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被北大编制教授质疑的院聘教授,在网络平台卖课赚2000万,学术水平低吗?

 好一个图书馆! 2018-03-17

学术有其特定的标准,并不是获得了经济效益高,就是学术水平高。

薛兆丰在北大并不是按照体系成长的教授,因为在国内教授评比都是有一个特定的标准,需要发表论文,出专著,有课题。薛兆丰显然是从国外回来之后就进北大,成为特聘教授。这实际上是荣誉性质的,就比如说,姚明被评为某某学校的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这也是薛是不是教授的争论焦点之一。

薛的影响力是在网络上较大

他在过去的十年中,发表了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基础扎实,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其在网络上直播卖课,和平台方整体售卖超过4000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学网红。

薛受到质疑,是因为其利用北大的身份取进行知识付费。

薛的同事甚至好友反驳其并不是北京大学教授,但是在平台上利用北京大学经济学课程售卖,明显是利用北大品牌误导用户。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薛现在已经离职。

学术与市场如何定位?

薛在网络上或者市场上是受欢迎的,但为了达到商业目的,是不是有意迎合一些受众,会让学术价值大打折扣。就像其提到的观点要通过涨火车票价来调节春运,对网约车,垄断进行发声。更多的显示了其在网络上存在的价值,迎合了网民的意愿。

当然,普通人希望学术能够简单化,能够让大众明白理解,其实学术它本身是理论化的,如果全部能够很简单的去理解,那肯定也就不能称之为学术了。

这仅仅是学术争论的一个浪花,也是知识付费背景下的一次争论,或许有助于人们关注知识付费,关注学术争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