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险市场即将迎来大洗牌,谁会被洗掉?

 卡卡2FM4 2018-03-15

第三次商车费改落地,七区域首批实行

距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第二轮改革仅过去九个月,第三轮改革启动。四川、山西、福建、山东、河南、厦门和新疆等七个区域将成为首批试点,以上区域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加优惠的车险保费,费率折扣最低可下降25%。

车险市场即将迎来大洗牌,谁会被洗掉?

据了解,车险三次费改选择以上七个区域进行首批试点,是因为其车险费用高、赔付低的现状。

2月23日,保监会向人保、平安、太保和太平四家公司连发八份行政处罚书,其中处罚重点便是以上公司为了规避阈值监管,使车险综合费用率满足车险产品监管标准,采用调整保单赔付率评估值和摊回分保费用等手段。据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手法是业内普遍采用的潜规则,这次保监会拿几家大公司开刀,对业内有警示作用。

三次费改虽然双系数下调,但三次费改未涉及阈值监管的调整。

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财险行业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541亿元,同比增长13.8%。

经历二次费改,财险公司价格战日趋明显

商业车险业务一直是财险公司中业务的大头。

在经历两次商业车险费改之后,保费越来越透明化,消费者从中得到了利益,但是车险业务的亏损情况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去年,将近7成的车险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不过,财险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公司仍然占据车险市场近六成的份额,并且处于正向盈利,承保利润位列行业前三甲。

过去由于保费便宜而崛起的互联网车险,也因为费改之后价格失去竞争优势,业务出现大幅下滑,连续出现负增长,风光不再。

在费改之后车险报价几乎没有区别的情况下,各家保险公司为了吸收保费,大打“价格战”,开始以酒后代驾、漆面修复、保养、洗车,更有一些合作商家的消费券、实物等用来吸引客户,进一步增加了保险公司成本。

车险市场即将迎来大洗牌,谁会被洗掉?

本次两大系数调整范围下降,意味着车均保费的进一步下降。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位小型财险公司高管表示,费改后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大型公司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而中小公司艰难,将加速亏损,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扩大。

之前喊着加速费改,放开产品最多的是中小公司,喊着大公司高手续费恶性竞争让小公司没有生路,但事情真的快来了,大部分中小公司才应该是最不愿意看到费改提速的。

一、网电销布局。除了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和少数中小公司,大部分中小险企在网电销方面布局迟缓,业务占比较低,网电销的转化能力和产能与大公司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价格下降,留给这些公司补足短板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二、科技能力。在科技提升效率方面,中小险企明显落于下风,一是不重视科技投入和第三方科技平台合作;二是自身开发能力不足,研发和合作开发效率低下;三是市场成本和运维成本高,在科技方面投入杯水车薪;四是决策效率低,决策干扰多。未来,一些公司科技能力不足的致命伤会越来越明显。

三、服务能力。恶性竞争、治理能力欠缺、运营能力偏弱使得很多中小公司在服务端投入不足,“挤毛巾”(压缩员工成本、理赔成本)的短视管理行为使公司的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差,人心背离,效率低下,增长乏力,跑冒滴漏越发严重,一些公司正在陷入恶性循环。车险是典型的服务型产品,时至今日,互联网车险没有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形成在线的服务闭环,车险对线下服务的依赖仍然很强,近几年,人保、平安等大公司坚持服务投入和用户体验提升,而很多公司则是向理赔要利润,和渠道、用户争利益,舍本逐末,被淘汰也是必然。

很多中小公司发展乏力和亏损的核心是战略方向和公司治理问题,既不是市场问题,也不是经营问题。一个企业首先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圈,发展机会永远有,但并不适合所有人,中国险企的通病就是都想做老大,还都想赚大钱,战略上对自身能力长短板认识不足,缺乏差异化发展策略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市场上和大公司机械化部队硬碰硬,结果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裙带关系,派系斗争,利益交叉,带病经营爆出的问题屡见不鲜,谈何发展。

这将是一场大规模的洗牌,和以往温和的改革不同,2018年将是车险发展的分水岭,一些保险公司和中介公司会逐渐退出车险竞争游戏,留在台上的会是那些更强壮的玩家。(编辑:艾宥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