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旅融合的若干思考(一)

 格格巫 2018-03-14

一、旅游行业发展状况

(一)旅游地位提高

(二)旅游业态分析

(三)旅游发展趋势


二、茶旅产业方兴未艾

(一)茶旅基本概念

(二)茶旅现状分析

(三)茶旅融合优势


三、茶旅融合问题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供需矛盾


四、茶旅融合发展原则

(一)特色化

(二)智慧化

(三)市场化

(四)融合化


五、茶旅融合模式探讨

(一)世界遗产 茶叶

(二)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旅游

(三)互联网 茶旅游

(四)茶叶 庄园

(五)茶企业 基地










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调整国务院组成部门。其中,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中国旅游业的主管部门由副部级升格为部级,这一信号无疑给业内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将成为旅游发展的现实方向,现有文化与旅游扶持政策互相割裂的局面将逐渐改变。对旅游业进行文化导向和文化深入,也符合其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


文化旅游中,近年来主题旅游发展兴盛,其中又以茶主题旅游最为典型,茶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越发显著。


一、旅游行业发展状况


◈ (一)旅游地位提高

 

1. 文旅融合运营逻辑已成国家思维

 

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整体合并,旅游主管部门成功“升部”,可见文旅融合观念和文旅运营思维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思维

 

文化和旅游,从单独存在到融合发展,意义在于: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拓展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2. 旅游是文化走出去的最佳载体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在优质山水资源开发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文化的导入将是旅游行业新的聚焦点,也是吸引力所在。文化资源也是很重要的旅游资源,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提升中国旅游的品质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国家文旅部的责任之一就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而旅游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最佳载体。有别于孔子学院的教化属性、文学作品的学术属性,文旅是更有效更直接的交流形式,影响范围更广,作用更突出。现在各地发展和企业实践中,文旅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很强的市场动能,这种整合也是呼应市场发展需要。

 

文化与旅游结合,既能用旅游壮大文化产业,也能强化旅游中的文化体验和产业属性,可谓互利共赢。


◈ (二)旅游业态分析

 

1.旅游产业高速增长


2017年,旅游市场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国内旅游50.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入境旅游1.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0.8%;出境旅游1.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据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共达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 旅游业的变化

▲ 游客的消费心理变化


2.旅游消费发生巨变

随着国内中产阶层人群数量扩大,旅游消费需求逐年上升。与上世纪相比,现在的旅游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互联网“原住民”已经“当家,80后、90后的旅游消费已经占80%;

(2)周边自驾游频次高;

(3)更愿意自主规划行程;

(4)需求碎片化;

(5)消费观念更加超前;

(6)重体验,偏休闲;

(7)旅游购物理性化;

(8)只要服务好,有时候,价钱真的不是问题。


3.旅游产业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同时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1)各地对旅游业的发展在思想观念上仍有明显差距;

(2)旅游人才数量与质量急待提高。懂旅游,又懂互联网;懂产品,又懂营销;懂管理,又有创意的人才严重缺乏;

(3)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重于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4)地方特色未充分挖掘,产品层次偏低;

(5)文化内涵不足;

(6)供与需的矛盾突出:体验型与同质化的矛盾(想体验特色却发现景区同质化严重)、个性与标品的矛盾(想玩出个性,却没人组织)、内容供需矛盾(想自定义行程却找不到自由行攻略)、自由和团队的矛盾(想安全便捷,可到处是坑)、出游时间和供期的矛盾(假期出游看景变成了看人)


◈ (三)旅游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经过了几十年快速发展,随着人民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面临整体转型。


1.旅游状态从早期的慢旅快游,到目前的快旅慢游,将来会向漫旅漫游发展。

2.旅游方式将从传统旅游(办交通、修景点、建寺庙、讲故事)向深度体验型的智慧旅游发展。

3.旅游要素从“吃住行游购娱”向“文商学养闲情奇”转移。

4.旅游理念从“服务游客”向“主客共享”转变。

5.旅游维度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所谓全域旅游即:处处能旅游、时时可旅游、行行加旅游、人人享旅游。


二、茶旅产业方兴未艾


◈ (一)茶旅基本概念


茶旅游:出于对茶叶历史、地区习俗、民族传统、茶叶消费和国外风情等感兴趣而产生的旅游。

基本形式是观赏茶园生态、体验民俗风情,参与采茶、制茶、品茶、购茶等;

目的是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茶文化的内涵,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特征是以茶文化为主题,内容广泛,专业型、体验型、互动型,涉及观光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宗教旅游、节庆旅游等。


◈(二)茶旅现状分析


以茶文化体验为核心,将观光、购物、餐饮、娱乐、住宿、培训等整合起来,形成专业性强的深度游、研修游、体验游。注重对旅游参与过程动态效果的监测,茶旅服务注重个性化、细致化。

由市场化主体运营,主题选择、操作方式、活动内容、管理模式等不断创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对旅游文化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根据特色规划茶主题旅游,如:茶主题博物馆(博览园)参观、休闲度假游、实景演艺(印象大红袍)、茶专题游(宜兴紫砂)、节庆会展游、乡村茶园生态游等。


茶旅游还是旅游,首先得符合旅游业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仅从茶产业的角度出发思考整体构架。目前茶旅基本还处在从茶产业提供茶旅产品的维度构建业态,而没有以旅游业从消费者需求的维度着眼构建生态并运营。茶旅游目前普遍存在产业链不完整、产品体验差、运营能力弱等问题。


◈(三)茶旅融合优势


1.主题旅游将成为时尚


观光旅游的时代已过,主题旅游将成为最重要的旅游组织形式。通过一个主题把旅游要素串联起来将成为旅游时尚。

旅游业将逐步吸纳文化创意理念,立足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提供个性化、专业型、体验型、互动型的服务。

以茶叶、丝绸、美食、陶瓷、建筑、宗教、设计、园林等为主题的深度游、体验游、研学游将成为旅游的时尚和方向。


2.茶主题旅游优势明显


(1)自然优势


中国疆域辽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自然景观。好山好水出好茶,名茶皆产自名胜美景。中国茶叶生产分布广泛,茶园风光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利于茶主题旅游的综合打造。


(2)文化优势


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儒释道”三家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儒释道皆推崇茶。“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大俗大雅皆有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史迹众多。传说故事精彩纷呈,品饮风俗多样。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世界遗产中常见茶的身影。万里茶道、茶马古道、景迈古茶园等遗产也日益被重视。许多茶叶采制技术、品饮习俗、陶瓷生产技艺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茶主题展示场馆将茶产业、茶文化等资源高效整合,引领茶旅游。


茶主题旅游从产地茶园观光,到历史文化展览参观、茶叶加工体验、民俗风情观赏、非遗技艺观看、特色茶叶产品选购、品饮方法交流等等,既促进消费、提升贸易,又促进文化交流。

(未完待续)



作者介绍

王建荣,中国茶叶博物馆原馆长,研究茶文化、潜心博物馆、专注旅游业近三十年。出版茶文化书籍数十册,策划百场文化展览及活动。

曾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杭州西湖景区旅游商贸局局长等职。

为分享其在茶叶、文博、旅游方面的所学、所见、所思,故开办《建荣话茶》微信号。旨在倡导美学生活,介绍古今茶趣,分享文化创意,探讨茶旅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