋友也不是一个特别好脾气的人,攒了一肚子的气,便将手机放在了原地,自己离开了。他虽然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始终还是接受不了那个威胁的语气。


本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却变得两方尴尬收场。


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吧:


肚子饿了,想催促家人去做晚饭,脱口而出却是:“也不知道天天在家里干嘛,什么事都没有,连饭都懒得做了。”


走错了路,想安慰司机,开口却是:“你是眼睛瞎了还是耳朵聋了,我都说别上桥非要上。”


担心对方太晚归家会有危险,说出来的却是质问:“都说早点回来,你没听到吗?又去哪里鬼混了!”


……


糟糕的语气,硬生生地将原本的关怀曲解成了其他的意思。


的确,每个人的出生环境、家庭背景、性格阅历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因为这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不同”,两个人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和误解自然是难以避免的。


面对着这一切,有的人习惯于用温言软语来化解隔阂,有的人却习惯于挥舞着言语之刃来让矛盾更为激化,最终只能导致糟糕的后果。


而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好好说话,才是做人做事的第一要诀。


能够让人对你心服口服的方法,往往不是刀剑,而是舌尖。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