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唐(618~907)将西亚阿拉伯帝国称为“大食”?

 besunnyaR 2018-03-16

大食这个词来自于古代波斯语,tazi,这个词语本来是萨珊波斯帝国对与其相邻的阿拉伯部落的称呼,由于大唐最开始是通过萨珊波斯帝国才知道阿拉伯人的存在,所以大唐就接受了这个称呼。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并不罕见,比如西方人就称呼蒙古人为鞑靼人,但事实上,鞑靼人只是蒙古一个部落的名称而已。

再比如说,契丹是中国古代辽国的主体民族,早就消融在中国众多民族之中。但是在中世纪,西方人一直认为契丹是中国。即便到了今天,俄语中称中国依然是Китай,按照语音翻译就是“契丹”。还有在英语中,也有用“Cathay”的来称呼中国的情况,如“Cathay Pacific”(国泰航空)。

介绍了这个背景,大家就可以知道,在古代用一个部分代指全部,其实是很通常的事情。

回到大食这个名称上,根据历史记载来看,大约从唐代开元年间,文献记载就已经知道了阿拉伯人的存在,比如《新唐书·西域传下·大食》中就提到:“大食 ,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晳,出辄鄣面。日五拜天神。”

从此,大食,就成为唐宋期间中国对阿拉伯帝国的统称,比如在《通典》、《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宋史》、《辽史》、《资治通鉴》等重要历史文献中,都把阿拉伯帝国称为大食国。

不仅如此,中国古代史书中也详细记载了阿拉伯帝国王朝的更迭,比如在《旧唐书·西戎传》里记载:“摩柯末后十四代,至末换。末换杀其兄伊疾而自立,复残忍,其下怒之。有呼罗珊木粗人并波悉林举义兵,应者悉令著黑衣,旬月间众盈数万。鼓行而西,生擒末换,杀之。遂求得奚深种阿蒲罗拔,立之。末换已前谓之白衣大食,自阿蒲罗拔后改为黑衣大食。”

可见,当时中国已经把服色尚白的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称之为白衣大食,把服色尚黑的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称之为黑衣大食。

不过,小奔在这里要补充一点的就是,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讲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并没有“绿衣大食”的说法。

所谓的“绿衣大食”是指建都于埃及开罗的法蒂玛王朝,法蒂玛家族自称是哈里发阿里和先知女儿法蒂玛的后代,这个家族中叫欧具杜拉的于909年,脱离阿拔斯王朝统治自立为哈里发,直到1172年被萨拉丁所废。

这个王朝因为服色尚绿,后来被称为绿衣大食,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记载中,其实是没有这个称呼,只是今天的人附会黑衣大食和白衣大食的称呼,发明出来的而已。

谢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