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3480)桂林桂海碑林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8-03-16


 桂海碑林博物馆坐落于桂林市七星公园公园内月牙山西南麓,其所辖龙隐岩,龙隐洞摩崖石刻群,现有唐至民国时期石刻 213 件,其中唐代 1 件、宋代 111 件、元代 1 件、明代 42 件、清代 26 件、年代无考 32 件,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 1963 年即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隐岩龙隐洞自古即为文化游览胜地,刻石纪游,历史悠久,历代游人到此或题名题榜、或题诗题记、或摹刻名人书画,真、草、篆、隶、行诸体齐备,形成了两洞内外 “ 摩崖殆遍,壁无完石 ” 的碑林奇观。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著名的石刻有:唐《张浚刘崇龟杜鹃花唱和诗》、宋《元祐党籍》(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整反映宋代 “ 元祐党争 ” 的实物资料)、宋《石曼卿饯叶道卿题名》(现今所见石曼卿唯一书迹)、宋《狄青平蛮三将题名》、宋《米芾程节赠答诗》、宋《龙图梅公瘴说》等。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魁星点斗图,是清代书画家马德昭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的魁星形象。魁星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于“鳌”字之上。取魁星斗点独占鳌头之意。人物形象生动,拼字巧夺天工。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清。郭司经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佛》:这里有一个草书的佛字,这个字写得很有意思,它像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双膝跪地,两手擎香,瞑目念弥陀,俯首拜观音。也就是说它像一个老太婆,手里捧着两支香跪着烧香的侧面像。它的作者是清代的王静山,其作字时间是道光丙申年、丙申月、丙申日、丙申时,即1836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下午3-5时。因为它既是一个字,又象一幅画,所以人称是“字中有画、画中有人”。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元党籍碑>是一块很有历史价值的碑刻。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十一世纪,宰相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1083年宋神宗死后,年方十三的宋哲宗继位,由他的祖母高太皇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排除了王安石的新党,旧党中又有不同的政治集团彼此争权,因为当时的年号为元佑,所以历史上称为“元佑党争”。1103年宋哲宗死后,宋徽宗继位,重用权相蔡京,出于政治上的需要,蔡京把司马光、文彦博、苏轼、梁焘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1105年由宋徽宗下令全国郡县刻石立碑,第二年宋徽宗看到天上有彗星的出现,俗称扫帚星,认为是不祥之兆,又下令全国毁碑,因而1106年,《元党籍碑》全国无存。这块碑是事过93年之后的1198年南宋时高宗时被列为元佑党人的梁焘的曾孙梁律重刻的,他刻这块碑的目的是让后人明辨是非,似乎也有为他曾祖父鸣不平的意思,《元党籍碑》现在全国仅存两件(还有一块在广西融水县),这一块至今仍完好无损,是研究宋代元佑党争的重要文物资料,现在被收录在《百科全书·考古卷》当中,历史价值很高。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观世音菩萨像》,体态丰满安详,仪态雍容,服饰华贵,有唐代造型特点。在他的额头上有一只慧眼,相传他能用这只眼睛看到俗世间的不平和苦痛;在他的头发上还刻有三个小头像,这分别代表了他的三个诞辰,传说观音的生日是夏历2月19、成道日是夏历6月19、涅槃日是夏历9月19日。而且在观音嘴唇的上面还刻有两撇胡须,这是观音的大士像,也就是男像。其实佛教宣传中的观音有着各种不同的形象,如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其中就包括观音的男像。但由于观音菩萨可应机以种种化身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在人们的心目中非常慈悲善良,因而元朝以后,观音的女像广为流传,至今人们便极少看到男像的观音。这幅观音像相传画于唐代,并传说是观音的自画像。故事是这样的,唐文宗太和年间京都长安有个叫王仁的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喜欢收集各种佛像。有一天,一个和尚对他说,你给我一间房子,关门闭户,七天内不要叫人来干扰,我帮你画一张观音像。王仁照办了,但刚过三天,因小孩好奇无知,他们凿壁偷看,于是和尚就不见了,室内只留下了这幅半身观音像,大家看,像的下边还留有观音遁身时的烟雾。这幅观音像是在清初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一位叫信晓的和尚,因有恐画像失传,让人捐钱刻造的。一般的石刻多为阴文刻线,而这件石刻是阳文刻线,也就是把石刻的线条留下凸出来,所以相当难刻。但它的刻工却非常精细,线条柔和,使人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高超技艺。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梅公,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梅挚,他的文章、政事、在当时享有盛名。景佑初(公元1034年)出任昭州(今广西平乐县)知州。这篇文章就是梅挚知昭州时所做。瘴气,原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毒气,在古代,岭南一带为谪贬官员流放的边远地区,一些中原人仕被贬到这里常会碰上蒸郁为厉的“岚烟氛雾”,加上水土不服,饮食起居失调而患病,甚至有因病而亡故者。因而自古流传岭南瘴气中者必死的说法。梅挚的《五瘴说》就是借用这种土瘴为比喻来抨击当时贪官污吏腐败行为的。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传说这里原来有条老龙在此,后破壁而飞,剩下一洞。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转载]桂林桂海碑林
 
 
 
 桂海碑林煌煌大观的摩崖石刻,以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
令人叹为观止,从而更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