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易县双塔庵双塔(辽·国保)

 安东老王 2018-03-15


年代:南宋绍兴十四年或金皇统四年 (1144 ) 

形制、特点:分别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和八角三级密檐式砖塔;现状:2013国保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本篇图片作者:风雨行进聚缘;古村

  双塔庵双塔 ,又称太宁寺双塔 , 净觉寺积翠屏双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乡太宁寺村西 北 1.5 公里处的半山腰。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建在太宁山积翠屏下的双塔庵内。双塔庵因双塔而得名,现僧房、佛殿已毁,仅存双塔。现存双塔均为辽代建筑。南塔(或称西塔)的创建年代是南宋绍兴十四年 (1144 年 ) 。  
  北塔(或称东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 , 创建于辽代 , 虽经明万 历年间重修 , 但仍保存着辽代建筑风格。塔通高 17.4 米 , 分塔 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座为须弥座 , 束腰部分每角置一力士像 , 每面分为两块 , 雕有祥云、蝎牛、蚯蚓、金鱼等图案。束腰之上为砖雕斗拱承托勾栏 , 勾栏也雕刻各种图案 , 上置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正面辟拱券门 , 门内有方形天宫 , 覆斗顶 ; 正面两侧的斜面上各砖雕一菱形棂条的窗户 。 每角处均有一砖雕七层小塔 , 之上为砖雕五踩斗拱承托砖雕檐椽、飞椽等檐部 , 椽面为 筒瓦捉节 , 角梁为木质 , 端部置禽兽、风铎。第二层以上檐部均为 砖叠涩而承托檐部 , 各层檐均挂瓦置等。塔刹为二层仰莲承托宝 光。  
  南塔为六角三层密檐式实心塔 , 创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 (1144 年 ), 明万历年间重修。通高 10.58 米 , 分为塔座、塔身、塔 刹三部分。塔座为砖砌台上置须弥座 , 束腰部分为砖雕 , 上置斗拱承托勾栏 , 勾栏之上置仰莲座承托塔身。第一层正面辟门 , 内为佛龛 , 门券上雕有相对飞天。对面辟砖雕假门 。 其余各面置砖雕假窗或砖雕盘龙碑首。每角均有砖雕塔柱。第二、三层为檐式 结构 , 均为叠涩砖承托檐部。塔刹部分自下而上为砖砌覆体及十 三层相轮、仰莲、宝珠。
  塔旁还有明万历《大明重修双塔碑记》、《重修双塔寺记》石碑两通残碑。    
  1993年7月,双塔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塔(或称东塔)赏析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南塔(或称西塔)赏析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西塔位于东塔西南,紧临绝壁,方向为正东,西面对山谷。该塔平面为六角形,为密檐式与塔婆式结合塔,塔高约15米。西塔基座与东塔基本一致,亦为单层须弥座,高约3米,高于东塔。束腰以下部位残损严重,仅存部分壶门式曲经雕刻,第面正中雕饰如意云头,束腰每面雕饰两壶门,壶门内雕饰全部残损,从残存的痕迹来看,应是伏狮装饰。转角处施跪式力士,其上为普拍枋、铺作、单勾栏组成的平座。普拍枋至角柱相交出头。平座铺作每面补间一朵,出双杪,一跳承单位拱,二跳直接承枋无令拱,枋上伸出出头木,泥道拱单拱素方,令拱与泥道拱等长。其上承地栿、盆唇、寻杖组成的勾栏,每面两间,地栿和盆唇之间施扁产蜀柱及华版,勾片造与十字造交替相邻;盆唇与寻杖之间施瘿项承斗,其间砖雕花卉,角柱做抹角方形。
  勾栏平座之上为四层仰莲,莲瓣下小上大,上承塔身。
  该塔塔身正向为东,塔身东、西两面做假门,东北、东南两面做假窗,西北、西南两面作碑。
  东西两面券门处砌出一块横砖作券足,券内雕饰与东塔南面相同,为两飞天形象。正面两侧碑龙首龟趺座,无碑文。假窗雕罗纹窗。
  转角处作小塔幢,八角形平面,仰覆莲基座,塔身以仰莲和流苏分为两层,顶部以一层塔檐承托两层仰莲,塔顶置覆钵和塔刹。
  塔身之上没有通常的砖雕铺作,而是作在层密檐,枭混曲线出檐。每层枭混之下悬以如意云头垂幛。一层每面转角处一朵,补间一朵,二层和三层补间两朵。密檐之上为半球形覆钵,上饰以如意云头垂幛装饰。其上六角基座,上承两层仰莲,托以相轮十三天。顶部施仰莲两层,上置小覆钵及塔刹。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易县双塔庵塔(辽明双塔·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附:双塔庵双塔的建筑年代
  作者:风雨行进
 

  净觉寺积翠屏双塔始建于何时,是研究河北省西部辽金时期建塔的关键,只有明确其始建年代,才能更好地以此为标准,论述其建塔时代特征,否则则成无本之木。
  最早研究双塔的刘敦桢先生,对于东塔尽管没有明确依据,但亦推断其建筑年代要晚于下寺净觉寺大塔;对于西塔,由于资料缺乏,无法进行断定,留给后人许多思考空间。在此之后,有许多学者均推断双塔庵双塔(即净觉寺积翠屏双塔。双塔庵称谓并非准确,待下文再详细介绍)按形制当始建于辽代中期或辽代晚期,于是净觉寺积翠屏双塔便成了辽塔。
  当年刘敦桢先生在调查此二塔时,敏锐地观察到双塔庵(净觉寺)东塔与净觉寺下塔的区别,推断此塔建筑年代应比净觉寺塔稍晚。他说:“(一)第一层八隅无柱,代以小塔八座。小塔的塔身系不等边八角柱,上覆短檐三重,再上为仰莲三层及宝珠构成的刹,很象辽幢形状。或者径称为经幢,较为适当?
  (二)第一层上部,于普拍枋下,列类似悬鱼的装饰一层,并无栏额,致斗拱檐椽失去本来意义,甚无足取。此项手法,又见于见于易县荆轲山圣塔院塔,涞水西岗塔,及正定临济寺青塔等。依地理言,俱属于河北省西部,恐系地方色彩的影响?
  (三)门 无门钉、门簪、直棂,而代之以毯文及几何形斜棂,比泰宁寺塔的手法更趋纤巧。
  (四)第一层檐稍突出,自二层以上,外轮廓无线Entacis。综上诸项,似此塔建造年代,应比净觉寺塔稍晚?”刘敦桢先生是这样介绍西塔的,“塔下临绝壁,外观甚秀丽,下部台基和平座,与东塔一致,但其上出檐三重,承以枭混曲线,比东塔第一层用斗拱榱题,更能与下部调和。塔顶于圆肚上建砖制相轮十三层,很象喇嘛塔的十三天。余初疑此塔建于元代或元以后,嗣见涞水县大明寺辽圣宗开泰、太平间所建的石幢,有葫芦式覆钵和相轮二层,形制与此大同小异。似科此类顶刹的使用,远在元代以前,未必就受到喇嘛教的影响?西塔年代在此问题解决以前,当然无法断定。”

  东塔和普通辽金式密檐砖塔一样,由塔座、塔身、密檐、塔刹向部分组成。塔座为单层须弥座,高约2米,束腰以下部分残损严重,在西南面仍能看出如意雕刻圭角。束腰部分由中间立砖隔成两个壶门,壶门内砖雕绝大部分残损,其中正南面右侧壶门内雕刻如意纹外轮廓,内雕四周饰火焰纹,下部由莲瓣纹承托的悉昙文“唵”,其余各面还残存四个基本完整壶门砖雕,砖雕轮廓与南面悉昙文基本一样,内部均为花卉图案。角柱有力士和宝瓶两种,只有西面和西南面交角力士较完整,其他各转角角柱绝大多数缺失。角柱上承须弥座平座普拍枋,普拍枋在角柱处相交出头,普拍枋上承铺作。平座铺作每面转角各一朵,补间一朵,补间铺作单杪四铺作,出45度斜拱,不做中间华拱,无令拱,在枋上伸出出头木,承托斜拱。转角铺作出60度斜拱直接承托枋上,华拱承托伸出出头木。铺作之上承地栿、盆唇、寻杖组成的勾栏,每面两间;地栿与盆唇之间施扁平蜀柱及华版,四正面用勾片造,四隅面用十字纹;盆唇与寻杖之间施瘿项承斗,其间雕饰驼峰形花卉;角柱做抹角方形。平座之上为三层仰莲托住塔身,莲瓣每面三瓣,上有花蕊二朵。
  塔身八面,四正面辟门,其中南面为真门,直通塔心室,其余在面为假门。用砖起券作圆拱门状,两侧砌出一块横砖作券足,券内雕饰花纹,南面为两飞天对飞形象,此造型和西塔正面(东面)券门券足内雕饰内容一样,为辽金式塔中极为少见形象。西面为双龙戏珠纹,北面和东面为花卉纹。西面、北面假门残损,形制不详,东面假门基本完整,半圆形门楣下雕出门额、门簪,下为抱框,内雕隔扇门两扇,上作罗纹,下作障水版。四隅面设假窗,罗纹窗棂,四面细部略有变化。
  南面真门通往塔心室,塔心室呈方形,边长约1米左右,高约2米,塔心室顶部亦采用铺作内收,中间呈金字塔形收顶。铺作四转角各有一朵,四正面中间各施补间一朵,均四角作出60度斜拱。塔心室内原应置有佛像,现已缺失。
  八面转角施以小塔作为倚柱,小塔为不等边八角形,仰覆莲基座,一层塔身较高,下部施佛龛,之上为三层密檐,密檐之上为三层仰莲塔顶,上置覆钵和塔刹。八转角小塔构成了八大灵塔。 一层塔身之上为普拍枋,普拍枋相交出头,下饰如意状垂幔(刘敦桢先生称之为垂鱼),每面3朵,转角各一朵,补间一朵。普拍枋上承铺作,一层塔身铺作与平座铺作基本一样,转角设转角铺作,中间施补间一朵,均为单杪四铺作,作批竹耍头,令拱承托通替木,承托撩檐枋,令拱作鸳鸯交手,泥道单拱素方,长于令拱。撩檐枋上施砖质椽飞,挑出一层大檐,椽飞皆有卷杀。角梁采用木制。一层檐上用反叠砖二行收檐,上覆筒板瓦,前作勾头、滴水。二至十三层檐均由四行叠涩砖挑出密檐,檐上覆瓦。密檐部分没有辽塔通常所有的束腰,即下一层收顶覆瓦后,马上再叠涩挑檐。
  塔顶为八角攒尖式,顶部施两层仰莲刹座,上承直立莲瓣砖钵,刹杆缺失。
  塔密檐部分宽度要宽于一层塔身宽度,整体感觉该塔有头重脚轻之感,缺少辽塔那种塔身凝重浑厚的气势。

  尽管东塔在碑铭上没有明确记载始建时间,但辽金时代建塔均建于城西或寺院之西,其意推测是取“佛法西来”之意,例如阜新红帽子城塔、凌源十八里堡塔、开原崇寿寺塔、黑龙江泰来塔、义县广胜寺塔、沈阳塔湾无垢净光舍利塔等等,不胜枚举。在双塔建筑布局上,也有先建西塔而后建东塔的习惯,如著名的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据日本学者村田治郎考证,乃是先建西塔,东塔仿造西塔而后建。[3]辽宁葫芦岛妙峰寺双塔、辽宁朝阳双塔寺双塔,从造型上看,都能看出西塔建筑风格略早于东塔。因此,可以推断,净觉寺积翠屏双塔乃是先建有西塔,后建有东塔,东塔的建筑年代与西塔相当,或稍晚于西塔。
  综上所述,净觉寺积翠屏双塔西塔始建于金皇统四年(1144年),东塔略晚于西塔,从造型风格上,大体上应该不会晚地金代中期。净觉寺三塔建筑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

  1、辽天庆五年(1115年)建造下塔。
  2、金皇统四年(1144年)建造积翠屏西塔。
  3、稍晚于金皇统四年,建造积翠屏东塔。
  除上述三塔外,严格意义上说,还有一座塔,建于明代成化丙申岁(1476年)为大川和尚于下寺侧所建灵骨塔。该塔为石筑塔,毁于文革时期,现该村村民依照原形于近年重新砌筑,据村民赵先生讲,已与原塔大相径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