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该如何走出丧偶后的孤独

 宁静致远2023 2018-03-17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到老年,夫妻间的伴侣作用更显突出与重要,他们彼此相依为命,相互理解与支持,期盼共同享受幸福的晚年。然而岁月无情,某一个人突然离去,留给另一半的无疑是伴侣缺失状态下如何面对人生不幸及随之而来的孤独。丧偶老人需要自己精心调理,更加需要子女和社会各界对丧偶老年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大多数老人爱人离世后

都感到孤独

蔡阿姨原本是个非常热情的老人,喜欢邀邻居来家里做客聊天,分享有趣的事。然而,就在她的老伴去世后,整个人就跟变了样似的。邻居们怕她孤独,常常会上门找她聊天,可大多数的时候,她却以有事为由婉拒邻居们的好意。两年过去了,蔡阿姨消瘦了不少。“我们俩结婚快五十年了,分工明确,他在外面赚钱,我负责家务和照顾孩子,老伴刚走的时候,我连电费都不晓得去哪里交。”蔡阿姨说,她实在难以想象没有老伴的日子该怎么过。

同样,在外人看来,黄大爷是个不折不扣的“硬汉”,可谁都没有想到,就在家中老伴因病去世后不久,这位“硬汉”因伤心过度进了医院。在走访中,不少人向记者反映,几乎所有丧偶的老人,在老伴离世后都会在生活上或多或少感觉不适应。

丧偶老人需要更多的

爱和陪伴

丧偶老人的问题家家都会遇到,如何帮助他们走出不适应,作为他们的儿女应该花多点时间去陪伴他们,去帮助他们,直至他们从中走出来。为此,记者在微信群里发起了一个小讨论,发现不少可借鉴的做法。

小D说,她的二姨父在二姨不到六十岁的时候意外过世了。二姨本来因为伤心过度有点自闭,后来家人鼓励她参加舞蹈队后,整个人都变得开朗起来,现在的她,每天的生活都过得非常充实。小A说,一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她和丈夫商量将母亲接到自己家中。为了能多点时间陪母亲,他们相约在母亲还没有走出悲伤的情绪之前,尽可能多回家吃饭。这样一来,白天母亲在家帮忙做家务照顾一家子,待下班后,她们在家陪母亲看电视、聊天或外出散步。到了假日里,还会带着母亲一起出去旅游,很快母亲的情绪便恢复了。

小B说,她的父亲是位工作狂,母亲去世后,姐妹几个因为担心没人照顾他,让他别工作在家休息。没想到,父亲觉得终日无所事事,坚持要再去工作,因为他觉得工作既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又能保持跟社会接触,就不会胡思乱想。对于父亲的选择,小B说她们最后选择了顺从,因为她们觉得这个时候,顺从父亲比什么都来得重要。还有不少人建议,可充分利用孙辈的影响力,一有空就带着孙辈陪着老人,让祖孙间频繁交流冲淡老人的悲伤。

老人自我调整心态也很重要

其实,除了子女们的关爱外,老人自我心态的调整也很重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已有十余年的孙老师表示,欲使自己尽快从悲痛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不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宣泄一番,如在亲人挚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眷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胸怀并作为永久纪念。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尽管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但无休止的悲伤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到亲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走出去,多跟外面的世界接触,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比如上老年大学学习绘画、书法、唱歌、跳舞等,使生活有寄托。只要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

(记者 刘晓娟)

作者:刘晓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