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丝铁线—故宫里的传世哥窑

 Confesssion 2018-03-14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合称“五大名窑”。在此其中,由于烧造传世哥窑瓷器的窑址至今尚未被发现,致使学术界对哥窑有诸多说法。传世哥窑瓷器一般太色较深,釉色请回、粉青、米黄等,釉层凝厚如脂,釉面润泽如酥,而且基本都开有大小、深浅不一的裂纹,俗称“金丝铁线”。


南宋哥窑灰青釉胆式瓶


高13.8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4.5厘米。瓶小口、长颈、溜肩、圆腹微垂、圈足。通体施灰青色釉,釉面油润且布满黑、黄两色大小相间的纹片。圈足内满釉,呈黑褐色。此瓶堪称传世哥窑瓷器中工艺特征鲜明突出的佳作。


南宋哥窑灰青釉胆式瓶


高14.2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5.4厘米。瓶小口、长颈、溜肩、圆腹微垂、圈足。通体施灰青色釉,釉面滋润,满布黑色大开片纹、黄色小开片纹。圈足内满釉,足端无釉,呈黑褐色。此瓶造型端庄典雅,釉面油润泛酥油光,且布满“金丝铁线”,足墙浅而上宽下窄,内墙呈斜坡状,手捏无法提起,可称传世哥窑瓷器中工艺特征突出的代表作。


南宋哥窑灰青釉贯耳壶


高14.8厘米,口横4.8厘米,口纵4.1厘米,足横5.4厘米,足纵4.8厘米。瓶横切面呈椭圆形。通体施灰青色釉,釉面润泽,布满黑、黄二色大小相间的开片纹。圈足内满釉,足端无釉,呈黑褐色。


南宋哥窑米黄釉贯耳壶


高17.2厘米,口横4.7厘米,口纵4.4厘米,足横6.7厘米,足纵5.5厘米。瓶横切面呈椭圆形。撇口、长粗颈、鼓腹下垂、高圈足微外撇。颈部饰两道凸弦纹,两侧置管形贯耳。通体施釉,釉色灰青,釉面温润,布满细碎的开片纹。圈足内满釉,足端无釉,呈铁褐色。



此瓶造型仿古青铜器,古朴端庄,釉色、开片、胎色等工艺特征突出,是传世哥窑瓷器中的代表作品。造型摹仿古代青铜器是哥窑瓷器常见的现象。


南宋哥窑米黄釉贯耳八方扁壶


高14.9厘米,口横4.8厘米,口纵4厘米,足横4.8厘米,足纵4.5厘米。壶作八方形,撇口、束颈、垂腹、高圈足。颈部饰两道凸弦纹,两侧对称贯管形贯耳。通体施米黄色釉,釉面布满细碎开片。片纹有两种,一种深且长,呈黑色,一种浅而断,呈黄色。这是典型传世哥窑瓷器“金丝铁线”的特征。圈足端不施釉,呈铁黑色,外底有一处缩釉。


南宋哥窑灰青釉海棠式炉


高7.8厘米,口横14.6厘米,口纵12.5厘米,底横7.4厘米,底纵6厘米。炉呈四瓣海棠式。折沿、撇口、斜壁、平底,底下承以四个如意云头形足。通体施灰青釉,釉面有黄、黑两色开片。足端无釉,呈黑褐色。内底有五个圆形支烧钉痕。


南宋哥窑灰青釉双耳三足鬲式炉


高5.2厘米,口径7.9厘米,足距5.4厘米。炉圆唇、束颈、扁腹、三乳足。口上两侧对称置环形耳。通体施灰青釉,釉面有黄、黑两色开片。足端无釉,呈黑褐色。


南宋哥窑灰青釉罐


高7.8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4.2厘米。罐唇口、短束颈、丰肩、肩一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施灰青釉,釉质滋润。釉面布满灰黑色开片纹,开片舒朗。圈足端不施釉,呈铁黑色。口沿一周釉层较薄,映出紫黑色胎体,形成“紫口”特征。此罐属于清宫旧藏,曾被收藏于太极殿。


南宋哥窑灰青釉葵口盘


高4.1厘米,口径18.7厘米,足径6.7厘米。盘六瓣葵花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釉,釉色灰青,由于釉层较厚,致使葵口较浅,不甚明显。足端无釉,呈黑褐色。器物整体造型规整,釉面莹润。


清朝石湾窑月白釉塑贴蟠螭纹蒜头瓶


高33.5厘米,口径4.3厘米,足径10.3厘米。瓶口呈蒜头形、细长颈、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颈至肩部塑贴两条蟠螭,曲体上仰,四肢平伏于颈、肩部。通体施月白色仿哥釉,釉面开黑灰色细碎片纹。足端无釉,呈酱褐色。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得哥窑(龙泉章生一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