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静克|站桩言力不言气

 贺文gh6bt4mios 2018-03-17

秘静克|站桩言力不言气

据王芗斋老先生说,最早的站桩功系采用上古真人练功法:“提擊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它是根据天存在阴阳变化之理,把握真气的运化,使精神内守与形体合一,保持形、气、神的协调平像。站桩是把锻炼与休息统一起来的一种运动,在锻炼中休息,在休息中锻炼。因此,它具有巧妙的调节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使人体内各系统的机能密切协调,产生较大变化。这许多变化,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深人静中体会。所以王老先生说:“这种运动,大都是超以象外,揣枢环中”。这种功法,不守窍,不练周天运行,亦不练如何调息,只要求呼吸自然,以站立姿势与闭目凝神达到练气、养气的目的。这种功法,练来的功力大。但原来的桩法,有的地方阻碍真气的发挥,有的地方不适合养生,经过王老先生的改进,提高了功法的科学性,发挥了内力的作用,使“力”(气)直接贯注全身成为“浑元力”。练功时,体内产生的不是一团热气或暖流,而是一种“全身熱胀力”体外的感觉则是可以随意与天地呼应的阻力、浮力、吸引力。

一因站桩功法里含有力学,所以站桩功门派言“力”不言“气”。所谓言“力”,并非单纯讲究锻炼肌的力量,而是要求锻炼身体的潜能。这种潜能在站桩中不叫作“气感”或者“气”,而称之为动力,通常简称“力”。

人们知道,力的定义有两种讲法。第一种讲法: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一般将施加作用的物体称为加力物体,接受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第二种讲法:力是使物体运动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意味着物体的运动速度有了变化。反言之,欲使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变化,就必须有力的作用。总之,运动之原因,由于力的作用。而站桩功讲运动,讲力,不言“气”。

王老先生说:“站桩功能加强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作用。古人说:‘提炼精华,洗净糟粕。’共意义就在于此。”还说:“站桩功加强运动,就是减轻疲劳,减轻疲劳正是加强运动。”在他著名的《站桩漫谈》中多次提到运动与“力”的关系问题。那么,站桩是怎样运动?“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站桩的运动指的不是肢体活动,而是练功者的肌肉运动与生理功能的生化运动,练站桩功可以加强这种运动。站桩疗法运用的是肌肉位移运动。肌肉运动产生力,体内各系统功能相互作用,也自然产生力。王老先生说:“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这正是指的人体肌肉运动与生化运动。

站桩时,摆好一个姿势,待入静后身体就会感到发熱,发胀,这时体内有一种热胀力,体外则有一种感应力。只要练过一个阶段站桩的人,就可以体会出来。例如,两手心相对,缓缓向里移动,双手之间就会盛到有一种阻力。双手向前推,也会感到有一种阻力。如果两手往回拽就有拉力手朝上托,手心中有重力,手往下按有浮力。手上的力比较明显,容易练出来。实际上全身上下内外每一处都有力。这种力在站桩功中称为功力,也叫做“东西”。“东西”这个词就是指拉、拽、浮。沉等力。

关于生命运动与“力”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从古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观点来谈谈。

阴阳学是古代入们对事物客观规律认识的概括,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阴阳学里涵有运动,有运动就有“力”存在。《周易》中讲;“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莫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仅。絪縕交感,变化不穷。”这就是说,阴阳学把任何事物都看成一个太极(物质实体),太极由阴(虚空——气)和阳(实体一形)两仪(对立面)组成。阴,属虚属静,为主阳,属实属动,为使。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必阳,阳极必阴。阴阳调利,万物生长;阴阳废,万物消亡。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阴阳、虚实等矛盾着的两个对立面的统一。字宙空间是一个物质的实体总太极),宇宙是由虚空(气)和实体(形)阴阳两个对立面所组成。只有虚空没有实体,或只有实体没有虚空,都不能成为世界。无形的元气即虚空,普遍地存在于一切实体内外,使字宙的虚空和实体互相渗透,统一成一个整体。宇宙是一个虚与实非平衡的物质整体,它的虚实不斷发生变化,以消除虚与实的差异,追求协调平衡。实则斥,虚则吸,由于虚吸实斥的阴阳转化,引起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这就是万物的运动。

人是一个小字宙,人体生命是物质运动进化发展的结果。大地上的物质受天地之气的孕育,还渐地发生变化而产生了有生命的生物。生物不断地进化,由植物而动物到高级动物。人就是有智意的高级动物,所以人体组织和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

然而人不同于万物,人具有超出万物而独有的主观意识。当人的意识违背事物运动规律也就是生命规律时,就会耗精伤气,身体受损;如符合生命规律时,就能健康长寿。古代懂得养生之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人的意念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修炼气功,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也正是意念。气功锻炼三要素中的调心即调意,使意念进人到一个“解脱”状态中去,保持意静。

站桩时,身体似树木站立不动,但体内各系绕的新陈代谢却加剧进行。动与静是对立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站桩时气贯全身,浑身感到热胀,这就是肌肉的舒缩运动产上了力所致,而且可以引起肌肉纤维的毛细血管全部开放。只有外形不动,体内才能产生“生生不息之动”。

王芗斋先生所言之“动”,皆是由静而产生的,而这种静是一种意境。深化意境,从气功角度讲就是使意念进入到一个“解脱状态”中去。传统气功家对练功的意境皆有概括的说明。如儒家谓“明心”;道家谓“清静无为”,以达“练神还虚”释家谓“止观习定”,最后达“明心见性”医家谓“恬淡虚无”。具体到站桩功则为“凝神定意,默对长空”。练功时,首先内要清虚空洞,外要中正圆和,同时要保持一个身心愉快的状态,排除一切思虑,断绝一切情缘。由此可知,站桩是入手上乘,意定神凝,肢体和大气自然相呼应,即古人所谓之“天人合一”。可以说站桩功不动仅是形体,而机体内部各系统的功能发生了“动”的变化。

站桩功讲力,运用站桩治疗疾病时也讲力。治疗疾病时,用姿势的支撑力可以治病,也可以用松紧力治病。松紧力即由肌肉的收编运动产生。在人的日常动作中,只有约5%的肌肉纤维参加工作,其余95%都不参加。安静时,每平方毫米肌肉切面上只有50-250个毛细血管在工作;而在肌肉运动时,工作的毛细血管的数目,据文献报道,可增加到1300-2500条。这样,肌肉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血液和养料,也大大增加了力量。

前面已讲过,站桩人静可以引起机体内的“动”,产生功能性变化。因此,站桩维持一定的姿势时,参加工作的不仅有与保持关节弯曲状态有关的肌肉,而其他肌肉中的毛细血管也大量开放,共同参加工作。站桩要求全身放松,在“松”的状态中肌肉产生“紧”(收缩),由此产生一种松紧力。王芗斋先生讲:“松即是紧,紧即是松。”利用这种松紧力可以调节体内各系统功能的平衡,消除病灶。站桩功法简单,但产生的功力大。对于功力,目前仅处于定性分析的阶段。至于力的大小、方向等定量分析,还有待于借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