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桐:从“原地封”谈起

 海派書鄉 2018-03-16

从“原地封”谈起

 

朱桐:从“原地封”谈起

原地封研究会是前后拥有二千多位同好的大会,今年6月是她成立三十周年的特大会庆。早在去年黄斌华、韩乃强邮友来穗相晤时就热情邀我同庆;昨天。承佛山资深邮友罗广荣的介绍,我有幸欣晤研究会的创始资深会员张文彪兄,由于身体欠佳,我下月无缘参与盛会,张兄道退而求其次,嘱我无论如何一定要为会庆邮刊写一篇稿。恭敬不如从命,本文就从文彪兄提问的“原地封”这一词从何而来谈起。


和许多邮友一样,我集邮是从集票进而集首日封开始的,在收集新中国官方首日封的过程中,我痛感资料缺乏,因此萌发了编纂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日封图鉴》的想法。由于出书资金对于当时的我是颇大压力,我找了香港永恒邮票社的老板黄锦添先生合作,于19843月出版了此书。但就在编写此书的同时,我有感于有些非实寄北京的销有与邮票主题地日戳的首日封更具有邮趣,这些封与当时内陆称为“极限明信片”,而台湾地区称为“原图卡”的邮品颇有渊源,需要另外命名。我当时想,与邮票主题地相关的封同时应可称为“原地封”,“原地封”一词就这么诞生了。为了宣传这一特殊邮品,我于198410月再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地首日封及原图卡图鉴》一书。

朱桐:从“原地封”谈起

朱桐(左)与张文彪在广州

至于我宣传了原地封但却为何没有像张兄这样专心收集原地封,这就要从当年12月我编著的另一部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戳图鉴》说起。我1981年创办了《邮票世界》杂志之后,收到了大量内陆邮友来信,种类繁多的明信片上日戳(如国际日戳、少数民族地区日戳、火车日戳等等)也一样吸引了我的眼球,把我带入了宽广无比的邮戳世界。这些日戳一样没有人注意而极具研究价值,因此,我在工作与生活之余,对新中国日戳开始收集和研究,至1984年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当然从目前来看,资料实在太少),因此出版了我国首本邮戳图鉴。但随着我因胃疾离开《邮票世界》后,为了生活,也为了不与自己亲创的杂志竞争,我又创办了《收藏天地》杂志,因而收藏的东西更多了。我对文革品、粮票、年历卡、门票、烟标、火花乃至三十年代香烟画片等等无一不感兴趣。随着年纪渐老,我痛感自己收藏实在太杂,决定把余生精力集中回归新中国邮戳的收集和研究,在2004年至2008年先后出版了三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封戳珍趣录》。然后中国实在太大,邮戳实在太多,因而写之后更觉不足,我把更大的精力投注于封戳的搜觅。只要那里有较大量的旧信封,我便每日有如上班似的去选封觅戳,为此一目近瞎终不悔;我唯一担心的人生短暂,下来不知还有足够的精力和时光来完成这一工程浩大的研究重任,编纂出较有份量的新中国邮戳图鉴否。希望也对新中国邮戳有兴趣的原地封同好及有缘读到此文的集戳同好惠于支持,大家共同为此不懈努力。

当然我所关注的大量实寄封戳也并非样样与原地封毫无关系,有些工厂或学校的公函实寄封,盖有驻厂、驻校日戳,我认为同命名为“原戳封”还有些汇款封或包裹单,在盖有厂、校日戳的同时,还有幸盖到同厂、同校的证明公章,亦是原戳的理想相关之品,可称为“原戳邮品”。这也算是原地封的延伸邮伴,不知同好们认为然否?尚望不吝惠教。

原载《原地封研究会文集(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