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组织知识(ISO9001:2015之7.1.6)

 沧浪之歌66 2018-03-16



这个问题不大好回答,因为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用“要”还是“不要”能回复的清楚,也因为他这之所以问我这个问题,说明他不清楚这节“组织知识”到底是讲什么的、为什么ISO9001:2015质量管理系统加入了这节新内容。

先说说为什么ISO9001:2015为什么会有这节新内容。ISO作为一个致力于国际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的非政府组织,其所制定、颁布的标准都是非强制性的,它们被接受、采用与否,完全基于自愿的原则。这即意味着这些标准如果要为世界各个组织所接受与采用,必须是优秀的标准、会给使用这些标准的组织带来切实可靠的效益。同样,ISO9001:2015作为它所发布的一项质量管理领域的标准,也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标准。而作为一个优秀的有关管理类的标准必然要吸收、借鉴使用时下最为成功的一些管理思想、理念。

知识管理就是近20年来为各大成功企业所普遍使用的一种管理理念。从上世界60年代开始,知识产业、知识经济概念的先后出现,再到1997年美国人达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出版《营运知识》(Working Knowledge)一书,标志着“知识管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如今绝大部分欧美的大型企业进行了知识管理。根据2000年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就已有约70%的大型企业已实施了知识管理,只有1%的企业不考虑实施知识管理。

本ISO9001:2015标准中7.1.6“组织知识”就是有关组织知识管理的内容。当然,知识管理现在是组织(为便于理解,后面用“企业”代替“组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涉及企业的所有领域,如财务管理领域、资产管理领域、安全管理领域等,一个企业内有很多的领域,类似一个人体有多个组织系统一样,质量管理系统只是企业内的一个系统。本节条文所讲的知识是特指一个企业内与其质量管理系统有关的知识。

7.1.6条文讲:“组织应确定用于过程运行和达成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要的知识。” 这段的内容是要求企业对其运行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下简称ISO9000)所需的知识进行界定,明确哪些是所需要的。这个工作是很繁琐的,不容易做好,因为组织的知识涉及面太广了。

根据本条文的注2,组织知识的界定可以根据:a) 内部来源(如:知识产权、由经验而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中获取的教训、非文件化知识和经验的获得与分享、过程改进的结果、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b) 外部来源(如:各种标准、学术界、会议以及从客户和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识)。

根据上述的企业内外两个来源,对企业运行ISO9000所需的知识进行分类,大约有几下几种:包括企业的各种专利,各种工作程序、作业指导书,产品检验标准,国家或行业标准,相关法规,学术界著作与论文,专业论坛的成果,这些是可取之即用的知识,根据知识管理理论的分类,这些属于显性知识,另外有一些是与之对应的知识是隐性知识,即条文注2中所说的非文件化的知识与经验,这些知识是很个性化、难于格式化或文字化的知识,如员工的一些个人操作经验、工作意识等。

到此,我想可以给开头问题一个回答了,组织的知识一定要建立清单的,或者叫做目录。比如,各种文件的清单,产品标准的清单等等。不然,单就企业自身的文件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目录管理,那结果绝对是灾难性的。

当然,对于“组织知识”这节要求的实施,仅仅建立一个清单是不够的。因为条文讲:“这知识应予以维护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可获得。”“在处理变革中的需求与趋势时,组织应考虑其现有知识,并确定如何得到或获取所需的更多知识和必需的更新。”这里讲到“维护”“更新”,即要求对企业对其知识进行必要的管理,保证企业从上到下都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参见7.1.6条文注2)。

有关知识管理的内容非常多,相关的书籍也不少,大家可以去找来看看,这里我不再赘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