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诗人唯一一首佳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最后一句千古流传

 梅香斋21 2018-03-17

唐代诗人秦韬玉一生著述颇丰,但广为人知的并不多。然而有一首诗却千古流传,这就是被人高度评价的《贫女》一诗。清代贺裳这样评价秦韬玉和《贫女》一诗:秦韬玉诗无足言,独《贫女》篇遂为古今口古。“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读之辄为短气,不减江州夜月、商妇琵琶也。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的大意是: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首联“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从姑娘们的日常穿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诗人在以下两联中给出了回答。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这是从客观上来分析、从他人的角度得出的原因。就主观而言,从自身分析则是:“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世人的低俗猎奇,自身的清高自持,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可谓曲高和寡。纵使良媒能托,亦是佳偶难觅啊。而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主人公不由无奈的发出感叹:“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女主人公的独白到此戛然而止,一个忧郁神伤的形象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诗境浅说》云: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这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刻画贫女形象,只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来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全篇无典,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质朴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是其独到之处。最后一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寓有多么深刻丰富的内涵,仅此一句,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足以令此诗流传千古。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