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想性错视:从火星人脸到颜文字 | 混乱博物馆

 gyjian 2018-03-14

我们在上一期节目里认识了“空想性错视”这种有趣的认知现象,本期内容将继续这一主题。

与任何认知现象一样,空想性错视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经验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影响经验。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影响如何妨碍了认知的客观性,但是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又将看到这些影响如何不知不觉地丰富了整个生活。


-文字稿-

我们在上一期节目中讨论了“空想性错视”这种有趣的认知现象——人类能在各种司空见惯的东西上突然发现一张人脸,定睛一看才知道自己走了眼。而且空想的对象不仅限于人脸,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也常被错视出来。

比如灵长类本来是热带树栖动物, 有大把机会接触大型蜘蛛和蛇,所以对这两类外形的动物产生了本能的恐惧,人类走出非洲全球广布之后仍然多少保留了这种本能,有些人的大脑先天性地对蜘蛛和蛇的形状格外敏感,极端时还会表现为恐惧症。

当然,空想性错视也受到后天的塑造,因为大脑还有两侧分工,其中左脑梭状回更擅长处理熟悉面孔,使我们更快认出曾经接触过的人。对此,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一大堆“耶稣显灵”的破铜烂铁煎饺烙饼——就是因为耶稣受难的形象在基督教世界里深入人心,大脑在第一时间就将它认了出来。

而另一方面,空想性错视的结果经过意识加工,就能变唤起更加复杂认知行为,与人们的文化背景联系在了一起。比如1975年7月,海盗号火星探测器发回了火星地表的照片,人们立刻“敏锐”地看到一座恍似巨大人脸的山丘,火星人的谣言一时四起。直到2001年,全球探勘者号拍摄了更加清晰的火星地貌才揭晓了真相其实平淡无奇。

但是人类文化中还一种有意为之的“空想性错视”——长期以来,很多人不肯相信偶然就只是偶然,他们认为冥冥之中有神秘的力量推动着一切。

比如曾在欧洲盛行的“读茶术”:即仔细观察留在杯底的茶叶沫,如果它看上去像什么东西,那就是征兆了。以及更古老的铅占卜术(Molybdomancy)和肠占卜术,即把一小块铅块融化后投入冷水,观察凝结物像什么;或者宰杀献祭的牲畜,观察肝脏上的血管分布和组织起伏。这都可以追溯到古罗马乃至更古老的时代。

另外,梭状回加工视觉信号不但识别五官的位置,还识别符号的形状,比如文字。东方的中国人因此会不均匀地烧灼动物的骨骼,使其开缝爆裂,再从中读出谶语——这就是甲骨文卜辞的情形。

像这样的占卜术都是在空想性错视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反映的都是主观心理,而非客观实际——于是在上世纪20年代,瑞士精神医生赫曼·罗夏克(Hermann Rorschach)发明了一种著名的“墨渍测验”,即拿出10张墨渍对折后的随机图案卡片,询问测试者这些图案初看起来像什么,再看起来又像什么,据此判断受试者的性格——这种看起来非常精妙的心理诊断方法在60年代一度广泛流行——但是人们很快发现,精神医生对受试者的回答的分析照样建立在自己的空想上,墨渍测验实际上是一种占卜的占卜,毫无规范可言,现在已经被当作伪科学抛弃了,只因为生动形象而用在电影片段里。

科学容不下的空想和错觉,艺术却非常珍视,利用空想性错视构造的艺术品总有妙趣横生的效果。

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1527-1593)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错觉绘画,用水果、蔬菜、动物、书本等日常物品堆砌成人的肖像,还因此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的宫廷画家。400多年后,超现实主义绘画又从中汲取了营养,达利的作品尤其喜欢在景物中暗藏人脸,这对观众来说是一次空想性错视,而对画家来说就成了视觉双关,营造如梦似幻的效果。

同时,我们必须承认艺术创作不是少数人的专属——1982年卡内基美隆大学电子布告栏上出现了 :-) 和 : - ( ,人类对夸张表情的预处理能立刻识别出这是横过来的笑脸和哭脸,随后越来越多的ASCII加入进来,形成了席卷全球的颜文字亚文化——尤其在亚洲,各种非拉丁字符让颜文字像漫画一样生动,在几十年的进化中,甚至出现了综合多种语言和符号构造的超级表情。

比如这个掀桌子,(╯‵□′)╯︵┻━┻表情综合了括号、引号、竖排括号,乃至图形界面中罕见的方框绘制符,还有这个恸哭,综合了日文、藏文、老挝文和西里尔字母,真可谓挖空心思了。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