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之路第16期

 AB向往神鹰 2018-03-16

1.苦参是一味甚苦、甚寒之品,它的清热燥湿利湿作用很强,但应以湿热实证为主要适应症。临床遇到正虚久病、脾胃虚弱的患者必须慎用。


另外,苦参味苦气浊,与黄连虽大同而小异,前人所谓补中,实则取其苦以燥脾小苦以健脾之意。所谓补肾实质乃泻火存阴之意,如同黄柏、黄芩之坚阴,本身无补益之性。治疗湿热带下,特别是湿热导致的带下色黄腥臭或下阴瘙痒。这一点既符合苦参药性,又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相吻合。即苦参有很好的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抗滴虫作用。


2.治疗各种皮肤病。自古以来,苦参就是治疗湿热所致皮肤病的常用药。研究表明,苦参确有肯定的止痒和抗过敏作用。因其清热燥湿之力甚强,故可用于湿疹、皮炎、阴部湿疮、外阴瘙痒、手足癣、荨麻疹、银屑病等,既能内服,又可外用。即此药因苦而治病,也可因苦而致病。临床用量过大,可出现恶心、呕吐、胃部灼热感及疼痛、腹泻腹胀、鼻干、手指发麻等副作用和不适感,故常需配伍一些健脾养胃护胃之品,且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一般3g10g,亦不可久服。


3.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方主之。气血阴阳俱不足,其人必脾胃气弱,故重用大枣、蜂蜜、山药,补脾胃,益肺肾,气阴双补,务使脾胃气充、纳运得以复常,则邪无虚空停留之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益气健脾,地黄、当归、芍药、川芎四物合麦冬、阿胶养血滋阴,干姜温暖胃气,桂枝通阳解表,柴胡、防风,舒散升发,以助脾气升,大豆黄卷、神曲、健胃导滞,以促胃气降。桔梗、杏仁、白蔹宣利肺气以治肺逆而咳。此证因久病正气虚弱,复感邪亦轻,虚多实少,故宜缓图,制以丸剂,以酒送服,缓中有速,促进运化,而以百丸为剂,开慢性病期以疗程之先例。


4.葛根汤的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炎、镇痛、抗流感、抗血栓和抗过敏等几个方面。


5.2度以内烧烫伤用生蒲黄粉青油外涂,效果很好。清凉舒爽、退红消肿。


以前我治疗口腔溃疡热证及湿热型常加用生蒲黄。蒲黄出产于水中,个人体验有滑利渗水消肿\活血凉血止痛\收敛生长修复等作用!


6.治疗风湿病的中草药:海桐皮偏于利湿,利水,我治疗肝硬化腹水加此药;络石藤是偏凉的常用于有热像或者化热倾向的痹痛:伸筋草(一般30克到60)是性偏温的多用于偏寒湿的。


7.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刚开始我主要应用于感冒后的腹胀不适呕恶食欲不振,在随后的实践中此方对服用西药或服用消食导滞类中药出现的腹胀不适也有很好的效果,中寒者合用理中汤。这是一个攻补兼施的好方子!


8.五苓散的经验:以消化(24例)及内分泌和代谢(21例)系统为主。出现次数>20次者:腹泻或大便不成形(35次)、水肿(34次)、口干渴(27次)。多汗(18次)、疲乏(14次)。舌象特点归纳为:舌淡或紫黯,苔多白腻或水滑,舌体常胖大。


归纳五苓散方证如下:腹泻或大便不成形,水肿,口渴,舌淡或紫黯,苔多白腻或水滑,舌体常胖大。


五苓散主治的口渴,是一种患者自觉的口渴感,常烦渴不欲饮,或不能多饮,多饮水则腹胀难耐,也有喜热饮者;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增多或仅质地略稀溏,一般是水泻,量较多,相反也有便秘者;小便不利,包括小便的次数、排尿量的改变,通常小便量少、次数少,也有次数增加甚至尿崩者;水肿,包括轻度的水肿,如晨起下睑肿胀、午后下肢的肿胀,以及明显的肢体水肿或体腔积液,如胸水、腹水、脑积水、关节腔积液、青光眼、膜迷路积水等。


发现急性胃肠炎五苓散证挺多的,脉多浮软,有的偏数,但唇舌无热象。脉来浮软谓之濡,主湿。


9.耳鸣:如柴胡加龙骨牡汤,大柴胡汤,温胆汤,八位活血汤,黄芪桂枝五物等。守方是关键!还有葛根汤、荆芥连翘汤、栀子厚朴汤、酸枣仁汤等,方证颇多,也比较难治。


10.治疗肠激惹综合征心法: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都可以治疗此病,可谓专病专方。此病以上游神经系统失调为病因,致下游消化系统失常,我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大黄用制大黄10克,不论是否拉稀,常加肉桂6克治疗,即柴胡10黄芩10制半夏10党参10炙甘草5桂枝10肉桂6茯苓30煅龙骨30煅牡蛎30制大黄10红枣10.腹痛痉挛加白芍30郁金1011.柴苓汤方证或体质,初步总结为:病人情绪低落或焦虑,食欲不振或呕吐,口渴,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舌暗淡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

12.细辛搀假的很多,同道要注意!另外临床上要用细辛根,不要用全草。全草疗效甚微。


左边为血,右边为气。右尺主阳,左尺主阴,我一般是左尺细弱用生地,右尺细弱用附子,右尺肾气丸,左尺细六味丸?我是左尺肾气,右尺真武汤?


仲圣明言,脉极虚为劳,脉大亦为劳。李东垣先生以右寸大于左寸为补中益气汤的脉证?


化疗药最伤正气,对脉象的影响确实很大

当归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乌梅。初步体会,当归四逆汤不用黄酒则疗效大打折扣,但如有红肿,黄酒不宜的此处用乌梅,肝脉弦和细都能用。


一是因为方中辛温药比例过大,起监制的作用,这种思路是受《辅行诀》的影响,这样相反相承,比清一色的辛温药效果更好,且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二是因为本经中,乌梅有主下气,肢体疼痛的记载。


我不喜欢用熟地,一是因仲景时没有;二是现在的熟地别说久蒸久晒了,连一蒸都不够,是将生地加入一种原料,能蒸气熏出来的


若果说生地凉,加点姜桂不就得了。


这种适合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的血管性头痛,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临床输液的确效果差,用强效镇痛剂也乏效,但用上二方却是立杆见影。这又是经方不争的优势。


此因左尺欲绝,在原方的基础上而重用生地,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我有几位火神的朋友,他们用仲景方,多按一两15克折算,附子多60克起步,并逐渐增加。我们私下交流,据他们说,这么用,初见效很快,后来则进入僵持阶段,多不能根治。我的这种辛温为主反佐酸苦(乌梅、生地)的用法,对他们或许有些启发。


我的思路是主方从病从人,加减从脉,病人症状典型的多从药征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