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老刘tdrhg 2018-03-17

一,何谓类书

在文献学中,有种书叫做类书,这种书是一种工具书,抄集群书词、句、段、篇,分类编排,以供检索。

和类书相对应的是丛书,丛书是整部书整部书的排列在一起,不对原书进行分割,犹如一部抽象的书架,可以分类也可以不分类。我们所经常耳闻的《四库全书》便是丛书的一种,撇开人为的删改销毁,整体上也是收录了众多的书籍,并按经史子集进行了分类。

类书和丛书的特点都是对于原文一般不作改动。

类书某种程度上更像是百科全书,它也是包罗万象,分门别类,但是丛书是一种“抄集”,而不是像百科全书进行综合归纳,写成词条。从这个方面来讲,在资料同样海量的话,丛书的编撰难度大抵是要小于百科全书的,因为后者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整合。

此外,类书和辞(字)书也有不同,后者要归纳出词义、义项,引文是为了印证词义,而且一般是一句,且以时间越早越好。类书则是力求广博的文句,也不进行分析,重在文献的丰富性。

二,类书的起源

通常的说法是类书是始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时期所编纂的《皇览》,因为文帝个人的爱好,令臣下搜集经传整理而成,据载其字数约为八百万余字。由于篇幅太大,不易流传,加之战乱,到南北朝时期就只有缩编本、摘抄本,原书已经亡佚,而这些缩编摘抄的本子到五代时期也都散佚殆尽。

再有就是南梁刘孝标的《类苑》,一百二十卷,我们所熟知的《世说新语》就是他作的注。他编完这部书后,梁武帝内心不平,找了七百多人,让他们每人编一卷……

(类似还有范缜,他坚持反佛,作《神灭论》,梁武帝发动王公大臣六十余人写七十多篇文章来反驳他……)

南朝类书的兴盛,和朝野上下以博闻强识为上的风气有关,编撰类书是为了炫博,再有文学上的讲求用事和辞藻,以求文章的华丽。由于人的记忆有限,便将这些内容搜罗到一起,以便翻检。

三、类书的功用

查找史料。类书包罗万象,又以摘录古书原文见长,并且以类编排,这就使得使用者在查找专门的史料时极为便利。类书的部头越大,所搜罗的资料就越丰富。当然使用时尽可能找到原书以加佐证。

查找辞藻。写诗为文要对偶,要用典。如在《初学记》中有关秋的对偶词语:露下——风高,木落——草衰,露叶——霜条等等。

校勘,考订古书。有很多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讹,阙文,错简等情况,类书所包含的内容就可以进行校定,我们所熟知的《水经注》其中一个版本,就是戴震据《永乐大典》整理的结果,收入《四库全书》。

辑佚。在古书流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散佚的情况,甚至全无踪影。有很多古书没法流传下来,或是流传过程中有阙失,这都是很常见的。类书大量摘引古书,无意间也就保存了它们,二十四史中的《旧五代史》就是在明清亡佚之际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册府元龟》中逐条辑出,排纂而成。

四、类书举要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骈字类编》。

《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唐虞世南撰。

这是虞世南在隋朝任官时所编,引书八百多种,其中十之八九已经亡佚,而且多为隋以前的古书。(虞世南的哥哥虞世基是隋朝权臣,一度祸患朝政,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求代死不得。)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等编

此书至今保存完整,它对前代的类书进行了改造,收录了诗文,而且有些诗文最早是见于其中,他处均为后出。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初学记》三十卷,唐徐坚等编

此书是唐玄宗为了方便儿子学习而命人所编,以知识为重点的类书,清人称其博不及《艺文类聚》,精则胜之,《北堂书钞》则远不及此书。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太平广记》五百卷,宋李昉等编

这部书第一大用途是提供小说史料,第二大用途是用于小说辑佚。它保存了近七千则故事,其中主要是小说,如果不是此书收录保存,大半将不免亡佚。宋元明清很多话本、小说取材于此的屡见不鲜,诸如《西厢记》大抵依据其中的唐元稹《莺莺传》。鲁迅研究小说时也大量借助于此书。

(元稹,我们更多所熟知的是他是诗人,其实他在唐代政治上是重要角色,虽然褒贬不一。《资治通鉴》里有元稹、白居易、柳宗元、韩愈、刘禹锡等,却没有李白、杜甫)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太平御览》一千卷,宋李昉等编

据近人核实,此书实际引书多大2579种,其中很多也已经亡佚。这部书在校订、辑佚古书方面历来备受重视,也要看到其中很多书《太平御览》的编者并未见到原书,很多也是根据前代类书编成的,既多次转引的情况。

这也就要求在利用古书时要多加考量,如果要引用文献,有单行本传世,不用类书和丛书。

李昉一人参与主编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艺文类聚》三部书,这三部书均在北宋太宗时期编修完成。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册府元龟》一千卷,宋王钦若等编

这部类书专门辑录历代君臣事迹,起自上古,下至五代,所采多为正史,间以经、子,不取杂书、小说。它的卷数和《太平御览》相同,但篇幅却超过其一倍,而且以史书为主,所以其史料丰富性和密集程度都大大超过《太平御览》,它保留的唐、五代史料十分丰富,超出了正史的内容。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经·鲁颂·泮水》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明解缙等编

是书凡22877卷,目录60卷,共10095册,约3亿7千万字。均为工楷抄写,并有精美的插图,由于过于庞大,未曾刊刻。修成之后迭遭劫难,嘉靖时期曾重抄一份,正本或毁于明清易代之际,副本于清康熙年间被发现,后有人从中辑出一些古书。清修《四库全书》曾借助此书不少。

此书后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一些懂得其价值的翰林院官员便设法盗取。

早上入翰林院时带一件棉袍,叠成书的大小,包在包袱里,厚度大约为两册厚。晚上离开时,棉袍穿在身上,包袱里两册《永乐大典》。看守人员以为是早上的棉袍,不加怀疑。清末词人,学者,维新思想家文廷式,一人就盗走一百多本。

光绪元年清点时《永乐大典》剩下不到五千册,光绪二十六年检查是只存八百册。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仅存的《永乐大典》和其他众多珍贵典籍被毁弃,或是被劫走,流落海外……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永乐大典》残卷影印本

《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清陈梦雷等编

此书约1亿6千万字,仅次于《永乐大典》,是现存最大的类书。陈梦雷在编修过程中,因卷入政治斗争,雍正帝即位后,他被流放到东北。这部书由于时代较近,还不太受重视。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佩文韵府》四百四十四卷《韵府拾遗》一百二十卷,清张玉书奉康熙帝之名编纂。

按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排,原供诗词创作时查询辞藻用的,不过现在多用于从中查找词语,用典出处。后来编写辞书、注释古代诗词及其他古书时也多有赖于此书。

这本书里(大学教材)举的例子是“介石”,《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石,中正……)

清修《四库全书》时曾用《佩文韵府》赏赐那些进呈书比较多的人。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清张廷玉等奉敕编

它和《佩文韵府》是姊妹篇,但所收录的词范围小于后者,不过优点在于出处较详细。比如上面的“介石”,《佩文韵府》就没有写出自哪一卦。

《明史》也是张廷玉主编的。

文献学中的类书(长文,多图,无趣)

另有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等等……

再过一遍,《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骈字类编》。


参考(抄的)文献: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