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辣翠剑:丰产、质优、抗病、耐储运、味更辣的顺直长线椒新品种!

 佛道本心 2018-03-14

湘辣翠剑是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顺直细长线椒新品种,应湖南消费者对细长线椒熟性及品质的要求,我们在保持湘辣16号原有的丰产、抗病及耐储运等品种优点基础上,以中早熟、丰产、风味佳、顺直长线椒为目标,选育了新类型浅绿色更长更顺直的线椒品种,并于2013年配组,筛选了一个丰产潜力大、品质优良、耐储运且抗炭疽病及疫病、耐病毒病、味更辣的长线椒组合——湘辣翠剑,2015年完成选育。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叶片小,叶色绿色;果实顺直,光亮,前后期果实一致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


目前湘辣翠剑已在湖南、江西、广西、海南、广东、河南、山西、贵州等部分地区试种推广,受到当地种植户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种植面积也不断在增加,推广发展趋势显著。

1 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1.1 选育过程 

湘辣翠剑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1297A为母本,RX15-48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交种,母本1297A是以河西牛角椒中的不育株为不育源转育而成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属于花粉败育型,在不同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不育性稳定,不育率和不育度均达100%;母本中熟,植株生长势中等,果实牛角形,果长20~22 cm,果宽2.5 cm,味辣,杂交授粉坐果率高,抗病和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父本RX15-482是从湖南宁乡地方品种中选育出的细长线椒,其特征特性与原地方品种有显著的差异,生长势较强,株型高大,分枝均匀,叶绿色,果实细长线形,顺直,色绿,果长29~33 cm,抗性好,恢复力强。 


该品种2013年配组,2014-2015年在湖南、山西、广东、海南、新疆等地参加品比试验,2014-2015年参加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组织的区域试验。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中,湘辣翠剑在早熟性、挂果力、果实颜色、果实一致性、果实商品性、丰产性、辣味品质、外观品质以及辣椒的综合抗性上均比对照品种湘辣16号和湘辣4号有优势。2016年在湖南、江西、广西、海南、广东、河南、山西、贵州、四川、江苏等地进行推广,客户反映该品种表现适合市场需求。


1.2 特征特性 

中早熟绿色顺直长线椒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叶片小,绿色;果长29~31 cm,果宽2.0~ 2.2 cm;青果亮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实顺直,光亮,前后期果实一致性好,单果质量25~29 g,味辣;连续坐果能力强。综合抗性好,适宜鲜椒上市或酱制加工。 


1.3 适种区域与季节 

适宜在嗜辣的丘陵、山区或平原地区作中早熟大棚或露地丰产栽培,也可以在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种植。春提早栽培9~10月播种,春季栽培过年前后播种,秋延后栽培7月中旬播种。


2 栽培要点


2.1 定植前的准备 

①定植地块除草 移栽前半个月(至少一个星期)全园打一遍除草剂。 


②定植地块施基肥 每667 ㎡施用三元复合肥65~75 kg、腐熟有机肥1 500~2 000 kg、钾肥10~15 kg或草木灰100~150 kg、钙镁磷肥50 kg或过磷酸钙40 kg。还可以利用沼气渣代替部分有机肥,但要求沼渣需从产气3个月以上的沼气池中取用。 


③定植地块地下害虫的预防 地块盖膜及移栽定植前,可用杀虫双、敌百虫、速灭杀丁(氰戊菊酯)等杀虫剂在种植地块的全园中集中喷施一次。 


④定植地块盖膜 合理整地,要求畦宽(包沟)1.3~1.4 m,畦长20 m左右,畦间沟深20 cm以上,腰沟及围沟深25 cm以上。再将整出来的地块上层整平、整碎,注意下层地块不需要整碎,全部工作整合完毕之后可以在畦面上覆盖地膜。要求将黑膜覆盖平整,白膜要盖严实,也可以在定植一星期后覆盖稻草或者杂草。 


⑤移栽苗的准备 移栽前的一周施用一定的复合肥浇灌移栽苗,要求浓度为0.2%~0.3%的复合肥(即100~150 g复合肥对50 L水),由于该复合肥较难溶解,可提前几天开始操作,等要浇灌时再配比指定的浓度复合肥。也可用沼气液代替,要求该沼气液从产气3个月以上的沼气池中取用。同时,在移栽前一周需对所有移栽苗集体喷施广谱性杀菌杀虫剂,如喷施百菌清、多菌灵及吡虫啉或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再及时揭膜炼苗。 


2.2 定植要求 

①定植时间 适时定植,当苗有6~8片真叶,夜温在15℃以上即可定植到大田。一般选择晴天下午定植(提前定植容易遭遇倒春寒致辣椒冻死,定植过迟辣椒苗过大不容易成活;上午定植容易因为水分蒸发死苗),黄河流域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底5月初。 


②定植密度 在宽1.3 m垄的行间定植2行,株距40 cm。 


③定植后的浇灌 定植完后,当天一定要马上浇足、浇透定植水。 


④定植后的扶苗 定植后的第二天及时扶苗,避免辣椒苗因温度过高而倒伏,导致其贴膜烧死。 


2.3 种植管理 

①及时补肥 

a.第一次补肥时间应选择幼苗定植成活一个星期后,因为幼苗刚定植,还不能及时从底肥中吸收养分,这时应及时补充0.3%的复合肥液(由于复合肥较难溶解,所以在施用前应提前溶解,施用时再调配好至所需比例);或补充沼气液浇灌(沼气液从产气3个月以上的沼气池中层取用最为适宜)。补充肥料时还可以搭配广谱性杀菌杀虫剂,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补肥不能施用尿素、碳酸氢铵,因为尿素、碳酸氢铵等肥料会直接影响辣椒的坐果率。 


b.第二次补肥时间应选在开花结果初期时,因为这次肥料既要供给植株开花结果,又要促进植株的生长,补肥措施同上,浓度可以增加至0.5%,施用时加入钾肥,每667 ㎡用量3~4 kg,以保证花果挂住的植株生长需要。 


c.第三次补肥时间应选在开花结果盛期,追施0.2%~0.3%磷酸二氢钾液或沼气液(用沼气液则从产气3个月以上的沼气池中层取用)2~3次,以减少落花落果,提高秋后辣椒产量。浇了2次肥水后用土封严实定植孔。 


②及时除草 植株生长阶段,会不断孳生杂草,即使覆盖地膜也不能完全阻碍杂草的生长,必须及时除草,避免杂草泛滥,消耗养分。 


③及时检查 受天气影响,地膜覆盖处容易松动盖不稳,需要及时检查,做好相关防御措施,用土压膜边及破损处。 


2.4 病虫害防治 

辣椒长势旺盛时,正是病虫害多发期。因此,要随时观察,一旦发现有病虫为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具体如下。 


①灰霉病 易发生在苗期与开花期,为害苗、叶、花、果实;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5~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同时清除病株,生石灰消毒,全园药剂预防。 


②疫病 易发生在苗期至成株期整个阶段,为害幼苗茎、果实;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施用58%雷多米尔(甲霜·锰锌)可湿粉剂,每667 ㎡施用60~100 g。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增加用药量和喷雾次数,用药间隔期9~13天。 


③根腐病 易发生在幼苗期至成长期,为害幼苗根茎、茎基及维管束;发病初期可用农用链霉素、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蔸,严重时清除病株,生石灰消毒,全园药剂预防。 


④炭疽病 易发生在成熟期,为害成熟的辣椒果实与叶片;在发病初期或果实着色时,开始喷洒炭疽康(30%苯甲·嘧菌·溴菌)15 g对水15~20 kg,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增加用药量和使用次数,7~10天喷施1次。 


⑤疮痂病 易发生在成熟期,为害叶片、茎蔓、果实;在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施72%农用链霉素100~150 mg/L或47%加瑞农(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5~7天1次,连续2~3次。 除了以上描述的几种病害,还有病毒病、绵腐病、黑斑病、日灼病、白绢病、白星病、菌核病、黑根病等,及时观察,在发病初期及时对症喷药防治。 


⑥蚜虫 及时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 g/667 ㎡或3%避蚜雾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进行防治。 


⑦红蜘蛛和茶黄螨 及时喷施10%浏阳霉素乳油1 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 


⑧烟青虫 易发生在植株现蕾开花期,应重点在这个时期防治;可施用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00倍液、2.5%天王星(联苯菊酯)乳油 3 000倍液或10%一遍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进行防治。 除此之外,植株在生长过程中还会遇到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害虫为害。应及时观察,对症下药,喷施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或拌毒饵诱杀。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防治药剂应交换使用,并注意安全间隔期。 


2.5 适时采收 

辣椒采收应选在晴天早晚进行。中午因水分蒸发多,果柄不易脱落,采收时要注意力度,不可左右翻,避免伤及植株。下雨天也不宜采收,采收后的植株伤口不易愈合,病菌易从伤口侵入引起病害;采收盛期时,每次采收需间隔3~5天。辣椒采收后及时保鲜,以免脱离植株后的辣椒因失水过多而皱缩。湘辣翠剑适宜鲜椒上市或酱制加工。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