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氏”铭货泉铜母范

 昵称73575260 2021-01-28

    “月氏”铭货泉铜母范,1982年出土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黄寨乡何湾村,现收藏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月氏”铭货泉铜母范,范平面略呈方形,周有边框。范高7、周长245,范面边框宽3mm。范面中间有一凸起圆形平顶,圆形高约4mm,直径约5mm,底部呈“×”字形状纽,将范面分为两部分,共列钱4枚,左为钱背,右为钱面,钱面阳文篆书“货泉”二字。

    范面右侧左边上下各有三角形凹槽1个,左侧右边上下各有三角形乳突与之相对应。范面右侧右边正中亦有略等边三角形凹槽1个,左侧左边正中有略等边三角形乳突与之相对应。在铜母范背面铸有铭文“月氏”二字,这是新莽时期翻模铸钱用的母范。

    七年之后,即1989年,甘肃省崇信县博物馆又征集到部分陶子范残片,出土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铜城乡马沟村。经现场调查和清理,发现残窑址一处。从残存的红烧土痕迹来看,共有三座陶窑,一座挖残,其余二座已被挖空。窑口向西,有火堂和二台,残高1100,宽410mm。遗留的陶子范残片,经过整理、复原,有“货布”和“货泉”两种,一件“货泉”陶子范较完整,其它因残损严重,无法复原。“货泉”铜母范与这次出土的陶子范相比对,不论从钱范的形状、钱模的排列,还是钱文的风格,都是相同的,只是钱面、钱背、母榫、子榫和“货泉”铜母范相反,作为另一件大小形状相同的铜母范翻模的子范。此子范可直接用来浇铸钱币,但陶子范用后即毁,很难保存。

    月氏,读曰:“肉支”。月氏族是西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秦汉之际,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公元前177年—前176年)间,遭匈奴攻击,大部分月氏族人西迁今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族人称为大月氏,没有西迁的进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族人杂居,称为小月氏。《后汉书·西羌传》: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河西,击败匈奴军队。“取河西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月氏道当为此时所置,以安置归降的月氏族人。

《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县二十一,有高平……月氏道。”《西北论衡·西北历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略》载:“月氏道,汉置,故城当在甘肃平凉县附近(阙不可考)。”

    1974年居延破城子出土的《驿置道里程简》记载:“长安至茂陵七十里,茂陵至茨置三十五里,茨置至好止七十五里,好止至义置七十五里,(此处缺四行),月氏至乌氏五十里,乌氏至泾阳五十里,泾阳至平林置六十里,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以此类推,月氏道即在今平凉市崆峒区东南白水一带。“月氏”铭铜母范,不仅表明新莽时期月氏道曾铸造过钱币,并且有助于确认丝绸之路中道在关陇地区的走向,是研究丝绸之路交通的重要实物资料。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6年4期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6年4期  作者:杨涛  黄永会  孟志平 陶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