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赵连升 这里壁峭涧深,峰奇石异,神女顾盼、猛虎笑迎、猴王展威、仙人指路……石的名字,可随你的想像。山路蜿蜒,山花烂漫。沉至逍遥河谷,驴友渐多,或采摘野花,或引吭高歌……路转峰回,眼前一片空阔,彩旗之下,一座石头院落。驴友说,那就是大月寺! 大月寺,何以为名?四面环山,壁立千屻,举目四望,群峰簇拥,河谷之中,独一孤岛,极目之下,岂非明月?! 大月寺,一袭石头建筑,东、西、中三座院落,院落之间月亮门相通,每个院落均可独立成四合院。正殿是禅堂,三间两层,以石为阶,威严肃穆;南楼亦为两层,底层为通道,二层为戏台,阔大畅亮;偏殿是寮房,堆物件,住着两位高龄的婆婆。东院与西院均供奉着神仙,墙上挂满“有求必应”的锦旗。 与想像不同的是,大殿里供的竟不是释迦牟尼的金身,而是道教的“三清”!虽没研究过神仙,但寺的木鱼与钟声,观的丹药与符图,我还是分得清的!三座院落,除道教“三清”,还尊奉着孔夫子、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关公的金身。 这里原来有一松一柏两棵树,它们根部相连,名曰龙凤。‘文革’时期,松树被伐,留下凤柏,从此柏树长出了松针,可见松树并没有死亡,一松一柏还能相扶相依,都是劝人向善的三教又怎能不和平相处呢?” 石桌、石凳、青石房,石龛、石佛、青石碑。扶碑细辨,大月寺建于秦时,清中期时河南温县弟子宝之,遂购而翻建。何以宝之?盖青山环水,水生绿洲,宛二龙戏珠;绿洲之上,寺院繁衍了香火,碧泉甘露了信徒;汛来水涨,不能没寺田,汛去水枯,不能涸佛泉;夜宿水声激越,抬眼明月澄净,钟声天籁悠扬,佛香沁心飘渺…… 大月寺守寺老人89岁的张守兰,和两名上了年纪的香客,讲到大月寺名称的由来时表示:'大月寺四面环山,其中背后一座山酷似笔架,因此叫'笔架山'。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从寺院内看去,圆圆的月亮像是嵌在两座山峰之间,非常好看。因此,这里取名为大月寺。'不过,也有不少旅行者认为,大月寺整体坐落在群山之间,从高处眺望,大月寺整体轮廓就像是一轮圆月,所以古人取名为大月寺。若稍高一些的山岭上看,果然隐约看到圆月的形状。一位香客说,要想看得更清楚,得爬到远处更高的山峰上。这座寺院创建年代是非常久远的大月寺创建于秦末汉初。 据记载,晋城乃至豫北等南太行地区带'月'字的地名非常之多:如泽州县山河镇有月湖泉,河南有月山、大月沟、小月沟;寺庙有大月寺、小月寺;古建有过月亭、款月亭;名山有闻名全国的赏月名山--珏山,更是与'月'有关;此外,当地女孩也喜欢以'月'命名……这些足以证明,月院寺的名称应与晋城的民俗是有关的。 文字来源:王锋、360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