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揮遒南荒】萬丹國銅錢收藏小結(源流、版式、市價)

 七烟 2018-03-16

初次遇到爪哇文銅錢,是在十七年早期,當時即是一枚目前最為多見的“五文”銅幣。其面文為爪哇文,不認識的人看來,似乎是充滿南洋風格的奇妙圈圈花紋,無怪乎至今猶有許多人將其看成是“鄰國花錢”。

國內錢幣界對萬丹錢的研究尚屬空白,而外國人則早有接觸,從早先的《古泉大全》,到目前的一些外文網站,對此都有零星介紹。但就目前能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各界對此類錢幣的認識還在很淺的層面。本篇為一年來我個人對此類錢幣的小結,包括歷史背景、錢幣性狀、版式分類、行價介紹等。以目前的信息而來,盡量包概周全,但所見淺薄,難免疏漏,以待後之補進。

△《古泉大全》收錄了三種類似的六邊形穿銅幣,稱其為“蠻書錢”,并推測為“金初以前蠻地之錢”。其中右上與右下分別是萬丹的五文及一文錢,左上暫未知,或同期的異國錢幣。書中對此類錢也持備錄的狀態,定級與如今實際所見亦有差異。


一、萬丹國歷史概述


萬丹(Banten,or Bantam)16世紀後期至19世紀初期統治爪哇島西部的伊斯蘭教王國。首都萬丹,故名。中國《明史外國列傳》爪哇條和張燮的《東西洋考》稱萬丹港為下港。萬丹初屬淡目國。1568 年萬丹統治者哈沙努丁趁淡目蘇丹特連科諾去世後國內發生動亂之機宣佈獨立,從此擺脫淡目的控制,建立萬丹王國。

【萬丹國前三位蘇丹在位時間】

哈沙努丁  1568-1570 在位

尤素夫      1570-1580 在位

甘鄭拉都  1580-1596 在位

從17世紀20年代開始,荷蘭人利用萬丹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支持親荷的蘇丹哈齊吉打敗蘇丹阿貢,於1684 年迫使前者簽訂割讓部分土地和限制貿易等的第一個屈辱條約。1750年爆發內亂,蘇丹再次藉助荷蘭勢力擊敗叛軍,并于1752 年簽訂第二個屈辱條約,萬丹淪為聯合東印度公司的屬國。1813年英國佔領爪哇時期,萬丹蘇丹又被迫將統治權永遠交給英國,只保存“蘇丹”的空銜,萬丹王國從此名存實亡。

△萬丹位於爪哇島西部,與蘇門答臘島隔海相望。鼎盛時期,萬丹國佔有蘇門答臘島、婆羅洲的部分地區。

△爪哇島地圖。目前的萬丹省位於爪哇島最西端,與萬丹國的位置相若,印尼首都雅加達緊鄰萬丹省東側。該片區長久以來就是整個南洋諸島較為繁盛的區域。

從16 世紀下半葉起,萬丹經濟不斷發展。萬丹港一度發展為東南亞的重要貿易港口,取代麻六甲的地位。當時來此港貿易的有歐洲人、土耳其、波斯、古吉拉特、孟加拉、勃固、中國以及印尼群島等商人。旺盛的貿易需求,是催生本土貨幣的重要動力。

(本節歷史資料整理自網絡)


二、萬丹國銅幣概述


關於萬丹國銅幣的介紹,個人認為較為全面的是一個外網的資料。據悉,這些貨幣存在於16世紀早期,主要發現於滿者伯夷國舊址,具體位於西爪哇島以及萬丹國控制的蘇門答臘及婆羅洲部分地區。截圖如下:

其中,將萬丹國的銅幣一共分為三類,這三類銅幣都屬於鑄造貨幣、中間帶有穿孔、有內外郭、不少錢幣帶有挫痕及旋邊痕跡,具有中國古錢的風格。

1、五文錢(5 pitis)

這種銅幣帶有六邊形穿,在目前看來最為多見。所見工藝大多十分精湛,很少有移范、缺銅、流銅等工藝失誤。此錢是萬丹第二代蘇丹尤素夫在位期間(1570-1580AD)鑄造,面文為爪哇語“Pangeran Ratou”(暫不知其意,“pangeran”可能與國王、王子有關),面值為5pitis,本篇用“五文”表示。

2、四文錢(4 pitis)

此錢為五邊形穿,目前尚未發現其它圖片,存世相對應較少。此錢的鑄造時間與五文大錢一致,面文為爪哇語的“40 40 40 40 40 40”,符合伊斯蘭國家含4面值貨幣的傳統,故面值命曰“四文中錢”

3、一文錢(1 pitis)

一文錢延續了五文的六邊形穿,它是在萬丹第四代蘇丹阿布杜拉·穆法卡爾(1596-1643AD)在位期間鑄造。面文為阿拉伯化的爪哇語“Pangeran Ratou bantam”。此錢在國內偶見,但相對五文錢而言稍少。

(關於此三類錢的介紹,也有外文網站表示“The coins were made 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Pangeran Haji 1551 AD ~ 1596 AD.”其信息與大部分公認的萬丹國信息有偏差,故存疑不用)

另外,對於此錢的原料,一般描述皆為青銅,所見實物也基本為青銅,其銅質泛白,可能與產地原料有關。但也偶見類似黃銅的五文錢,現備錄對比如下:

△上述兩枚五文錢,左邊為常見的青銅,略泛白光。而右邊的五文錢則呈較明顯的黃銅質地


三、五文錢版式粗分


五文錢是最為常見的萬丹錢,一年以來,雖然我未曾刻意收集,但匯總手頭所留及網絡圖片,目前共有19個樣本。經過對比,粗略劃分出【正字】、【左上增點】、【下離郭】、【右下降M】四個大版式,其中各版式所佔數量為:

正字:12個/19個,其中大樣3個、正樣9個

左上增点:4個/19個,其中大樣2個、正樣2個

下离郭:3個/19個,都為大樣

右下降M:3個/19個,都為大樣

每個版式也有一些小變化,如直徑大小、背決等,乃依實際描述。先將本次分類的宗旨歸納如下:

1、我不懂爪哇文,暫無法引用中國古錢分類中對具體文字的變化描述法。因此將所有錢幣的文字方向轉換一致,并劃分出六個方位,分別冠以上、右上、右下、下、左下、左上這六個描述,每個方位表述其區域內的字符:

2、以目前所見,直徑31mm是五文錢直徑的分水嶺,其下限30mm,上限32mm,可大致歸為兩種鑄樣。但是直徑小的錢,工藝精湛不亞於大錢,因此不能貿然認為是前後鑄期的不同。現暫將小錢命名“正樣”,大錢為“大樣”,依實際描述。

3、五文錢中,除了一種“降M”的版式呈背肥郭的狀態外,其它錢的背郭皆有一定程度的“決”的意味。也有明顯決文的,依實際描述。但此類工藝上的變化,不作為版別劃分的原則。

4、本篇選取19組樣本,數量有限,對於版式的劃分頗不足夠,但目前也僅此而已。在分類中,也有發現一些小異變化,暫時僅做描述,不劃具體版別。


1、正字

綜述:上“彎曲”、右上“彎曲”都呈圓勾狀,文字大體居中,普遍為正郭帶微決,有大樣及正樣。19個樣本中,有12個屬於正字,其中3個大樣、9個正樣。其大樣有闊緣意味。

△正字的上“彎曲”、右上“彎曲”都呈圓勾狀,幾近閉合

▽【正字·大樣】(徑31.2mm,厚1.5mm)

▽【正字·大樣】(徑31.16~31.18mm,厚1.45~1.53mm)

▽【正字·大樣】此錢有較明顯的闊緣意味,背決不如上述二錢明顯(徑31.44-31.55mm,厚1.67-1.73mm)

▽【正字】(徑30.61-30.71mm,厚1.25-1.30mm)

▽【正字】(徑30.4mm)

▽【正字】此錢入盒,不見邊道,鑄造挫痕尚在,文字粗大,有較明顯的夷漫(徑30.7mm,厚1.8mm,重8.4g)

▽【正字】拍攝角度偏斜,錢幣有邊形(徑30-31mm)

▽【正字】尺寸缺

▽【正字】尺寸缺,圖片不清,似歸於正字


2、左上增點

綜述:面文整體與正字相若,也有大樣及正樣,明顯不同在於左上的文字中多一個點。19個樣本中,有4個屬於左上增點,其中2個大樣、2個正樣(其中1個正樣可能是由於邊道消磨而自大樣縮小而來)。

△此版左上區域,有一個固定位置的點

▽【左上增點·大樣】(徑31.5mm)

▽【左上增點·大樣】(徑3.1mm,重9.9g)

▽【左上增點】此錢直徑屬正樣,但流通狀況明顯,邊道已變圓滑,可能從直徑31mm以上而來。錢幣背圖左下穿口裂不到地章,伴有凸起,聲無妨(徑30.65-30.76mm,厚1.49-1.62mm,重7g)

▽【左上增點】(徑30.5mm)


3、下離郭

綜述:面文整體有離郭味道,最主要的區別在於下處的文字有一處很明顯的離郭(或加刀斷筆),此版目前發現有闊緣意味,且背決變化豐富。19個樣本中,有3個屬於下離郭,且直徑都過31mm,暫未發現正樣。

△下部的文字與內郭有明顯的隔斷

▽【下离郭·大样】有較明顯的闊緣意味,背內郭稍肥大,缺乏決文感(徑31.50-31.69mm,厚1.62-1.73mm)

▽【下离郭·大样】背郭有較明顯的決文(徑31.2-31.4mm,厚1.2-1.4mm)

▽【下离郭·大样】此錢的背決文在目前19個樣本中是最明顯的(徑31.01-31.23mm,厚1.69-1.84mm,重8.1g)


4、右下降M

綜述:肥字、肥郭、闊緣意味濃厚,背決感消失,厚度較佳,前三個版式中常見的上“彎曲”、右上“彎曲”,在這個版式里被淡化,形成點狀,屬於固定風格的版式。五文錢右下位置有個類似“M”的字符,此版的M較另外三版要壓低。19個樣本中,有3個屬於右下降M,且直徑都過31mm,暫未發現正樣。

△右下降M(左)與正字(右)對比,“M”字形壓低

▽【右下降M·大樣】(徑31.44-31.55mm,厚1.86-1.94mm)

▽【右下降M·大樣】(徑31.58-31.73mm,厚1.72-1.83mm,重9g)

▽【右下降M·大樣】此錢左下類似“蛇頭”處較其他錢為鈍,疑似鑄造影響(径31.42mm)


四、一文錢及疑阿拉伯文錢圖錄


在第二節“萬丹國銅幣概述”中,除了五文多見,四文未見,另有一文錢偶有遇到。目前收集到5個一文圖樣,直徑大體如一般小平錢,文字有方位、版式差異,不過介於樣本太少,暫無法分類,僅錄於下。

此外,另見一種疑阿拉伯文錢幣,直徑更小。其整體風格與萬丹錢相若,未知所屬,有2個樣本,亦暫錄於此。

▽一文錢其一(尺寸缺)

▽一文錢其二(徑24.96-25.12mm,厚0.90-0.99mm)

▽一文錢其三。此錢穿口、地章有裂,聲啞(徑24.80-25.06mm,厚0.57-0.61mm)

▽一文錢其四(尺寸缺)

▽一文錢其五(尺寸缺)

▽疑阿拉伯文錢其一(徑20.86-20.96mm,厚0.96-1.16mm)

▽疑阿拉伯文錢其二(尺寸缺)


五、萬丹國銅錢存量預估


萬丹遠違南洋,與中國大陸萬里之遙,但緣於16世紀興起的貿易交流,應能獲得穩定的流通。不久後中國大陸開始閉關,但爪哇與日本、安南等地的貿易交流依舊頻繁,貨幣流通依然普遍存在。時至今日,在網絡、拍賣、國際販運的支持下,中國古錢與外國古錢的市場分佈落差進一步縮小,所謂“某地特色古錢”僅在某地市場出現的情況已十分有限。

從目前的市場活躍度感知,東亞、東南亞的整體市場普遍呈現越南、印尼古錢流向中國、日本的態勢,且流向日本較多。中國直接從國外引進的古錢,以自越南和日本為多。越南流入的多為中國、安南古錢,且生坑居多,日本流入的古錢除日本古錢外,尚有相當程度的中國及南洋古錢,且熟品居多,多呈一種深褐色包漿,或與某種處理方式有關。本篇不少萬丹五文錢即來自日本。

因此,目前周遭所見萬丹國銅錢,多數經過日本人之手流入中國。經過輾轉,勢必有相當一部分依然保留在日本,因此,僅憑目前所見的古錢來推測存量,資料十分有限。

然而藉助“二八理論”,依舊可以大致對存量做出預估。存量預估的二八理論,即在預設時空範圍內,某類古錢的曝光量約佔已知總量的20%。對此有兩點補充:1、不適用於已知大批量無法估算的古錢,如小乾隆道光、北宋錢等;2、不適用於一些已基本證實存量的古錢,如大齊通寶、缺角永樂三錢等。

按存量預估的二八理論,我從古泉園地、華夏古泉網等多個網站蒐羅到了19枚五文錢,如無遺漏的話,那么在那幾個主流網站的用戶中,共收藏約有近百枚五文錢。而一文錢則相對較少,僅有約25枚。四文錢可能無人藏有。但這僅為我蒐尋過的空間所藏,其它網站、國內外線下交易等,暫無接觸到,因此闕如。


六、市價情況


據我所見,萬丹古錢出現在網絡的時間並不久,大約在十二年左右,距今不過五六年。關於價格,個人認為較為靠譜的是拍賣價,在這段時間內,此類錢的拍賣價波動不大,大致都在三百元上下,而五文錢與一文錢的價格無明顯差異。價格多依據品相,不隨版式變化。現將所見拍賣價格情況匯總。

▽正字·大樣(徑31.16~31.18mm,厚1.45~1.53mm),2014年5月12日華夏古泉網拍價240元(不含7%手續費、郵費)

▽右下降M·大樣(徑31.44-31.55mm,厚1.86-1.94mm),2015年6月22日華夏古泉網拍價400元(不含7%手續費、郵費)

▽下离郭·大样(左)(徑31.50-31.69mm,厚1.62-1.73mm)、正字·大樣(右)(徑31.44-31.55mm,厚1.67-1.73mm),2015年9月28日華夏古泉網拍價500元(不含7%手續費、郵費)

▽下离郭·大样(徑31.2-31.4mm,厚1.2-1.4mm),2017年4月21日古泉園地成交價300元

▽正字(徑30.61-30.71mm,厚1.25-1.30mm),2017年8月23日華夏古泉網拍價240元(不含7%手續費、郵費)

▽正字(徑30.7mm,厚1.8mm,重8.4g),2017年9月12日華夏古泉網拍價260元(不含7%手續費、郵費)

▽右下降M·大樣(上)(徑31.58-31.73mm,厚1.72-1.83mm,重9g)、下离郭·大样(左)(徑31.01-31.23mm,厚1.69-1.84mm,重8.1g)、左上增點(右)(徑30.65-30.76mm,厚1.49-1.62mm,重7g),2017年11月28日華夏古泉網拍價820元(不含7%手續費、郵費)


此外,收錄現有小錢的價格情況如下:

▽一文錢(徑24.96-25.12mm,厚0.90-0.99mm),2014年5月12日華夏古泉網拍價280元(不含7%手續費、郵費)

▽一文錢(徑24.80-25.06mm,厚0.57-0.61mm),2017年2月6日華夏古泉網拍價100元(不含7%手續費、郵費)

▽疑阿拉伯文錢(徑20.86-20.96mm,厚0.96-1.16mm),2014年4月14日華夏古泉網拍價280元(不含7%手續費、郵費)


七、關於萬丹國銅錢的一些疑問


我正式接觸萬丹國銅錢不過一年不到的時間,由於個人興趣並非著力於此,所上手的數量更是十分有限,無法完全從客觀的角度對其進行瞭解。在這近一年的時間里,對此尚有幾點疑問有待揭開。

1、為何此類錢幣所見基本不帶銹?

萬丹地處印尼,氣候濕熱,然而所見的銅錢卻多為熟品,極少帶銹。相較同時期的越南古錢(南北朝、後黎時期,如廣和、元和、嘉泰等錢),同樣處於濕熱氣候下,卻常見重銹。而萬丹銅錢的保存情況就樂觀許多,甚至有不少帶挫痕、旋邊的樣本,卻無入土過的痕跡。目前唯一的反例,就是前述外網中的四文錢,似乎包裹著精美的藍銹,但這種情況在其它樣本中尚未見。這可能與錢幣的材質有關,也可能受到過上家(多為日本人)的特殊處理。

2、此錢流通情況若何?

如果是16世紀此處貿易交流中心的錢幣,那麼理應在亞洲貨幣流通中扮演不凡角色,流傳至今,亦應該在市場上有所尋見。然而萬丹錢並不像加治木錢、鐚錢、寬永錢那般易見,所尋得的也多經日本人之手。那麼萬丹錢究竟立足於怎樣的市場?鑄量及流通情況如何?

3、錢文如何釋讀?

此錢面文為爪哇文或阿拉伯化的爪哇文,僅能查到英文讀法,但並不知其本意,也不知文字讀法如何,待定。


【後記】


在獲得我人生中第一枚萬丹國銅錢的同期,鈴木幸泉所著《バリ島輸入古銭拓本集》也來到了我的書櫥。在這本書裡,不難看出作者鈴木氏在收藏古錢方面持有的縱橫世界的決心與孜孜不倦的精神,那個萬里之外的南洋小島,數百年前的貿易盛況、不同膚色與裝束的人們、熙攘繁雜的文化交融,似乎躍然紙上。日本泉界對各種古錢的包容、理解、認知,是我國泉界所不及的,在我們如今依舊比直徑、拼銹色、玩名譽,嗤笑“鬼子錢”、“猴子錢”的時候,豈知百年前的日本玩家,即已開始窮索鉤探,尋根版式,包攬全亞洲了。

收藏本無高下之分,有人愛美銹,唯銹為上,雖普通版式亦善藏;有人愛大錢,直徑為先,雖虎口善價亦不惜。玩錢不過娛樂而已,從中取樂,便是真意。然而對我個人而言,如果不通版式,則得而不知其處,交易不知其值,沒有窮索之趣味,瞎玩便真成了“瞎”玩。從趣味和實用出發,版式成為我對自己的基本要求。我在洪武小平錢等主力品類的收集過程中,逐漸習慣對比版式。歸根到底,對版很有意思,這就夠了。

對外國古錢的收藏也是我的興趣點之一,這可能是受到一些廣西泉友、日本前輩的影響。對我而言似乎只要是帶中孔的古錢幣,都有收藏的樂趣,並不限於國界。在這種興趣指引下,我接觸安南錢、日本錢、琉球錢,對萬丹錢同樣興致盎然。不過,我也存在個人偏好,譬如我不留心朝鮮錢,且感覺清錢索然無味。

開了個公眾號之後,自覺應該寫點什麼,但是發覺許多素材並沒有整理好,沒有成文的條件,只好撿個“軟柿子”捏捏,把萬丹錢梳理了出來。沒想到其中倒也花費了不少精力。估算下來,做圖及基本素材的整理大概花了一個白天,文字撰寫大概一整天,都利用了工作生活之餘的百衲時間,今天終於完稿,可喜可賀。

最後仿效古人,給萬丹國銅錢寫兩句贊語裝逼吧:

舞象兮龍蛇、鐫爾兹名其上。

切琢兮中允、用繁實兮南荒。


公曆十八年一月十九日


(注:本篇部分圖片取自網絡,未能知會物主。如物主介意,請私下告知,即做處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