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我国秦岭以南地区,有时会漫天飘浮着灰白色的尘幕,仿佛隔了一层毛玻璃;地面上数千米外的景物,也被它吞没无形,气象上称这种现象为“浮尘”。 “浮尘”的出现,表明当地以北的上空特别干燥,一般都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的冷空气,在侵入我国内蒙古和黄土高原一带时刮起的偏北大风,把那里干燥的沙土尘粒卷上天空,然后随高空气流运载到南方。加之南方天气晴好,地面增温快,受微弱上升气流和空气浮力的上托,沙土尘埃难以沉淀,使得浮尘可维持两三天之久。 类似上述浮尘现象的产生,一般在我国北方都先会有沙尘暴天气。所谓“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 一般形成沙尘暴要具备三个条件:沙尘源,大风,大气不稳定的层结。我国的沙尘暴属于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的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基本上包括我国西北、青藏高原、华北及东北大部,而我国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是沙尘的源地。一般春季,沙漠与土尘地面容易受热,连续晴天会使地面气温上升很快,若有冷空气在中午前后时过境,可产生强烈的垂直不稳定层结,因空气剧烈的上升运动,便可以把沙尘卷起上升带到数千米上空,并随上升空气流水平运载到数千公里以外甚至更远的地方,成为异地浮尘。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无论是沙尘暴或是浮尘,虽应把它们作为灾害加以预防,但它们带来的大量含有腐殖质与有益元素的泥土,漫及农田,又培肥了土壤。同时,尘埃空中也是很好的凝结核,在某种意义上是“增雨”的自然催化剂。 |
|
来自: 太乙ocwfrzeutj > 《科海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