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飘在澳洲——纪念我们长登一周年

 留笛 2018-03-16
人生的一切智慧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基督山伯爵

感谢这时代。用这句话作为本文的开头,是因为深深地觉得,比起我们的父辈,我们活在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时代,对自己的人生走向有着更多的选择权。
当我把下签的消息告诉父亲后,老人家沉思了片刻说,我和你妈奋斗了一辈子把家从农村安到了30公里之外的城市;而你们跨越了国境,直接到了南半球,这一走就是8000公里。
之后在阿德莱德和一位华人朋友谈论移民的初衷的时候,他提到人口迁徙向来就是人类固有的基因,从最早的智人出走非洲大陆就已决定。这是人类发展的自然演化规律,即人口倾向于从资源紧张的地方向资源丰富的地方扩散,从而保证人类基因的健康演化。对此我深以为然。
2016年8月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经过292天漫长的等待之后,我们提交的澳大利亚190技术移民签证在那一天正式获得了批准。当得知下签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感到欣喜若狂,因为之前冲击加移失败的体验和在等待澳移下签的日子里的各种担心和煎熬让我学会了坦然接受任何可能出现的结果。更何况,下签仅仅是揭开了另一段艰苦旅程的序幕。
接下来的事情就像无数前辈移友经历过的如出一辙,开始热衷于混迹于各大移民论坛,收集目的地的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攻略,计划短登和制定长登具体事项,计划好夫妻俩辞职的时间节点,小孩办休学的时间,安顿好家里各项事务,逐步通知同学同事亲友长辈,同时开启告别宴模式,最后一个月在无尽的胡吃海喝中度过。令人稍感意外的是,脑子里曾经演练过无数次的告别宴上的告别宣言和痛哭流涕等煽情场面并没有出现,可能是因为酒还没有到位的缘故。
告别的时刻终于到了,我们一家三口拖着六个28寸托运行李箱、三个拉杆箱和三个背包登上了南航飞往广州的航班,这些箱子装着我们未来生活的必需品,也承载着我们的梦想。登机前再仔细的看了一眼家乡的天空,看一眼少一眼。此时的我们心里都清楚,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



初来乍到
经过一夜的航行,我们顺利地降落在了阿德莱德国际机场。顺利的完成了通关手续,提取行李,在机场出租车区域叫了一辆Maxi(一种出租面包车),电话了之前在国内已经联系好的短租的房东,就直接赶往暂住地。



短暂的休整后,下午就去city的Vodaphone开通了澳洲电话卡,顺便咨询了旁边的Centerlink(澳洲福利申请部门)关于Medicare(澳洲国民医疗保健卡)的办理流程,然后去Woolworth(澳洲的一家连锁超市)买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当天晚上烧的菜。
后来的几天时间里,根据计划列明的长登八大事项逐一落实,租了房,给孩子上学报了名,开通网络、电力和热水,给新家添置家具,申请税号、申请牛奶金、买车、买保险......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有了一点可以开始一段新生活的样子。
说到对阿德莱德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说实话一开始还是有点小小的失望的。2016年短登的时候,坐在来机场接我们的朋友的车上看着车窗外的城市,竟然没有看出城市的模样,一路上没有看到什么高楼大厦,有的都是一排排的小平房,一路上除了汽车,鲜能看到行人,因此街道上显得有些冷清。我心想好歹也是个发达国家的联邦州首府,怎么是这幅模样?直到20分钟后开到市中心才看到了一些高层建筑和行人。这时想起前辈们经常调侃的话,他们说阿德莱德的昵称叫“阿村”。果然是个村。其实,澳洲也有一个外号,叫“土澳”。随着后面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土”字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刚来的时候对周围的事物还是感到比较新奇的,东逛逛西瞧瞧,最大的感觉就是环境特别好,天蓝水清,绿树成荫。海滩上可以看日落,阿德莱德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城市面貌,夜晚在郊区的天空能看到满天繁星。澳洲人民普遍比较友好,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见面微笑点头,并问Good day mate那种。那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晚饭后去公寓南面的绿地公园(Park Land)散步。City南端的Park Land是一个免费的多功能休闲运动场所,尺寸可能有两三个世纪公园那么大吧。绿地上各种体育运动设施,有足球场、澳式足球场(Oval)、篮球场、网球场、儿童乐园、极限运动场所等一应俱全,满足各年龄段和各阶层的需求。我们通常沿着绿地旁由高大桉树组成的林荫道走上一大圈,看着人们做着不同的运动,父母带着孩子在playground上尽情嬉戏。夕阳的余晖穿透树木把一片金色铺洒在绿地上,与人们的欢声笑语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让人无比陶醉的画面。



探索和调整
有老移民总结说,大部分人在移民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大致经历三个心理变化阶段。一,新鲜期。即刚来的移民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新奇感,心情是兴奋和欢乐的;二,迷茫期。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后,对生活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最初的新鲜感也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面对生活的琐碎和未知的未来。这个阶段的人们,由于缺乏文化根基以及人脉关系等,在生活和就业道路上屡屡受挫,久而久之产生迷茫,陷入焦虑甚至痛苦;三,调整期。生活仍将继续,新移民们渐渐从迷茫中开始调整心态,开始接受现实,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最后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他们说的情况我们正好也经历了。在学习了一个与找工作有关的短期英语课程以后,我开始踏上了漫漫异国求职路。这也是这段旅程中最艰难的一段。我们所在的南澳洲最近几年经济持续下滑,高昂的人工成本和公用事业成本迫使许多制造业企业关停。首先是汽车产业龙头丰田在前年关掉了阿德莱德工厂,随后澳洲本土汽车整车巨头霍顿汽车也在去年底关闭了运营了30几年的工厂。而可口可乐公司也打算做出战略调整,在2018年关闭阿德莱德工厂,仅保留悉尼和墨尔本工厂。这些行业巨头的倒闭带来了一连串多米诺效应,周边附加产业也都受牵连纷纷倒闭,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失业。整个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在南澳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失业率达到将近7%。
来自中国制造业的我,正好不幸赶上了这波制造业的萧条。在澳洲最大求职网站Seek上刷工作信息,几天都看不到更新。相关工作一个星期也就出来一两个,然后申请的人数是几百人。最初投出去的几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后来才了解到,这边因为工作机会少,申请人数多,竞争非常激烈。每个工作出来后,要求的候选人几乎是必须百分之百匹配职位要求才可以,这既包括了工作内容和经验的匹配性,也要求了行业的匹配性。这里特别需要提到一点是,澳洲雇主非常注重本地经验(local experience),没有本地经验,要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难于登天。本地经验,对于我们这些外来的和尚来说,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果没有本地经验,那必须要有本地学历。权衡了一下,读一个学历少辙两三年,时间花了不说,还要付出金钱。对于我一个快要人到中年的人来说,是非常不经济的。
后来我又了解到,澳洲求职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网上投简历,也可以通过猎头公司进行推荐,或者是直接上门推销。于是,我联系了一家当地比较大的猎头公司,参加了面试,建立了档案,后来也确实通过猎头的推荐参加了两三次面试,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澳洲投工作的方式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在国内基本上是做好一版简历后进行海投。而在澳洲,除了简历以外,还必须写一份cover letter,即表明你对所投职位的意向及你觉得自己符合所投职位要求的主要原因,然后每份简历都必须根据职位要求进行修改。投完简历后,如果有可能,必须要跟个电话过去和用人单位沟通一下,表明你的意向。回首过去一年投过的六七十个职位,虽然说没有最终成功,但是也曾有过10%的面试机会,至少对于整个投档过程的了解,我已经是驾轻就熟了。



最初找工作的阶段都是每天在家里上网找工作,改简历,投档,然后等待,希望,失望。不断重复着这个循环。自信心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被消磨,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没有工作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听着外面街道上车来车往的喧嚣,仿佛这个世界的热闹与我毫不相关。有人说人只有在落魄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城市的冰冷和残酷,这话一点不假。
想找工作,但是工作机会实在太少。想过创业,但又无法理清思路。日子就在这样矛盾的心态中一天天度过。直到有一天,曾经在TAFE一起读英语课程的同学给我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他说他认识一个快递公司的承包商,正在找送快递的司机,薪资水平比市场平均水平低,但是比唐人街华人店高,问我有没有兴趣。我一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一边打工一边继续找机会。就这样我来到了这家德资背景的快递公司,成为了一名快递大哥。
工作内容很简单,每天根据老板分派的送货任务,把包裹理好,规划好送货路线,然后把包裹装上汽车一家一家的送货。每周根据完成的任务量领取相应的报酬。这是个纯体力活。以前坐办公室的时候,总觉得脑力劳动是这个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做了快递后,我觉得体力劳动其实才辛苦。首先,这个一个机械化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内容一成不变,给你什么任务,给你多少都不是你能决定的。其次,这是一个无法偷懒的工作。每天的工作量下来,多少时间能完成,老板心里很清楚。必须高效率的完成,不然就会影响到你下班的时间。这和在办公室里又不一样,在办公室里你能掌控自己的工作节奏,疲劳的时候可以到茶水间倒杯咖啡,眺望一下窗外,思考一下人生。而做快递,你脑子里思考的永远是下一个stop什么时候能到,还剩几个stop。再次,做快递不管是大雨倾盆,还是酷暑高温,都必须按时出工,把活干完。所以我说,体力劳动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忙的时候,要从早上七点一直干到晚上六点多,当中唯一的休息时间就是吃中饭的五分钟,而这个过程基本上是在车子上完成的。送货弄脏的手连洗的地方都没有,只好拿湿巾纸擦擦手后将就着拿手抓着食物吃。有时候工作量太大的时候,难免心生怨气。但是回头一想,路是你自己选的,就算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我相信,任何不能打垮你的,终究会成为你上升的台阶。做快递的这段时间,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但至少有两点收获。第一,对阿德莱德城市道路有了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出门不会迷路了。第二,减肥成功。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我把从国内带来的一身赘肉彻底甩掉,从而不花一分钱实现了许多渴望减肥成功的人士的终极目标。
做快递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公司。只要机会合适,我就会在送货过程中打听每家公司的用工情况,会不会有空缺,同时把简历留在那里。这种求职方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奏效吧。
我在打工的时候,老婆也没闲着。一方面管理家里的各项琐事,负责儿子的接送。另一方面也做着小代购生意,赚点零花钱贴补家用。同时经过一年的努力,成功的提高了英语,并且通过考试,被TAFE的某个专业学科录取了。希望通过学习,老婆也能成功实现人生的转变。

小结和展望
为什么要移民?这是被问的最多的问题。答案在每个移民心中都是不同的,有人为了逃避,有人为了超越,有人为了自己,有人为了家人。不管初衷是什么,他们都要面对一样的挑战,都要学会放弃,都需要勇气。移民生活过得如何?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光鲜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内里的辛酸却冷暖自知。有的人面对困难变得沉沦,有的人直面挑战,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不在意展示自己的不堪,我们只希望把最真实的移民生活展现给大家,从而给那些有想法但处于犹豫当中的朋友一个参考。



我们戏称自己是澳飘。回首过去一年飘在澳洲的生活,我想说的是国外不是天堂,移民更不是一种解脱。相反,它意味着全新旅程的开始。人生就像长途旅行,每一段经历就像搭乘不同的列车,欣赏不同的风景。到站了就要下车,换乘别的车,不能牵挂,不能犹豫。上一段旅程的风景就作为回忆永远藏在心里,下一段未知的风景等待你去探索。
澳洲作为移民国家,是一个有包容性的多元化国度。人们提到澳洲,往往说它的优点,比如说环境好、高福利、有利于儿童成长。这些都没错,但是,没有完美的事物,在澳洲也会碰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我想作为本文的结尾,我们从自己观察到的角度,做一个澳洲优缺点大总结。
1.优点
环境好。这点毋庸置疑。澳大利亚国土得利于四面环海的优势,各联邦州首府基本上都是滨海城市,地貌多样,自然资源丰富。以阿德莱德为例,从市中心出发二十分钟车程以内,东抵海滩,西达山脉,自然景观无与伦比。
食品新鲜安全,牛羊肉质量高。澳洲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丰富,牛羊肉品质举世闻名。以安格士牛肉为例,在澳洲各大超市都能以平民价购买到,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的饮食需求。
澳洲人民普遍淳朴友善,乐于助人。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融洽,讲究礼让。出门办事基本都能得到友好和耐心的接待。这和国内剑拔弩张的人际关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社会关心弱势群体。在澳洲,弱势群体除了能领取额外政府补贴外,还能享受就业优待等照顾。出门在外,不会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我们曾无数次在坐公交车的时候看到只要有轮椅或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乘车,司机就会把公交车门口的一块板放下形成一个斜坡,并帮助他们上下车,非常耐心,没有任何催促和抱怨。
人们普遍比较遵守社会公德。拿交通秩序来说,澳洲司机普遍遵守交通法规,并且能够做到礼让。我在澳洲开车一年,从没看到过路口加塞、逆向行驶、乱鸣号、和行人抢行等不文明现象。良好的驾驶习惯使得路上警察的踪影都难以看见,许多路口都是没有信号灯控制的,照样能够井然有序,这完全依靠对交通法规和让行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2.缺点
高福利陷阱。都说澳洲福利怎么好怎么好,只要到了澳洲,就算躺着天上都能掉馅饼下来。其实,这只是人们片面的理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澳洲确实有各种名目繁多的福利,但是高标准的福利是建立在高税收的基础上的。人们享受的福利实际上是他们付出高昂税收的一点返还而已。鉴于移民人数的不断增长,澳洲政府其实也在不断修改和收缩福利政策。他们给不少福利项目加上了许多限制条件,这就使得满足领取福利的门槛提高了,许多需要领取福利的人由于满足不了特定条件享受不到福利。另外,有的福利不是你符合条件就能拿的,比如说失业津贴。政府会想尽办法帮你介绍工作,当然这些工作往往是社会最底层的工作,是许多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但是,如果几次下来介绍不成功,政府就会认为是你主观意识上不想工作,因此取消补贴。所以,不管在哪里,想要过上理想的生活,不断努力付出才是唯一靠谱的途径。
政府办事效率低下。澳洲庞大的福利体系衍生出结构错综复杂的各类政府办事部门。这些部门之间有职能重合的部分,但他们之间往往缺乏沟通,从而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踢皮球的现场层出不穷。我们就曾有几次就同一件事被有关部门之间的互相不通气搞得哭笑不得。另外在申请福利的时候,也有过被长时间搁置的不爽。说到政府行政效率,澳洲政府真的得向上海政府好好取取经了。
看病不便。国内的患者受到主流媒体的误导,常常把自己看病难、看病贵的怨气撒到医院和医生头上。他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出国以后,我们才深深体会到,中国看病其实一点也不难。中国医生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医生。在中国,如果想看专家门诊,只要肯排队,或者会网上预约,基本上是能够看得上的。但是在国外,别说看专家,就是看普通医院的专科门诊,没有一年半载是等不到的。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澳洲的医疗体制。在澳洲,只要不是急诊,都得先到一个叫GP(也叫全科诊所)的地方看病。GP里的医生由于看得病例少,往往缺乏经验,只能看看小毛小病。我曾看到过有的GP不认识药的名称,当着病人的面上google搜的。真的搞不定了,再写个referral(转诊信)给医院的专科医生,把你放在等待队列里,这一等就是大半年。急诊也不是你说急就急的,你急他不急。只要不是流血不止生命垂危,在医院眼里都算不上急诊,他们会让你在边上等个5小时。所以,你要是半夜里肚子疼的受不了,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劝你自己吃一片止疼片,等到第二天再去GP看吧。也有人会说,澳洲看病不是不要钱吗?没错,澳洲穷人看病都是不要钱的,富人都是花钱看病的。因为不要钱的看病要等,会让你小病等到大病,等轮到看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有人说,在澳洲没有人会因为看不起病而死在医院,而是会等不及看病而死在家里。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来澳洲仅一年的新移民眼中观察到的澳洲的优缺点。正如人无完人,如果一个地方社会制度足够稳定,生活安逸,环境优良,人们能够自由发声,能够安居乐业,子孙后代能健康成长,那就是值得去的地方。孰好孰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时光飞逝,前路漫漫。我们一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午后来到了亨利海滩散心。漫步在细软的沙滩上,海浪温柔地拍打在沙滩上,清爽的海风扑面而来,耳畔传来海鸥欢快的笑声。为了这份安详和从容,我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