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诊之望痰:审痰辨病

 道与阴阳 2018-03-14


百病多因痰作祟,痰者,水之为病,水停体内局部称为饮,饮泛体表全身名为水,水聚大腹膨满者则称为臌。《绳墨》:“痰本津液所化,行则为液,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

《黄帝内经·水热穴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四圣心源·痰饮根源》:“痰饮者,肺肾之病也,而根原于土湿。肺肾为痰饮之标,脾胃乃痰饮之本。盖肺主藏气,肺气清降则化水;肾主藏水,肾水温升则化气。阳衰土湿,则肺气壅滞,不能化水,肾水凝瘀,不能化气。气不化水,则郁蒸于上而为痰;水不化气,则停积于下而为饮。

由以上中医各家对痰饮的论述可见,痰饮都是水的问题,其根源在脾,其表现为肺肾,正所谓肾为生痰之处,肺为贮痰之气,脾为痰之源头,即水谷入胃,其宗气、津液、糟粕,分为三隧,脾为胃主行津液,津液不行则化为痰饮。正如喻嘉言所说:“痰饮之患,未有不从胃起,一由胃而下流于肠,一由胃而旁流于胁,一由胃而外出四肢,一由胃而上入于胸膈。

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另一个事情,即中医广义上的痰,远大于今天我们说的痰,还包括瘀血、息肉、纤维瘤等水之病也。

痰白而稀薄的属风、寒;痰白而稠厚的属湿,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肺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状的属虚、寒;咯吐粉红色泡沫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饮停,气不主血;痰有热腥味或腥臭味的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望诊尊经》:“寒痰为青色,湿痰为白色,火痰为黑色,热痰为黄色,老痰胶而黏。痰滑容易咯出来是湿痰,为脾有病;难以咯出来是燥痰,为肺有病;痰清稀而多泡沫是风痰,为肝有病;痰质坚硬,而且结成块状是热痰,为心有病;痰液清稀而有黑点,是寒痰,为肾有病。新病而病轻的,痰液清稀发白;久病、重病,痰液粘稠发黄;喜欢吐唾沫是胃中有寒;喜欢流涎是脾脏虚冷;腹部时常感到疼痛,口吐涎沫是腹中有蛔虫;咳嗽吐浊痰涎沫,呼吸困难,气息短促是肺痿;咳唾脓血,口中干燥,咳嗽兼胸中隐痛,是肺痈;经常吐粘稠腥臭的浓痰,久吐米粥状的浓痰,是肺痈;咳出痰如破败的棉絮,颜色如煤烟,就是老痰。咳痰而吐血的多少外感病;吐血而吐痰的,多是内伤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