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人要狂一把——陈忠康老师叫你来谈心|华师大书法专业日记选刊

 夏雨6368 2018-03-17



“30岁之前你不狂,你什么时候狂?”

综合性大学的氛围偏于文气

为了激励同学们

陈老师回忆起了读书时的青葱岁月

……


二十四个小时

你的一切要以这个为中心

即使你不在练字

在看书,在思考,或者你在出去玩

甚至脑子里得东西啊,在做梦

这个字都会跳出来的

这种投入的话

人的进步是很快很快的



——这一期,让我们继续跟着华师大同学们的日记,走进陈老师的书法课堂
印象篇:真诚、气场、如烟

思想篇:道理、放松、修行、涂抹、洞察、篆隶

鸡汤篇:勇气、勤奋、煎熬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录山谷题跋,华师大艺术研究所惠存,陈忠康

陈忠康,1968年生,浙江永嘉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陈忠康是“二王”一脉当代书坛的代表人物,传统帖学的忠实传承者,用笔精妙,古意盎然,具有书卷气。对当代书坛影响广泛。

印象篇


真诚

在张索、顾琴老师的陪同下,陈老师与华师大14级学生畅谈书法与人生


我在网上看过些陈师的书法,对其创作理念尚不甚了解。其实在此之前,我们同学便已建立了书法交流群。

他当时要求我们先把自己的作品上传,他在微信上看的很细,几乎把每件作品都做了评点,言辞委婉。此后,他给我们布置了任务,把王羲之的三篇尺牍抄写几遍,并且建议我们把每个字拆解来写,要多琢磨,不要不动脑筋的通临。陈老师又把他的学书经历用文字打在了微信中,其中有不少篇幅很长的记述,我们能看出老师掏出了心窝子,我们心中非常感动

真诚常沟通,感恩在心中



顾文俊2014.10.31




气场

爱笑的男孩运气都不会太差——紧张地合张影


吃好午饭后,陈忠康老师缓缓走进教室,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他的笑容还是那样和蔼可亲。不一会儿张索老师也走了进来,和陈老师交谈起来。他们聊到这一期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篆隶楷行草。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能听到忠康老师的课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了。上课的时候,正好讲到楷书,陈老师问我平时楷书一般都写谁的?答曰:颜真卿《勤礼碑》。陈老师便让我临了几个字,临到“为”这个字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临的好差,心里竟不自觉紧张了起来,本来“为”字第四笔就应该写撇的,我却在最后才写,导致整个字的字形很奇怪。

陈老师先是眉头一皱,说道:“撇写的这么晚啊?”我默默的点了点头。

张老师看到后过来打圆场说:“辛培啊,你这个字想写出什么样一种感觉呢?”

答曰:我就是想写的轻松一点,给人信心十足的感觉,没想到反而紧张了。。。

张老师又说“可是你这个字形我感觉也不对啊!”

好吧,主要是功底还不够,以后继续加油吧!

老师气场大,下笔会害怕ʘᴗʘ



朱辛培2014.10.25风和日丽


如烟

处女座边缘的陈老师,意识里很难将艺术和工作区分开,抽烟也许是缓解焦虑情绪,获得灵感的一种媒介。图为忠康老师高举字帖示意大家看过来,他蘸墨后习惯将毛笔放在纸上皴擦,就像他弹烟灰一般,写字的过程也因此多了一种仪式感。


课罢,陈老师深深的舒了一口气,用鼠标点了点PPT ,若有所思。张老师走向前去,和陈老师交谈了起来,可能是上课上累了,陈老师面露倦意,左手熟练地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拿了一根慢悠悠的放在嘴里,右手又从另外一个口袋掏出了一个打火机,“啪”的一声,顿时青烟袅袅。

忽然,他觉得气氛不对,又拿了一根:你们还有谁要抽烟啊?来陪我抽一根。此刻,张老师目光如炬,环顾四周,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猎物。我们大家都不敢做声,因为还是想在张老师以及众多老师眼里,做一个乖学生的,见没有人回应,陈老师问坐在角落里的老蔡:蔡玮恒啊,你不抽烟啊?不抽烟怎么写得好字哒?

(挥毫一根烟,赛过活神仙)



朱辛培2014.10.25风和日丽



思想篇


道理

周易》: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忠康老师首先希望学生先领悟了中国艺术的哲学,再去学习技法。图为忠康老师讲解八面出锋。


今天,陈老师聊了很多他对书法的理解,在此我做了简单的记录,大致如下:

原生态的,写字本身有一些道理,你要先把道理搞清楚,遇到问题再去通过临摹解决。

我们现在往往把前面一个过程省略了,一上来就临摹,并且是一家,如柳体颜体,而这些也只不过是在大环境下的一个个小的品种,某些人起手一学就会钻进其中,而忽略了整个大的体系,但如果你不知道整个大体系背后的道理,你最后一定学不下去

而且我昨天讲了,每个人写字都有一种思维禁锢,现在同学们写字接受的多是唐以后的信息,那唐以前的呢?甚至再超出这个范围,那有没有一种道理能把它们都包含进来呢?

这个道理主要看每个人怎么去悟,王羲之是写“理”的,他的每个点画都有道理,这个道理表面上看是笔法字形、章法等,但这些东西背后呢?比如笔画的阴阳起伏,不同时代对道理的阐释有所不同。

王羲之作为集大成者,他书法背后表现的是最深的道理,颜真卿、苏轼、米芾等其他人,他们字背后的道理还都没有像王羲之那样博大,多是取其中一点进行表达,王字是把中国美学中的各种道理都蕴含在里面,其实就是笔墨的辩证法。我这里当然指的不光是“王字”的行草书。他的楷书同样如此。

所以若把这种背后的道理参透,不管是写工稳的小楷还是写狂放的大草,你都能搞好。我们同学现在写字经常会把精力放到一个点上比如字形,起收笔,字的气质等,其实这样会失掉很多书法背后的道理

(参透大道理,才能做自己)




顾文俊2014.10.28



今日继续记陈老师讲课。王羲之笔法是极为丰富的,内容大致如下:

你看王之前的书法,他们的笔法相对会简单一些,比如篆书,基本就是中锋平动,但这并不影响其表现书法背后的道理。

书法越往后,其中书家多只抓住其中一个点进行表达,比如八大、伊秉绶、弘一,还有当代的刘彦湖,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把用笔简单化,当然其中线的质地并不简单,只是他们所用的语言没有像王羲之那样丰富,他们都把一个笔画写的很纯粹,结构上都极具特色,把结构开拓出一种新的风貌,这同样也很厉害。再如很多汉简,用笔多一拓而下。

当然现在这还不是我们要做的,我们需要的是加法,是尽可能多的去学丰富的笔法,像《兰亭序》、《祭侄文稿》。你如果四十岁前把这种丰富的、共性的东西学好,那么在你中老年就可以随意从中生发,哪怕是学一个二流的书家,你都能从其中获得启发,形成自己的面目。但你刚开始如果就这么写,肯定不行,因为你对“理”没有通达,下面我写写字给大家看,你们也写。

学好共同性,啥都能搞定



顾文俊2014.10.29


放松

图为段慧强同学的盲书临摹试验。陈老师教学不拘一格,为了让同学跨出原来的习惯,抛开视觉上的既定干扰,甚至支持学生试着盲书。


陈老师轻拍衣袖,慢慢摸索,眉峰微聚,啪!只见得香烟一着,便开始讲课:

我写字最烦感的就是不动脑筋的通临!兰亭序我之前从来没正儿八经临过,都是看哪个字顺眼,我才写,之前我在美院,写字也是这样,人家给老师的东西都是一卷卷的,我的都是些碎纸片,因为有时候一个字我会反复反复写,写到极熟练,每次写都要捕捉里面的某种味道。

当时美院的人对我的学习方法估计不怎么理解,都讲陈忠康早晨写这几个字,晚上怎么还在写这几个字,他们都传为笑谈了!你们看看写这敦煌的残纸,哇!一个字也是反复再写,很有味道的!我们写字,一定不要把临摹和创作分开,我是鼓励多创作的,你先自己写字,发现了问题,再对症下药,进行临摹。

关于临摹,我们又可以分成很多种,一种是要像,学他的用笔,章法等等,还有就是要临的不像,可以加自己的感觉,或者把别的帖的味道写进来。

现在我来看看你们昨晚写的,比如这张(段慧强的),这张吸引我的地方是他讲是闭眼写出来的,你是怎么个闭眼法,是整篇都闭上,还是怎么,能不能讲讲。老段答道:我是闭眼写几个再睁开,看下大致位置,然后再闭眼写。

陈老师右手夹烟,嘴唇慢聚,脸颊内凹,双眼微眯,一口带有微辣甘草味烟气从嘴、鼻中倾泻而出,只听他悠悠道:嗯,嗯…这个字整个线条很圆浑,但又很透的,很有一种味道,眼睛继续呈微眯状,嘴唇张开,烟草的迷醉和充实感开始在脑中发酵。陈师突然道:哇!你们看这个字,不就是李建中吗?………….

我此时回看老段这张以往像“债主”一样的严肃脸庞,已经难以压住如要进洞房一般的欣喜。毕业前我找段爷要字,他说:你挑,看上的拿走,我翻着翻着,瞅到了课上的“李建中”,正伸手欲取之 ,只听道:这张不行!

写字放轻松,闭眼也成功


顾文俊 2016.12.23




修行

忠康老师不主张学生一头埋进古人字帖里,希望学生多了解当代书坛的形势,开拓眼界,打破门户之见。如果学生能在其他老师那里得到了启发,他也是很欣慰。图为陈老师示范狂草,强调手臂姿势要打开。


陈老师分别看了下同学的平时临帖、创作,了解了一下各自基础,然后就开聊了。 

1、年轻人在三十岁前要打好基础,五种书体要平衡,当然还要狂,但是狂草不是一种胡乱发泄,必须有楷法和定力来压制的,写狂草最好要学佛,每天静坐。关于笔力及写字如何发力,他认为越雄强越不用力,轻松自然,顺势写出来的笔画是最有力的,越轻越有力。

2、不薄今人爱古人”,不能对今人一无所知,要常关注今人走到哪里了,这样对自己来说也会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及认识。合理的人生观、书学观,以及自省能力,这是支撑自己长远走下去的潜力所在。

3、第一要以字帖为老师,第二要以自己为老师。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每一笔下去的感觉,注入的情感自己最清楚,要做到意在笔先,笔笔心中有数,笔笔和心灵呼应,达到心手双畅。他还让我们平时要随手想到什么就写,这才是最真实的,颇有感触。 

4、言不尽意”语言是无力的,任何表述都会偏离事物本质,所有关于书法的解读只能是局部的,因为书法中包含的信息之间是相互冲突的,没有人能完全接受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念,每个人想到的、写出的、理解、接收的信息都不一样,这就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势及书法审美的潜意识。

我忍不住斗胆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陈老师是不是也已形成了自己的定势呢?陈老师对书法尤其是帖学一路的书法的钻研实践广度及深度都是少有人及的,但是对于陈老师的书法作品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太多的味道呢,陈老师一直都很重视“味道”,不应该啊,最后我想可能是因为我的眼界还不够,或是审美观有问题吧,可能我想要的是南德调味料的味道,而陈老师则是王守义“十三香”吧。我得好好自省一下。。

狂草即修行,笔笔见性灵



段慧强2014.10.25


涂抹

图为李大旺同学在韭花帖临摹课后进行的楷书创作。陈老师除了技法上的讲解,更多希望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对书法,对自己,对生活,都保持一种自信的开放进取的姿态,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是活泼泼的。


陈老师教育我们要知古、知今、知己。善于在自己胡乱涂抹中发现自已的真实。课后,我创作了七绝《忠康师课毕有感》:韭花一纸重琳琅,千古兰亭有覆章,老米香光何处觅,枕函梦入大通堂。

偶尔乱涂抹,发现真自我


陆传福2016.12.23


丙申十一月廿六日,陈忠康老师来华东师大艺术研究所授课第五天。酉时,余携前晚命题创作三件作品请陈老师批评,余分别以杨凝式《韭花帖》、《庐鸿草堂》笔意作行楷两件,以《阁帖》笔意作草书一件。



李大旺2016.12.24


洞察

写尽幽微,洞察纤毫。书法家下笔的表现力发端于他敏锐的学习洞察力。图为2014年在华师大举行上海书法大讲坛之陈忠康书法讲座现场。


今天去听陈忠康老师书法专题讲座写尽幽微。提到以下几个方面:1、“幽微、幽玄、微妙”……6、陈老师举例“一”为例子,有很多种的写法。唐代以后或宋代以后大家写字陷入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老师举例出很多名碑名帖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细致而精准。并分享了自己琢磨书法字典的爱好。

书圣几个一,字典勤分析



陈紫薇2014.10.26

“啪”——陈忠康老师示范“一”字




篆隶

图为三届书法专业同学课堂合影。忠康老师授课讲究对学生因材施教的策略,从两年前的墨迹临摹,到两年后的篆隶强化,和碑刻摩崖和大草书创作,他的观点有了明显地变化。


陈老师对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一、在日常学习帖的基础上临摹一些碑刻。二、在写小字的基础上练一些大字。三、在进行楷篆隶书体的训练时也进行一些行草书的训练。(篆隶要强化,碑刻不能落



潘凡2016.12.23

陈忠康老师第二次来我们华师大艺研所给同学们上课,这次有了研一、研二同学的加入。陈老师这次带来的东西和上次都有很大区别,有些观点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陈老师指出了我的另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字有点过于圆、肉,骨架不够硬朗,确实我自己缺少那种很刚硬、犀利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本身的审美观念与这些相冲突吧。陈老师还说我写字比较圆润,厚重,松活,质拙,一次临摹作业还特意表扬了我。说闭着眼的临摹极好,大胆活泼,生动,有味道,有些字一看就是大家风范,已经写到了晋唐的感觉。并由此给我们讲了“作意、率意、无意”这三种书写观念和方法。陈老师对我临摹山东北朝摩崖刻经也进行了指导、肯定和建议,并现场示范临摹,陈老师说首先要写痛快。深受启发。



段慧强2016.12.23晴


鸡汤篇

勇气

“同学在陈老师面前显得有些拘谨”,陈老师建议,在开放的状态下,尝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缺点,才能取得跨越性的进步。随后示范放大临摹智永千字文。“练习时,必须把自己的缺点和特点充分暴露出来,在同学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形成互相批评的氛围。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大乐趣就是评论老师的字”——陈老师如是说道。


见过视频,买过书,但没有见过真人。……老师提出,我们这个阶段属于追险绝阶段。大多数同学的唐楷过于端正,缺少灵性自由的成分,显得比较呆板。课上老师让我去写千字文,然后挑写两个字,放大地写。陈老师说:智永的字笔锋打开干脆有力,然后收笔利索,他说你写的笔势是对的,然后他又示范了几个智永千字文的字。又让大家练习一下草书,去提高手腕的灵活性,将字势打开。……我就是一个拘谨的人,而草书的练习对于我来说是对症下药了。陈忠康老师在学习方法上提到,书写时要自然放松,大胆地面对自己的问题,这样有利于老师提出更佳的建议

缺点敢暴露,才会有进步。



杨璐璐2016.12.21




勤奋

对于逆水行舟的学书者,每天需要写字多久,陈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一周,陈忠康老师第二次受邀来到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为我们讲学……他说:要注意学习气氛的营造。一定要每日学习书法八小时以上,一切以书法为中心,全力投入。这样才易于产生质的飞跃……”他还说:“知古、知今、知自己”,即知古人之优而学、知今人之弊而远、知自己所好而求。在此基础上,尝试将创作意识植入到平时的临摹中,更多的加入自我的想法或者针对法帖的某一特征进行夸大。主张学习书法不是磨灭人性的“中规中矩”,而是发扬自己独有的“天性”。。(每天八小时,赶上王羲之)



唐怡2016.12.23




煎熬

爱笑的男孩运气都不会太差。有多大的煎熬,就会有多大的斗志,陈老师追忆痛苦过往——从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对更新的世界充满了渴望。图为98年刚走出煎熬期的康康与张索老师、戴家妙同学合影。


关于“老实不老实”的问题,陈老师说起了rap:“没有特别感悟的人,还是老实的死磕法帖比较好。老实是老实,也是不老实;不老实是不老实,也是老实,古人学书经验确实值得好好研究,最好以老实态度不老实。若对照古人年谱看编年书法,情趣盎然。

我很同情很多伪书法爱好者、好事者,他们对字是没感觉的。从老实到不老实是一个蜕变过程,需要深刻的自省能力,推倒重来的决心,过程是煎熬的,自信心极度受挫,我大学四年基本是这么苦过来的。

没有受过煎熬的书法家,就是温室花朵,不痛不痒,只有煎熬,才能抵达灵魂的痛处,让你认识自己,没有煎熬的人要警惕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你完了!”要想写得好,煎熬少不了



陈建胜2015.10.5


而我自己的经验来说

我进步最快的时候就是国美四年的学习

就在那四年的时间里

我学到的东西,我的思索,我的痛苦,我的经历,我的折磨

都是在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

我对书法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兴趣

这种兴趣落实在哪里呢

就是一个字,一个笔触

每个人都问一下自己,你拿着毛笔,你去写字的时候

你这一笔下来,这一点下来,这一根毛怎么动

你有没有感觉

这是衡量一个人书法好坏的一个标准

好的感觉,你一笔下来,就会有一种酷爱

每一个笔触,就会触动你的心灵

这一笔下来,这一点怎么点,这一横怎么横

你心里都会有一种感应

假设达到这种程度得话——

你对书法那就通了

你就不用怕了

这种人就离不开书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