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

 冬可燃冰 2018-03-17

  爱因斯坦的故事(1):

  诙谐相对论

  一次,一群青年学生包围了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

  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科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

  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这些青年说:“比方这么说——你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喏,这就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故事(2):

  迷路

  一天,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响了起来,女秘书拿起话筒,听到电话里的声音:“你能否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秘书回答,她不能奉告,因为要尊重爱因斯坦博士的意愿,他不愿自我的住处受到打扰。这时电话里的声音降低到近乎耳语般地说“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我正要回家,但是找不到家了。”原先,爱因斯坦参加科学讨论会回来,路上一心思考着讨论的问题,不知不觉地迷了路(刚到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的故事(3):

  职业模特儿

  一头乱蓬蓬的白发,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一撮横七竖八翘起的胡子,一双浅棕色陷入深思的眼睛——这是艺术家为我们留下的爱因斯坦的形象。

  爱因斯坦性情温和,心地善良,从来不忍心拒绝摄影师、画家、雕塑家的请求。然而,要应付络绎不绝的艺术家,摆出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姿态实在花费了他的很多时光。

  有一次,一位萍水相逢的客人问及他的职业时,他毫不思考地回答道:“职业模特儿!”

  爱因斯坦的故事(4):

  国籍的归属

  20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有一次在巴黎大学演讲说:“如果我的相对论证实了,德国会宣布我是个德国人,法国会称我是世界公民。但是,如果我的理论被证明是错的,那么,法国会强调我是个德国人,而德国会说我是个犹太人。”(韩国人说:别争了,爱因斯坦祖籍韩国)

  爱因斯坦的故事(5):

  谈笑对批判

  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

  爱因斯坦闻讯后,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就足够了。”

  爱因斯坦的故事(6):

  记忆也过人

  爱因斯坦在美国演讲,有人问:“你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你如何记下许多东西?”

  爱因斯坦简单答道:“声音的速度是多少,我务必查辞典才能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着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爱因斯坦的故事(7):

  宴会的故事

  爱因斯坦出席了一次为他举办的正式宴会,男宾都打领带,女宾都穿裸肩的礼服。

  他的太太因感冒未曾参加,见爱因斯坦回家,就急忙询问宴会的情形。

  于是,爱因斯坦告诉她,今晚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出席。

  太太打断他的话,问:“不要管那些,你告诉我太太们穿的什么衣服?”

  “我可真的不明白,”爱因斯坦认真地回答,“从桌子以上的部分看,她们没有穿什么东西。而在桌子以下的那部分,我可不敢偷看。”

  爱因斯坦的故事(8):

  一件旧大衣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呀!”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回答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成为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但还穿着那件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劝他去换件新大衣。

  “何必呢!”他说,“反正这儿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爱因斯坦的故事(9):

  印象--智者自嘲

  爱因斯坦曾为一对年轻朋友证婚。几年后,那对夫妇带小儿子来看他。孩子看了爱因斯坦一眼就嚎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难为情。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对我的印象的人。”

  爱因斯坦的故事(10):

  真假司机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提出相对论而举世闻名,此后,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盛名之下的爱因斯坦每一天忙于应付不计其数的大学请他作演讲,搞得他疲惫不堪!爱因斯坦每次到大学去都是由专职司机理查开车送他,一到会场后,理查就在台下听演讲,一向做了30来次听众,而且每次都是聚精会神,从头听到尾。

  理查是位风趣的美国人,一天他向疲于奔命的爱因斯坦提推荐:

  “您实在太辛苦了,也必须讲烦了,您的演讲资料我能够背下来了,我想下次演讲时让我穿着您的衣服,让我来代您演讲直到被发现为止,能够吗?”

  “妙啊,反正那里认得我的人也不多。”同样富于风趣的爱因斯坦回答道。

  此后的那场演讲,穿着爱因斯坦衣服的理查对于相对论的解说没有任何差错,他把爱因斯坦的表情和动作也模仿的惟妙惟肖。爱氏则打扮成司机,不仅仅开车送理查来演讲,而且坐在台下认真听讲。

  然而,就在演讲结束,理查准备下台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最后发生了。

  一位教授模样的先生站起来,像发连珠炮似的提出了许多问题。

  真的爱因斯坦静坐在会场的角落,心中吃惊不小,但他表情上还是若无其事。

  假的爱因斯坦却简单地对那位教授说:

  “你的这些问题很简单,连我的司机都能回答。。。喂,理查,你上来帮我做些说明吧!”

  于是,真正的爱因斯坦这时才步上讲台,并迅速地对问题作了说明!

  爱因斯坦的故事(11):

  爱因斯坦大脑的“保管员”

  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相对论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去世,终年76岁。作家帕德尼对当时的情景这样描述:“爱因斯坦去世的消息顷刻震惊了全世界,安静的小镇顿时挤满了记者和科学界名人,就像是一位先知的去世。场面看起来有点疯狂。”

  爱因斯坦生前立有遗嘱,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当时任普林斯顿大学病理科主任的托马斯·哈维,虽然和爱因斯坦只有一面之缘,却有幸成为爱因斯坦的验尸医生。他突发奇想:自我何不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偷走”,探究一下这位科学家的大脑与常人有什么不一样之处。于是,他私下和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秘密协商,达成了一项不为人知的协定:取出爱因斯坦的大脑,以供自我科学研究之用。汉斯的条件则是:哈维研究的结果不得用于牟取私利,务必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在爱因斯坦遗嘱执行人奥托·内森的监视下,哈维按照程序解剖了爱因斯坦的遗体,并逐一检查器官,将它们称重并描述器官外观,最后对外宣布:爱因斯坦的死因为“大动脉瘤破裂”。不久,爱因斯坦的遗体被火化。

  然而,在爱因斯坦遗体火化前,哈维并没有把爱因斯坦的大脑放回到头颅内,而是放到了一个装满甲醛的容器中偷偷带走。

  在如愿以偿“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后,哈维立即辞掉了工作,开始潜心研究这位大科学家与众不一样的天赋,以期揭开其中的奥秘。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哈维“偷走”爱因斯坦大脑的事不久被泄露,舆论顿时一片哗然,纷纷对他予以谴责。哈维却对自我的行为极力辩解:“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如果把他的大脑和遗体一齐烧掉,那样我会抱憾终生的,我认为我不能那样做。”

  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见事情败露,严厉警告哈维不得违背诺言。为了兑现对汉斯的承诺,也为了方便研究,哈维带着爱因斯坦的大脑去了费城,请一位科学家朋友将大脑切成了240片,保存在了福尔马林溶液中,此后他不管走到哪里,总是将装有组织切片的箱子随身携带。哈维之后回忆说:“在切下爱因斯坦的大脑后,我先从脑动脉中注入了防腐剂,又从各个角度拍了很多照片存真,还请一位画家做了素描,并将脑子每一块位置都贴上了有详细记录的卷标。”

  在此后10年间,哈维的研究一向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他决定借助外力,于1989年给加拿大汉米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维特森博士发去一份传真,问她是否愿意接手这项研究。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哈维亲自驾车前往加拿大,将爱因斯坦的脑组织切片交到维特森手中。虽然维特森只得到了爱因斯坦大脑的顶叶组织切片,以及哈维在切开大脑之前拍摄的照片与记录,但经过她的认真研究,于1999年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了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异乎寻常的大脑》的论文。文中对有关爱因斯坦大脑的整体形态做出了必须分析: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异常发达,比普通人平均厚度多出一厘米,这造成爱因斯坦大脑宽度超过普通人15%左右,使他位于大脑后上部的顶下叶区在视觉空间认知、数学思维和运动想象力方面的发挥上,构成了自我独特的思维方式;他大脑的另一显著特征,是缺少常人大脑中的一种皱沟,而缺少这一皱沟,很可能导致位于顶下叶区的神经元彼此间更容易建立起联系,因而使他的思维更为活跃……

  哈维虽然没有取得研究成果,但他要帮忙爱因斯坦实现一个愿望。那还是在爱因斯坦生病时,曾向哈维提出想做一次横贯美国东西之旅的愿望。为帮忙爱因斯坦实现这一夙愿,哈维于1997年10月驾车,在作家帕特尼达的陪同下,带着爱因斯坦的脑切片从东向西,由新泽西州一向开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全程超过4000公里,最终完成了爱因斯坦的遗愿。

  在此期间,美国联邦调查局为防止爱因斯坦的大脑在旅途中出现意外,秘密派特工全程跟踪保护。哈维从东到西走了4000公里,联邦调查局特工竟跟踪了他4000公里。

  当得知自我被跟踪后,哈维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感到从未有过的疲惫。经思索再三,他决定放下爱因斯坦大脑“保管员”的主角,他在1998年85岁时,将爱因斯坦大脑转交给了普林斯顿大学医院保管。那一刻,哈维如释重负地说:“我最后卸下扛了整整43年的重负,它(爱因斯坦大脑)已经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了。不管外界对我怎样评价,此刻我已经不在乎了,我坚信我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如此,我还是要说,虽然我曾拥有了世界上最伟大科学家的大脑,但它的巨大职责感让我浑身疲惫。此刻好了,这一切最后结束了。”

  维特森博士这样评价哈维:“他是一位睿智的学者,是一个十分称职的‘保管员’,而且总是在为它(爱因斯坦大脑)寻找最好、最知名的研究人员。仅凭这一点,哈维博士就是值得称道的。”

  爱因斯坦的故事(12):

  爱因斯坦与钱伟长

  1940年3月,钱伟长来到加拿大多伦多留学。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原先是学中文的,成为一名文学家,是他从小最美丽的梦想。

  爱因斯坦与钱伟长但是,在他进入大学刚刚第二天,他的梦想还没有开始,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拱手让出了东三省,使祖国的大好河山沦陷到日寇铁蹄之下。

  一时光,全国青年纷纷游行示威,要求抗日。钱伟长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拍案而起,大声疾呼道,我也要造枪造炮,打击日本侵略者。他找到校务处,迫切要求转到物理系。这一转系,也改变了钱伟长的一生。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里,钱伟长主攻弹性力学。当他第一次和导师辛格见面时,辛格得知钱伟长正在研究薄板薄壳的统一方程时,感到十分高兴,这是当时世界亟待攻克的科学难点。辛格对钱伟长的研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表示肯定。辛格说,他正在从宏观上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说,虽然我们研究的角度不一样,但能够将它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合成一篇论文,这样更有价值和好处了。

  听了辛格的提议,钱伟长高兴地答应了。就这样,在导师辛格的指导下,钱伟长进入到深入细致的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

  最后,这篇题为《薄板薄壳的内禀理论》论文,由钱伟长写成初稿,辛格修改后,发表在为纪念美国著名科学家冯?卡门60寿辰论文集里。在这本论文集里,还收录了当时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论文。

  爱因斯坦看了钱伟长发表在论文集里的论文,立刻惊叹道,中国钱,太伟大了,他解决了一向困扰我的问题。

  当时,爱因斯坦正在进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钱伟长论文的研究成果,给了爱因斯坦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加速了爱因斯坦的研究时光和进程。

  钱伟长发表的这篇论文,是世界上第一篇有关板壳内禀的理论,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被称为“钱伟长一般方程”和“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

  二战期间,德国用最新式的火箭对伦敦进行攻击,有许多火箭弹落在了伦敦郊区爆炸,状况十分危急。伦敦告急,英国告急,欧洲告急。英国首相丘吉尔向美国紧急求援,期望能得到美国的帮忙。

  爱因斯坦得知状况后,利用钱伟长板壳内禀的研究成果,向丘吉尔推荐,在伦敦市中心设计出若干伪装成被火箭弹击中的假象,使德国发射火箭时,不改变射程,这样,就能够确保伦敦的安全。

  这一做法果然收到了奇效。德国的火箭弹全部落在了伦敦郊外,确保了伦敦市中心的安全。

  二战结束后,爱因斯坦在回忆中,深情地说道,是中国的钱伟长研究帮忙了他,他的研究理论和贡献,甚至能够说改变了二战进程,钱伟长永远是我尊重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钱伟长用他那满腔爱国之心,投身到伟大的科学研究上。在近一个世纪中,无论人生发生何种变化和改变,甚至身陷囹圄、劳动改造,都没能湮灭他心中燃烧的火焰。那就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成为他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不会改变。

  爱因斯坦的故事(13):

  爱因斯坦在长岛的那个夏天

  1939年夏天,爱因斯坦到位于纽约东部的长岛度假。而我的祖父——大卫·罗斯曼,在那里经营着罗斯曼百货公司。6月的一天,爱因斯坦走进店里。尽管祖父一眼就认出了他,但还是把他当作一名普通顾客对待。

  祖父问道:“请问,您要什么?”爱因斯坦用浓重的德国口音的英语答道:“我要买日晷。”说实话,罗斯曼百货公司经营的商品品种很齐全,但就是没有“日晷”。我祖父灵机一动:“我家后院里倒是有。”他把有些迷惑不解的爱因斯坦引到后院里,指着一双凉鞋对他说:“你要是真的很需要的话,这个就送给你吧。”爱因斯坦一看,哈哈大笑。他指着自我的脚说:“不,我要的不是这个,我要的是日晷。”原先,凉鞋和日晷的英语发音相似,加上爱因斯坦的德国口音,祖父以为是凉鞋。

  爱因斯坦在长岛的那个夏天当祖父回到店里时,爱因斯坦听到了唱机里播放的古典音乐。谈到音乐时,祖父提及他自我会拉小提琴。说到小提琴,爱因斯坦两眼放光:“我看,我们得找个时光好好切磋一下。”于是他们约好了日期。在准备过程中,祖父遇到了麻烦,他不明白到时候该拉什么曲子。最后,他决定拉巴赫的交响曲——他拉过的最难的曲子。

  那天,当祖父到达爱因斯坦租住的避暑小屋,所谓的“爱因斯坦之家”时,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看过曲目表后,爱因斯坦也选取了巴赫的交响曲。他们开始拉小提琴,但很快祖父就发现自我拉得不如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拉得实在太好了。拉了几分钟后,爱因斯坦放下小提琴说:“我们还是聊聊天吧。”

  那天晚上剩下的时光都是在爱因斯坦家的阳台上度过的。我祖父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却对自然科学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两个男人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几小时后,爱因斯坦的女管家气冲冲地出来了,她斥责我祖父:“你影响了爱因斯坦博士的休息!”爱因斯坦纠正道:“不!是我害得罗斯曼先生休息不成。”

  那年夏天,祖父和爱因斯坦经常在一齐,并且几乎无话不谈。有一次,爱因斯坦主动提出要给我祖父讲相对论。祖父愉快地理解了,但有个条件——爱因斯坦在讲解时不能涉及数学知识。爱因斯坦同意了。当爱因斯坦开始讲解时,他拿出了一张纸,在上方匆匆写下了一些数字。这时,祖父提醒他:“别忘了,不涉及数学。”爱因斯坦解释说,那些数字只是用来帮他理清思路的,然后又之后讲。在整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在纸上写下数字。最后,当他想用这些数字时,祖父又提及了约定。爱因斯坦辩解道:“但是这些数字很容易理解啊!”

  有一次,爱因斯坦应邀去参加一个当地组织集会,该集会试图将难民从纳粹德国解救出来。在发出邀请时,集会的召集者告诉祖父爱因斯坦来露个面就行了。祖父警告那个负责人,千万别想让爱因斯坦到时候讲点什么,那人同意了。

  集会那天,我祖父穿着西装、打着领结,开车去接爱因斯坦。见到他时,祖父发现他还像平时那样,上身穿着一件背心,下方穿着一条宽松的短裤,用绳子胡乱地扎着。祖父惊叫道:“天啊,你看起来真个性!”爱因斯坦领会了祖父的意思,返身回去换了一身衣服。在集会进行到中途时,主持人向与会者介绍了爱因斯坦并邀请他为大家讲几句话。这时,他向祖父无奈地摊了摊手,走上讲台。他只说了一句:“你们务必组织好一切,就像过去我们犹太人组织的那样,否则就不能见效。”就走下了讲台。会议结束后,一大群人聚集到爱因斯坦周围,七嘴八舌地问开了。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他悄悄对我祖父说:“快带我离开这儿。”

  当时,曼哈顿滨江大教堂曾有一个计划,为以前在长岛居住过的八位最著名的科学家树立雕像。爱因斯坦也是其中之一。我祖父向他问起被纪念的感觉,他答道:“从此刻起,在我的余生里,我得十分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恐怕连一双凉鞋我也不敢随便穿了。”

  爱因斯坦最喜欢的娱乐之一就是驾着他那艘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船去航行。一天,他决定驾着小船来拜访我祖父。对驾着小船的爱因斯坦来说,那但是一段相当长的旅途。早上,祖父就得知爱因斯坦已经在路上。但是直到下午也不见他的影子。祖父开始担心起来,他明白爱因斯坦不会游泳。太阳都下山了,还是没见到他。直到晚上,一名警察打来了电话说,有一个留着长发、看起来很古怪的家伙在海滩上徘徊,说要找大卫·罗斯曼。原先,快靠岸时,爱因斯坦掉进水里了。听到他的呼救,一位飘过的少年救了他,没有留姓名就走了。

  爱因斯坦和我祖父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46年。当时,爱因斯坦对祖父说:“在我一生中,和你一齐度过的那个夏天最有意思,让我回味无穷。我十分感谢你。”

  从那以后,祖父再也没有见过爱因斯坦,只是每年夏天都要托人给他带去一双凉鞋。

  爱因斯坦的故事(14):

  一个园艺工和爱因斯坦的故事

  1942年,35岁的托马森已经是美国普林斯顿市一个小有名气的园艺工,他曾受邀为很多大富翁的花园做园艺护理,并且颇受好评。

  5月,一个叫杜卡斯的助理找到托马森,也想让他为老人的花园做园艺工。老人今年63岁,主要工作是科学研究。休闲时光只做两件事:,一个是散步;一个是拉小提琴。而且,老人小提琴拉得不错,从6岁就开始练,算是童子功。

  一天,托马森正在为草坪修剪,突然从花园中传来小提琴悠扬的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爱好音乐的托马森顺着琴声望去,只见一个老人正在如痴如醉地演奏着,心无旁骛。

  托马森禁不住驻足聆听,听到酣处他微微闭上眼睛享受着,突然他睁开了眼睛,上前对老人说:“先生,您是不是有个音调拉得太高了?”老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托马森,疑虑地想:“看这个园艺工的穿着打扮如此粗俗,没想到竟然懂音律。”

  想是这么想,但老人并没有言语,继续拉琴。但是,一段时光之后,老人的疑心越来越重,总觉得小提琴拉得走调了。老人索性停了下来,兴致盎然地和托马森讨论起来。

  一个星期之后,托马森再次来老人家修剪草坪,完成工作之后,老人拉着托马森的手说:“我根据你的推荐,苦练了一个星期,你看这次拉得怎样?”说完,老人熟稔地操起了琴弓。

  “这次没有跑调,但有个节拍还是拉得不算理想。”听完演奏,托马森直言不讳地说。老人心领神会地点点头表示虚心理解。俄而,老人亲切地说:“你还有什么指教吗?”这时,托马森好像意识到有些不妥,愧疚地说:“先生,我对音乐也是一知半解,您还是去找专业的音乐人才行啊。”

  老人笑了笑,说:“我以前找过专业人士,但他们都是夸奖我拉得好,没有一个人像你这样,提出如此中肯意见的,我真要感谢你才对,你这样的人才配得上真正的朋友。”

  托马森被老人捧得臊红了脸,羞愧地说:“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虽然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感觉人只要真诚就必须能找到朋友。”

  是啊,一个人只要真诚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之后,托马森和老人成了挚友,每个星期都要来老人的住所切磋琴技。托马森也明白了,这个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3个月后的一天,助手杜卡斯对爱因斯坦说:一个政要要来拜访您。爱因斯坦摆摆手说:“让他下次再来吧,我已经有约了。”不一会儿,只见托马森拿着园艺工具走进了爱因斯坦的院子。

  再之后,因爱因斯坦的性格有点孤僻,他去世后,关于生活方面的资料寥寥可数。1979年,在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一个叫托马森的老人根据回忆,撰写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一个园艺工和爱因斯坦的故事》,书中披露了爱因斯坦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没想到成了畅销书。

  书的扉页写道:人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显赫还是卑微,只要真诚就能找到知音,愿天下的人都真诚相待。

  爱因斯坦的故事(15):

  爱因斯坦是怎样找工作的

  爱因斯坦从大学毕业后,在一年多的时光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想想自我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

  爱因斯坦居然会找不到工作?这个事实让人震惊,但你必须更想明白,最终他是用什么方法求职成功的。大科学家的这段非比寻常的经历,能够给求职中的人们一点启迪。

  爱因斯坦是怎样找工作的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册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把奥斯特瓦尔德称为“科学伯乐”,因为他曾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期望能在奥斯特瓦尔德身边谋得一份工作。但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回音。爱因斯坦怀疑信件会不会在途中被邮局弄丢了,所以,他在几天后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第二封自荐信,但与上封信一样,同样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这究竟是怎样了?难道是地址有误吗?”爱因斯坦困惑极了,他再次详细地对照了奥斯特瓦尔德的实验室地址,发现自我并没有写错,“就算是地址有误,邮局也会把信件退回来,这究竟是怎样了?”

  爱因斯坦心想,可能是奥斯特瓦尔德忙于工作,一时没空拆信而搁在哪个角落里忘记了吧!于是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第三封信,这次他用了一张明信片,他心想,这样奥斯特瓦尔德总就应能够顺利看见这封信的资料了吧!

  让爱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这封明信片寄出去一个月后,依旧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信。

  “奥斯特瓦尔德必须是太忙碌了!我务必为他节约更多的回信时光!”爱因斯坦心想。几天后,爱因斯坦又拿笔写起了第四封信。这次,他不仅仅是再次采用明信片,而且还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带上一个写着爱因斯坦自我地址的回信信封!

  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这情形,心疼地对他说:“我看还是算了吧,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努力了,可能奥斯特瓦尔德并不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

  “不,父亲!我的努力不必须会给我带来满意的结果,但如果不努力,却代表着绝对不会拥有满意的结果!”爱因斯坦说。

  这连回信用的信封都捎上的第四封信寄出去以后,爱因斯坦满怀信心地足足等了一个多月,但是很遗憾,他同样没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说奥斯特瓦尔德能为他送上什么鼓励和帮忙了!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爱因斯坦刚准备写第五封求职信。那天清晨,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状况下,邮递员敲开了他的家门,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来自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来信,邀请爱因斯坦就职于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并且期望爱因斯坦能理解。

  奥斯特瓦尔德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并无任何瓜葛,为什么写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却收到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邀请?爱因斯坦困惑了。

  原先,在爱因斯坦寄出第一封信的前几天,奥斯特瓦尔德已经搬离了实验室,爱斯坦寄去的所有信件,都被塞进了实验室外那只已成摆设的邮箱里!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个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助手,他在奥斯特瓦尔德搬离实验室之后就去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有一次,那位年轻助手在途经昔日工作过的实验室门口时,无意地在那座空房子门口来回走了走,而正因此,爱因斯坦的所有信件才得以被发现。更加让人无法置信的是,奥斯特瓦尔德的那位年轻助手,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和朋友——格罗斯曼!

  对于爱因斯坦的才华,格罗斯曼是绝对了解的。凭着这些信件,他向自我所在的专利局推荐了爱因斯坦,恰好当时专利局设立了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于是专利局迅速向爱因斯坦发来了邀请函。就这样,爱因斯坦最后凭着四封自荐信,成功摆脱了待业。

  爱因斯坦的故事(16):

  最短距离

  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时,曾在暑假前的学期结束会上发表过一个简短而风趣的演说。

  当时学生们询问爱因斯坦在学术上有无新发现,他不得不即席宣布:“我有一个发现: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指暑假的开端到暑假的结束。祝诸位暑假愉快!”

  爱因斯坦的故事(17):

  第四次世界大战

  以前有人问爱因斯坦: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您明白将如何打吗?

  爱因斯坦回答:我不明白,但我明白第四次大战必须是用石头和棍子。

  爱因斯坦的故事(18):

  安慰剂

  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身患重病,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物理学研究。

  并且,随着时光的一天天推移,他的病情逐渐恶化。

  医生对他的病情十分地担心,时时关注他的身体健康状况,生怕哪里出了什么闪失。毕竟,自我医疗护理的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啊!

  然而,爱因斯坦却对自我的病情并不十分在意,他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个自然规律,不论你是凡夫俗子,还是伟人名流,谁都逃但是这个自然法则。与其在害怕死亡中惶恐不安,还不如多把时光花到更有好处的事情上,以一颗平常和坦然的心去看待它。

  因此,他与医生治疗配合的用心性并不高,常常不把医生对他的推荐放在心上,有时甚至还忘了服药。一次,医生给他检查了病情后,配了一些药,叫他立即服用,并在一旁守着看他吃下。

  爱因斯坦虽然不大在意,但还是顺从地吃下了药片,看到医生放心地松了口气,他便向医生说道:“医生,这下你觉得好些了吗?”

  爱因斯坦的故事(19):

  冷对热誉

  在一次特意为爱因斯坦举行的舞会上,美国各地的“社会名流”喋喋不休地赞扬、吹捧他,让他坐立不安。

  当肉麻的吹捧升级为热昏的胡说时,爱因斯坦再也忍受不住了,他拍着沙发站了起来,说:“多谢你们对我的赞扬!如果我相信这些赞扬是出自真诚的内心,那么我就应是一个疯子。因为我明白我不是一个疯子,所以我不相信,也不愿意再听到你们这些令人作呕的赞誉!”

  爱因斯坦的故事(20):

  时光与永恒

  有一次,一个美国女记者走访爱因斯坦,问道:“依您看,时光和永恒有什么区别呢?”

  爱因斯坦答道:“亲爱的女士,如果我有时光给您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的话,那么,当你明白的时候,永恒就消失了!”

  爱因斯坦的故事(21):

  大纸篓

  普林斯顿大学打算给爱因斯坦100万美金聘请他做教授,-----爱因斯坦被带到普林斯顿大学他的办公室那天,有人问他需要什么工具。

  “我看,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铅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他说。

  “为什么要大的?”

  “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爱因斯坦的故事(22):

  爬行的甲虫

  爱因斯坦的二儿子爱德华问他:“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成了著名的人物呢?”

  爱因斯坦听后,先是哈哈大笑,然后意味深长地说:“你瞧,甲壳虫在一个球面上爬行,可它意识不到它所走的路是弯的,而我却能意识到。”(透过这句看似平常无奇却发人深省的话,您悟到了些什么?)

  爱因斯坦的故事(23):

  巧记号码

  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给他打电话。

  末了,她要求爱因斯坦把她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以便以后通话。

  “我的电话号码很长,挺难记。”

  “说吧,我听着。”爱因斯坦并没有拿起笔。

  “24361。”

  “这有什么难记的?”爱因斯坦说,“两打与十九的平方,我记住了。”

  爱因斯坦的故事(24):

  成功公式

  一个爱说废话而不爱用功的青年,缠着爱因斯坦要他公开成功的秘诀。

  爱因斯坦厌烦了,便写了一个公式给他:A=x+y+z。

  爱因斯坦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

  “z代表什么?”青年迫不及待地问。

  “代表少说废话。”爱因斯坦说。

  爱因斯坦的故事(25):

  冰上一交

  一天,爱因斯坦在冰上滑了一下,摔倒在地。

  他身边的人忙扶起他,说:“爱因斯坦先生,根据相对论的原理,你并没摔倒,对吗?只是地球在那时忽然倾斜一下?”

  爱因斯坦说:“先生,我同意你的说法,可这两种理论对我来说,感觉都是相同的。”

  爱因斯坦的故事(26):

  拒绝当总统的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西南古城乌耳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卒于1955年),是20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举世景仰的自然科学家和杰出的思想家。

  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交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这位科学家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

  在一般人看来,能够成为一国之“君”,君临天下,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天大好事,可谓荣耀之极。可爱因斯坦的态度却出人意料,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在解释拒绝的原因时,他十分诚恳地说:“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都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样能担任总统呢?说实话,方程对我来说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当前的,而方程却是永恒的。我一生都在与客观物质打交道,既没有天生的才智,也无处理行政事务和人际关系的经验,所以本人不是当总统的料。”

  能够设想,假如爱因斯坦那时当了总统,我们这个世界上还会有那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吗?

  相对论的诞生,使人们发现了时光旅行的奥秘、原子裂变的巨大能量、宇宙的起源和终结、黑洞和暗能量等奇妙现象。能够说,几乎所有的奥秘都隐藏在他的相对论——几行简单的公式中。

  2005年,是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100周年,德国把这一年叫做“爱因斯坦年”。德国人期望透过纪念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100周年,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思想家和科学家带给创新的氛围和环境。爱因斯坦用他相对论的公式(E=MC2)改变人类已经100年了,而且此刻还在改变着。

  爱因斯坦的故事(27):

  爱因斯坦给5000年后子孙的信

  参观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在里面看到一件十分珍贵的遗迹。一封爱因斯坦在1938年写的一封信,这封信的题目叫:给5000年后子孙的信。

  在这封信中,爱因斯坦深情地写道: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生活,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透过电波,我们能简单地把消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商品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我的生计焦虑地奔忙。而生活在不一样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光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

  在这份信件的手稿中,还包含着爱因斯坦亲手书写著名的相对论公式:e=mc2。据以色列国家馆官员介绍,以色列把这份珍贵的爱因斯坦亲笔信拿到上海世博会展出,是因为以色列人民对上海人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二战期间,上海人民曾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了逾3万犹太人,使他们躲过了劫难。这份浩荡恩情,以色列人民一向铭记在心。

  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还曾对上海进行了短暂访问。当他从汇山码头登岸时,瑞典驻上海总领事向他递交了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正式通知,以奖励他在核物理学方面研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当时,爱因斯坦在上海接到这个通知还很兴奋,没想到,以后核物理发展令他无法控制。当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正式研究原子弹时,爱因斯坦颇为惊讶,他力劝罗斯福总统放下原子弹的生产。但是,这时候的爱因斯坦的声音显得是那么地弱小。作为一名犹太人科学家,他已无法控制核子武器研制和生产局面。一向到晚年,爱因斯坦还一向认为,人生的最大遗憾是推动研制了核武器,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就是在这种状况下,爱因斯坦以一种充满欣喜和忧虑的语言,给5000后的子孙写了一封信。爱因斯坦一方面用一种赞美的语言,描述了科学的进步给人类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但是,另一方面,他又用一种悲哀的语言,表达了自我的忧虑。那就是,由于商品的生产和财富的分配不均,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更大的灾难和不幸。

  这是一封给5000年后子孙的信。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以一种远大和智慧的眼光,看待未来,告诫子孙。但是,让我们无比震惊的是,原以为要5000年后才能出现的状况,有很多这天就已经成为了现实。

  爱因斯坦的忠告,既是警醒,也是企盼。

  爱因斯坦的故事(28):

  爱因斯坦的四封自荐信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在一年多的时光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想想自我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

  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把奥斯特瓦尔德称作是“科学伯乐”,因为他曾无数次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

  爱因斯坦的四封自荐信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期望能在奥斯特瓦尔德身边谋得一份工作。但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音。爱因斯坦怀疑信件会不会在途中被邮局弄丢了,所以。他在几天后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第二封自荐信,但与上封信一样也是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这究竟是怎样了?难道是地址有误吗?”爱因斯坦困惑极了,他再次详细地对照了奥斯特瓦尔德的实验室地址,发现自我并没有写错:“就算是地址有误,邮局也会把信件退回来,这究竟是怎样了?”

  爱因斯坦,心想可能是奥斯特瓦尔德忙于工作,一时没空拆信而搁在哪个角落里忘记了吧!于是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第三封信,这次他用了一张明信片,他心想,这样奥斯特瓦尔德总就应能够顺利看见这封信的资料了!

  让爱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这封明信片寄出去一个月后,依旧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信。

  “奥斯特瓦尔德必须是太忙碌了!我务必为他节约更多的回信时光!”爱因斯坦心想。几天后,爱因斯坦又拿笔写起了第四封信!这次,他不仅仅是再次采用明信片,而且还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带上一个写着爱因斯坦自我地址的回信信封!

  这连回信用的信封都捎上的第四封信寄出去以后。爱因斯坦满怀信心地足足等了一个多月,但是很遗憾,他同样没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说奥斯特瓦尔德能为他送上什么鼓励和帮忙了!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爱因斯坦刚准备写第五封求职信。一个清晨。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状况下,邮递员敲开了他的家门,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来自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来信,邀请爱因斯坦就职于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并且期望爱因斯坦能理解。

  奥斯特瓦尔德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并无任何瓜葛,却收到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邀请?爱因斯坦困惑了!

  原先,在爱因斯坦寄出第一封信的前几天,奥斯特瓦尔德已经搬移了实验室,而爱因斯坦寄去的所有信件,都被塞进了实验室外那只已成摆设的邮箱里!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个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助手,他在奥斯特瓦尔德搬移实验室之后就去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有一次。那位年轻助手在途经昔日工作过的实验室门口时,无意识地在那座空房子门口来回走了走,而正因此,爱因斯坦的所有信件才得以让人发现!更加让人无法置信的是,奥斯特瓦尔德的那位年轻助手,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和朋友——格罗斯曼!

  对于爱因斯坦的才华,格罗斯曼是绝对的了解。凭着这些信件,他向自我所在的专利局推荐了爱因斯坦,恰好当时专利局设立了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于是专利局迅速向爱因斯坦发来了邀请函。就这样,爱因斯坦最后凭着那四封自荐信,成功摆脱了待业的阴影。

  爱因斯坦在之后的一生中,只要提起此事就不忘对格罗斯曼表示感谢。但同时他也会顺便说一句:“努力从来不会白费,只要坚持,哪怕无法在这个枝头开花,但却能够在另一处叶下结出果实!”

  爱因斯坦的故事(29):

  爱因斯坦背后的女人

  她是匈牙利塞尔维亚族一个农民的女儿,欧洲第一个学习数学的女大学生,从小聪明好学,有很高的数学天分。

  在苏黎世,她结识了他,两个人是同班同学,都有很高的数学天赋。他们一齐学习,一齐研究数学,一齐吃饭,一齐散步,怀揣着完美而盛大的梦想——成为一流的青年科学家!

  青春正好,又志趣相投,他们很快就相爱了,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恋人。

  热烈的感情占有了生命中绝大部分的时光和精力,两人只顾享受花前月下,慢慢荒疏了学习。1900年,他的考试成绩仅仅是中等,她未能透过考试。正当她准备参加补考时,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她怀孕了。

  为了感情,她毅然放下了学业,回到父母家,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可惜的是,这个女儿一生下来,就有些精神障碍。她一个未婚女性,独自带着个病孩子在乡下,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之后,这个叫里瑟尔的孩子终究是夭折了。她克制着失去女儿的悲痛,收拾行装打算去找他,尽管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女儿。

  孩子死后,她的家人开始强烈反对她和他交往,理由是这是个不负职责的男人。陷进感情漩涡的她,完全失去了理智,不顾家人反对,来到了他的身边。1903年,他们正式结为夫妻。

  结婚后,为了支持他的数学研究事业,她放下了自我的事业和研究,成了他的贤内助,为他生孩子做饭。一年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为了赚钱维持生活,她开了一所大学生家庭旅馆,等待她的,更是无尽的操劳。然而,女人的心,无非如此,只要有爱,就是美满的。

  很快,在她的帮忙下,他到了专利局工作,成了三级专家。他对朋友和亲友说:“我需要我的妻子,她能为我解开数学上的难题!”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他得以安心研究数学,一年时光里就发表了五篇引起自然科学革命的论文,一跃成为科学巨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应对他取得的成绩,她骄傲地告诉朋友:我们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让我的丈夫一举成名。

  她以为能够开始享受完美的感情和生活了,但是,他却开始和不一样的女人传出桃色绯闻。她悲痛欲绝,在孤独中独自承担着感情的无常和他的绝情。

  1916年,他跟表妹相爱,给她写信要求离婚,声称找到了真正的感情。这对于已经陷入经济困顿中的她来说,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她亲手将他送上了云霄,而今,他要自我飞了。

  三年后,两个人正式离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一向带着孩子们生活在苏黎世。为了给小儿子治病,她花光了全部积蓄,之后,只能靠教钢琴维持生计,几乎过着隐居的生活。1948年,这位坚强的女性在苏黎世的一家医院与世长辞。

  而他却在柏林娶了第二个妻子。之后,又有了第三个、第四个女人。

  她是米列娃,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妻子。而她所说的他们共同完成的重大工作,就是著名的《相对论》。

  自从和爱因斯坦离婚后,为了配合巨星这种近乎完美的魅力,人们一向试图忘记这个女人。在爱因斯坦的传记中,作家们一向将她说成是一个让爱因斯坦过着地狱般生活的女人。爱因斯坦本人,也从不说起这段经历。

  她的一切,都被巨人科学家的光环给抹杀掉了,她成了他背后的一片阴影,再不曾出此刻阳光下。

  爱因斯坦的故事(30):

  爱因斯坦与孩子们的通信

  在《爱因斯坦与孩子们的通信》这本书中,收入了许多富有童心和童趣的信件,下方是部分摘录。

  一位名叫第凡尼的小孩在1946年7月10日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先生……我们老师说你在美国,我问她你是否葬在美国而不在英国,她说你还没有死,我听了十分激动……我和好友派托经常讨论天文学,这是我们课余之最爱。派托有一架望远镜,我们在学校里利用它夜观天象。我们观察到昴宿星团、猎户星座、双子星座,还有火星和土星……我们以前被抓到过几次,所以这是很困难的……”

  一个半月后爱因斯坦回信:“亲爱的第凡尼……很抱歉地告诉你,我仍然活着……我期望今后你和你朋友的天文研究不再被学校当局的耳目所发现。这是多数好公民对待政府的态度,我认为这是对的。”不明白爱因斯坦的言外之意是否能为他的这位小朋友所领会。

  署名“六位小科学家”的孩子在1951年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教授……我们都是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曾为一个问题的争论而分成两派。我们六人是一派,其余二十一人加一位老师共二十二人是另一派。争论的问题是:如果太阳熄灭了,人类灭绝了,地球上还会有生命吗……我们相信即使太阳熄灭了,地球上还会有生命。请告诉我们你的想法……期望你能加入到我们这六位小科学家中来,这样我们就有六位小科学家和一位大科学家。”

  爱因斯坦的回信:“亲爱的小朋友:少数有时是正确的,但不是你们。如果太阳光没有了,那就会:没有小麦,没有面包;没有青草,没有牛群,没有肉食,没有牛奶,万物都冷冻了;没有生命。”可见爱因斯坦也明白万物生长靠太阳。

  一位名叫凯洛的小孩在1952年11月12日的信中写道:“我是西景学校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在科学课中讨论动物和植物。有几位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人属于动物。如果你能回信解释为什么人属于动物,我会十分感激。”

  两个多月后爱因斯坦回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不就应问,什么是动物?而就应问,什么东西我们称之为动物?我们称之为动物的东西具有某种特征:它吸取营养,它出生于与之相似的双亲,它会生长,它能自行移动,时候到了它会死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昆虫、小鸡、狗、猴子为动物。人类如何呢?你们不妨按上述方法自我思考,并自行确定将我们自我归为动物是否是自然的。”

  最搞笑的是一位名叫安的小女孩用充满童稚的字体写道:“亲爱的爱因斯坦先生:我是六岁的小女孩,我在报纸上看到你的相片,我认为你就应去理发,会使你好看些。”未见回信。

  从上述几封回信中可见爱因斯坦颇有童趣,更重要的是他童心未泯。爱因斯坦曾长期教邻居的一位小女孩算术,报酬是分享她的糖果。爱因斯坦在中学时曾醉心于探究“追光实验”——如能超过光速会怎样?这种好奇是童心的一种表现,竟成为他之后建立狭义相对论的最初契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