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集锦 | 做红龟、吃平安、拜天公

 jtq感恩一切 2018-03-17


《神州民俗》




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台胞重点祖籍地福建漳州民间,冬季里有一个独特又隆重的民俗节“家安节”(有的地方叫“谢平安”)。


它与漳州民间农历二月的传统祈祷和许愿活动“祈平安”相呼应。平平安安是人们最大的愿望。年初,人们把这一心愿向“天公”祈求,到了年尾再高高兴兴地还愿。因此“家安节”的内容就是庆祝平安。



拜天公


每年一进入农历十一月,许多乡村就开始接二连三地操办以庆丰收和酬谢天地为内容的家安节。各村每年过家安节的具体日期,均由村里辈分高、有威望者择定。每当节日临近,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



为了酬谢“天公”(传说中的玉皇大帝)佑护,庆贺全家平安,家家户户忙着蒸发粿、红龟粿等多种多样的节日粿品,同时还要杀鸡宰鸭,有的甚至杀猪宰羊。行走在乡村的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粿味和炸肉管、鱼虾的油香,令人垂涎欲滴。商贩闻讯蜂拥而至,在戏台周围摆摊设点,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简直是商品展销会。


家安节必不可少的节俗是“拜天公”,内容围绕庆贺和还愿(答谢),每个家庭照例要在庭院摆好供桌,供品荤素相兼,非常丰盛。凌晨,全家人聚在一起,燃高香点红烛“答谢天公”。



有的人家用全猪全羊“拜天公”,宰好的猪羊嘴里要塞一个大吉(大橘),寓意“要(咬)大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



如果您留意就会发现,漳州人家安节“拜天公”的供桌上都有一只或数只蒸熟的雄鸡。最吸引注目的是,鸡屁股都插有几枝鸡身上最漂亮的鸡毛。



怎么会有此有趣现象?笔者采访了漳州几位民俗学者,他们介绍说,追求大吉大利、祥瑞福瑞是漳州的传统文化,也是漳州人善良的企盼。鸡是十二生肖当中的德禽,在民俗供品中被视为“吉”,人们俗信鸡可以用来祛鬼、禳灾、辟邪,所以漳州民间家安节“拜天公”都离不开鸡。鸡屁股插鸡毛寓意从头到尾都吉祥,也就是一年到头都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在民间,还有一段鸡屁股插鸡毛来历的小故事。

古代漳州人家安节“拜天公”原来并没有在鸡屁股插鸡毛,这引起玉皇大帝的不悦,有一次玉皇大帝托梦给一个寺庙的住持,说鸡与太阳有神秘的联系,是阳精之物,鸡鸣日出,二十八星宿就有鸡(昴宿,昴日鸡),鸡是玉皇大帝喜欢的灵禽。玉皇大帝说,漳州家安节供奉他的熟鸡看不出鸡的模样,所以今后要在供奉他的蒸熟的雄鸡身上插上最漂亮的鸡毛,这样他才会保佑漳州一年四季都风调雨顺,平安吉祥。寺庙住持醒后,觉得很有道理,就照办了,并让善男信女互相传告。自此以后,漳州人在家安节杀鸡“拜天公”前都事先挑选几枝鸡身上最漂亮的鸡毛,洗干净,待到鸡蒸熟后,再插在鸡屁股上。一来图玉皇大帝高兴,再者寓意头吉尾也吉。


吃平安


是日,村里村外张灯结彩、车水马龙,欢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有的乡村提前一天就请来戏班连演三四个晚上,华灯初上,戏台前人头攒动,水泄不通,比除夕春节还要热闹得多。



家安节的节宴在全年最为隆重,所有人都乐于被邀赴宴,意为“吃平安”。一拨又一拨的来客,马拉松式的宴席,从中午开始,边吃边聊,直到演戏结束。宾主叙谊话旧,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亲情友情尽在轮番把盏中。



节日前夕,在外地工作的亲人大都会回乡过家安节,大多数人将年休假留到这个时候,原因是家安节期间气候不像春节期间那么寒冷,尤适携家带口回乡,再者不愁买不到车票、机票,路途行车也不会遇到拥堵。因而,热闹非凡的家安节堪称一年一度最为热闹的“会亲节”。


有的乡村每隔12年举行一次盛大节庆,俗称“做醮”、“做大好事”。醮年一到,多数人家会增养家禽家畜。


红龟粿


家安节赠送亲戚朋友祭品是一大风俗,被视为平安粿的“红龟”必不可少。这种包馅的粿品呈圆状,如月饼厚薄,似碗面大小,因形状颇像隆起的龟背,又因粿皮加入少许红色食用染料故而得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一到家安节,家里都要做几百个红龟粿分送亲戚,家长从早到晚制粿蒸粿,累得挺不起腰。


红龟粿做好后,先要送亲戚,按当时的习俗,每户不少于20个。


如今,漳州人的生活美满富足,无论是守护家园的亲人,还是羁旅异域的游子,传统的家安节民俗过得更加有滋有味,它像美妙的音符,像激活的乡愁,跳荡在每一个漳州人的心间。

 


文/图:林长华(本篇文字略有改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