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乡音•乡情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穿越悠悠数百年,我们来到了祖宗的居住地——江西省南丰县。

孩提时,就听长辈们说:家乡的祖辈是从江西的南丰迁徙而至浙西常山,一代传一代都沿用南丰腔,演绎至今,那便是纯真的乡音。据1989版浙江《常山县志》载,全县1522个自然村,说江西南丰话的就有526个,可以说,三分天下有其一。

后来,查阅江西的《南丰县志》,上面果然也有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南丰遭兵燹天灾,县民始有迁徙外流,其中以移居江西玉山、浙江常山、江山一带居多。又载:因为“三潘之乱”和太平军占领南丰,加之瘟疾和旱涝之灾,民不聊生,为了逃荒,移居浙江常山较多。

头脑中还深深地记忆着30多年前的一桩往事:那天我在外出差,匆匆地赶往江西鹰潭车站,准备回到浙江家里,离车站还有一段路,看见一位老年人,站在路边等车,肩上扛着一根竹杆,竹杆上挂着破旧的旅行袋,上面裹着一件卡几服,蓝色几乎褪尽,脚套一双凉鞋。

 “同志,加班车还没有走吧?”我操着普通话问道。

“哦,没有。”他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就自我介绍说:“我是去南丰”。说实在的,当时我真有点嫌他土气,勉强和他搭讪了几句。

不一会,车站里又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妇,是牵着手来的,他们却很热忱地和我那个“前相识”搭腔了:“你是去哪里呀?”“去抚州。”“好哇,我们有伴啦,我还是10多岁到过这里,寻找车站也花去了好大功夫”。

真是喜从天降,无意间我分明听到老妈妈脱口而出的是南丰腔——我们祖乡纯正的乡音与我的“前相识”谈开了。

我开始注意起他们来了:“老伯伯,您是说南丰话的呀?”

 “是哇,南丰人还不是说南丰腔吗?”

我的天!竟然遇到祖乡——南丰的人,随之而来的是我的怦然心动。粗犷、质朴、带着泥土馨香的南丰腔,你就是我多年寻觅的乡音!

从祖乡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到宗族的历史以及辈分排字等等,所有一切的一切,我都想倾诉出来,问问这个不可多得的老乡。可是,离别的车子突然来了,老大伯终于留下了一句:“以后到南丰来玩,只要说南丰腔的,还愁吃住吗”……

这一次,正是橙黄橘绿的丰收季节,我们几位平常说南丰话的老乡踏上了寻祖问宗、感受乡音的南丰之旅。

在一位黄姓老板牵线下,我们一行于中午时分赶到了抚州,这是管辖南丰的地级市,几位来自南丰的官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几句寒暄,便感到了语言上沟通的相近,在饭桌上,他们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了南丰腔,地处抚州地区东南隅的南丰,方言主要受赣语影响,其次受客家话影响,因而南丰话与广昌最近似,是赣语和客家话的过度地带。而南丰建县已有1700多年历史,历代虽有隶属更迭,但境域无大变更,所以县境内各乡村方言大致相同。南丰话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声母,去声不分阴阳。如普通话说“吃饭”,南丰话“食饭”,普通话“太阳” “月亮”,南丰话则称“热头” “热光”,普通话“下雨” “下雪” ,南丰话则称“落雨”“落雪”。还有南丰话的语法上利用附加词缀的特点,如添加“俚”“崽”,普通话“蜜蜂” “凳子” “男孩子”,南丰话称“蜂俚”“凳崽”、“崽俚家”等等。这亲切的乡音使我们顿时感受到了祖辈余脉的延续。

吃罢中饭,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南丰——我们的祖乡,沿途的高速公路旁,映入眼帘的是整片整片的柑橘,像粒粒珍珠洒满祖乡的沟沟壑壑,原来南丰是全国柑桔商品生产基地县,有着1300多年栽培历史的南丰蜜桔,以“皮薄核少,汁多无渣、色泽金黄、甜酸适口、营养丰富”而闻名海内外,是全国十大优质水果之一,曾经被斯大林誉为“桔中之王”。 2006年,南丰蜜桔被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2007年,南丰蜜桔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县蜜桔种植面积达70万亩,总产量达80万吨,畅销港澳、东南亚、俄罗斯及加拿大、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家乡,也有“中华名果”常山胡柚,原来抚州的“柚”产地在南丰,民间流传着“抚州陪嫁”的传说:南丰的女子嫁到常山时,要将当地种植的“抚州”作为陪嫁之物,娘家让她带上两株果树苗,祝愿成双成对、早日开花结果,喜庆之日,婆家就会将果树栽种到菜园里,不过几年,“抚州”就能开花结果,由于方言的变化,“抚州”就被称为“胡柚”,经过多年的改良,“常山胡柚”已然成了常山农民的摇钱树,如此说来,我们真该向祖乡南丰好好感恩了。

下午,我们在南丰老乡的引导下,还参观了万亩桔海和曾巩读书岩,南丰旅游局的平先生一路上用南丰话和我们交流,偶然间还聊起了南丰的谚语,让我再一次体会了久违的亲情,许多父辈们留下的生活谚语在这里找到了佐证,如:有样冇样,看看世上;食不穷,着不穷,不会划算一世穷;雷公先唱歌,有雨冇几多;吃了端午粽,还有三日冻。

次日早上,为了体念乡情,南丰的老乡还在一条古老的街道上找了一家特色店,请我们用早餐,席间,南丰的水粉、灌芯糖、乌米糕、囊供糍、擂茶、还有油丸,不一而足,南丰风味小吃以品味多样、工艺精细、风味独特而远近闻名。其中南丰清汤,以精面粉和瘦肉为主料,经搓、滚、扑、切等工序制成皮坯备用,将精肉细剁成泥,皮坯包肉,入水后水沸即熟,拌入调味品,则形小,皮薄、肉嫩清香油滑,鲜美味纯。

我们津津有味地填着肚子,冷不丁东道主又上来了一壶当地产的米酒,据介绍每年秋收以后,南丰家家户户都要自酿几缸米酒,既供自家平时饮用,又以之待客,特别是请客时,若席上无米酒,再丰盛的席面,生怕客人兴味不浓,主人的脸上也觉得无光。而南丰人以好客著称,因此,他们饮米酒时,不用酒杯多用碗,显得越发豪爽。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宋代南丰乡贤曾季狸,对家乡蜜桔丰收且橘农好客所作的诗句:“酒杯无算饮,橘树不论钱”。等到环顾小店以及满街似曾相识的面孔,又把我们带到了贺知章笔下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哦,那温存的乡音,浓酒般的乡情!让我们久久不能自已。

关联阅读

新年丨所求皆如愿,多喜乐,长安宁

行走丨用一首诗,唤醒春天
行走丨千年古镇起,青花一曲落

行走丨我的身体,是旷日持久的草原

行走丨祈祷并完成对一朵雪花的想象

行走丨一生究竟需要多少密码?

行走丨一颗听雨心,闲看牡丹亭

行走丨你为什么去西藏

行走丨软语秋水韵婺源

行走丨以霓为名的地方
行走丨远方的城市

行走丨彼岸(外二首)

行走丨西塘(组诗)

行走丨清欢时光

行走丨风门古径

行走丨这一城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