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运河】之三:春秋吃货欢乐多(上)

 昵称44915626 2018-03-17


春秋是关于称霸的故事,也是一群吃货的故事。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继承了开国领袖吕尚“吃货至上”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吃货。


他的成败,可以说都跟吃有关。



齐桓公吕小白是吕尚的第十二代孙,他最大的优点是有容人之量,不记仇,连当初试图谋杀自己的管仲都能放过,还拜他为相。想想看,当年管仲可是差点一箭要了他的命啊!就凭这一点,吕小白也算是一个人物。


不过也可以说他是心宽体胖,没心没肺吧……


管仲信奉的是“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吕尚思想基础上的管仲理论”,首先发展经济,然后再谋求国家崛起。


从伊尹——吕尚——管仲这一发展脉络来看,中国本土的政治经济学、金融学,都是从厨师这一行当衍生而来……所以又有国君是美食家,大臣是各色厨子的比喻。


齐桓公的御用厨师名叫易牙,相传是彭城人(江苏徐州)。如今徐州还流传一首诗:


“雍巫善味祖彭铿,

三坊求师古彭城。

九会诸侯任司庖,

八盘五簋宴王公。”


大意是说,雍巫(即易牙)在彭城这里学习厨艺,彭城的厨艺是从擅熬鸡汤的彭铿(彭祖)那里流传下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都是由易牙主厨招待,让大家吃得很满意,于是盟约胜利达成,齐桓公实现了他的霸业。


看来,齐桓公的霸业跟饭局好不好很有关系,而饭局好不好则跟大厨的手艺密切相关。虽然不能说易牙的厨艺助齐桓公称霸,但是兵强马壮的齐军耀武扬威一番之后,心怀恐惧的各个诸侯尝到了来自齐国的美味,心想:跟着齐国混,经常能品尝到这样的美味,似乎也不赖呦?


这就相当于美国的老罗斯福总统常说的“大棒和胡萝卜”政策的翻版:齐矛与鲁菜政策……


齐桓公就是在易牙的帮助下,通过征服诸侯的胃,而征服了天下……


而他自己也被易牙征服了。


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中说,“征服一个男人,首先要征服他的胃”,原来典故出在这里啊……


易牙的厨艺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了呢?


鲁菜中有道叫鱼腹藏羊肉的名菜,相传由易牙所创。北方水产以鲤鱼为最鲜,肉以羊肉为最鲜,此菜两鲜并用,互相搭配,咸菜色泽光润,外酥里嫩,鲜美异常。我们注意到“鲜”字即由“鱼”和“羊”字合成,古时“鲜”字的写法本是三个鱼字。鱼本鲜中之最,三个鱼就更鲜了。但是易牙所创制的“鱼腹藏羊肉”一菜,比单食鱼肉更为鲜美。正是因为这道菜,“鲜”字的写法才改为“鱼”加“羊”。


鱼腹藏羊肉


临淄当地还流传一道菜叫做“易牙五味鸡”,是齐国立国之菜——“姜子牙红焖鸡”(详情见上文:【舌尖上的运河】之二:吃货大国的崛起!)的升级版。据说齐桓公的爱妾长卫姬生了病,易牙以此菜进献,长卫姬的病很快就好了,而且从此再也离不开易牙的菜了。


易牙五味鸡


由于易牙这个厨师十分出名,后世人撰写食经之类的作品,托名易牙也是常见的。例如:明代人韩奕,曾经以造、脯、蔬菜、笼造、炉造、糕饼、斋食、诸汤和诸药八类内容编成一书,书名就托称为《易牙遗意》。明代人周履靖著《续易牙遗意》,也是托名的仿古食经之作。



易牙凭借烹饪技巧,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这就是当年伊尹凭借厨艺出人头地的翻版。不过这个人虽然拥有比肩伊尹的厨艺,却没有伊尹的能耐,人品也很成问题,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一天齐桓公跟易牙闲聊:“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


吕小白这个大吃货果然是没心没肺啊,这话也是能随便说的吗?

 

齐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但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认为齐桓公是暗示自己给他弄点人肉尝尝。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鼎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便询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四岁儿子的肉,为祈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子以献主公。齐桓公心里感到一阵恶心,然而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更加宠信易牙。

 


吕小白拥有容人之量这个大优点,但最大的缺点是无识人之明,尽管走了狗屎运,他所信任的管仲和鲍叔牙两个吃货都是雄才大略,但是管鲍二人一死,齐国形势就江河日下。


管仲临终前对齐桓公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请国君务必疏远易牙、卫开方、竖刁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管仲去世之后,爱吃鲍鱼甚至不惜改姓的“吃货王中王”鲍叔牙接任相国的位置。齐桓公一开始还听管仲的话,将易牙等三人撤职,永远不准入朝,就这样过了三年。


然而这三年对于齐桓公来说,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倍感煎熬。没有易牙给他做菜,他觉得吃什么都“食之无味”,最后还是把易牙等人召回加以重用。鲍叔牙怎么劝,齐桓公也听不进去,于是郁郁而终。


后来齐桓公得重病,易牙与竖刁作乱,填塞宫门,筑起高墙,内外不通。一生爱好美食的一代霸主齐桓公,就这样也落得个活活饿死的下场。


这可真是——生得光荣,死得尴尬……


齐桓公之后的霸主分别是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各个都是大吃货。宋襄公这个凑数的咱就不说了,我们再说说其他三个。齐桓公死的时候,后来成为晋文公的公子重耳,当时的身份正是齐桓公的女婿,在齐国享受娇妻美妾,吃鲁菜吃得上了瘾。鲁菜比山西菜花样多多了,重耳于是有点“乐不思晋”。


重耳被逼出逃十九年,起因是后妈骊姬在太子申生进献给老爹晋献公的胙肉中下毒,并栽赃给申生。骊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戏精,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翻阅,这里就不展开了。



胙肉,就是祭祀用的肉。《史记.秦本纪》中记载,惠文君“四年,天子致文武胙。”周赐给秦文武胙,表明秦在诸侯中的应有地位。


古人认为,祈福时以牲体通神,神灵在享受祭肉之后,便将福祉寄寓在祭肉中。严肃的祭礼完毕,大家开开心心地把美味的胙肉分着吃了,就能够得到神的恩赐。因此,分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往往是祭礼的高潮部分。分胙既要求平均,又要求体现等级尊卑,由主祭者掌握分配权力,又从受胙部位和次序上体现受胙者的身份尊卑。《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着陈平在宗族里就掌管分胙的事务。后来又有个成语“胙肉之赐”,电视连续剧《上书房》(第33集),雍正皇帝在秋节上,赐三阿哥、五阿哥、六阿哥砚台等物。却最后独赐四阿哥一块肉,此即胙肉之赐,意喻传位于四阿哥。


在胙肉里下毒,不仅是对神灵不敬,更是蓄意谋杀至亲,难怪轻信骊姬的献公气疯了。


胙肉,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也就是火腿。古代防腐技术不好,祭祀从准备到完成少说也得两三天,要是到分食的时候变质臭了就尴尬了,因此通常要腌制一下,演变到现在就成了火腿。



这就是一块肉引发的家族惨案。


申生有口莫辩自缢身亡,重耳得知消息赶紧带着人跑路。逃亡的路上饿得快死了,重耳向田里的农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他的跟班介子推割了大腿上一块肉,炖了碗野菜肉羹给他吃,重耳感动到涕泪交加,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同样是吃人肉,重耳的境界和他的岳父吕小白可谓天壤之别。



重耳后来成为晋文公,大赏追随他逃难的这些跟班,介子推却坚持不受,跑到绵山(位于山西介休)躲了起来。晋文公亲带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


不知谁出了个馊主意,介子推不愿出山,你放把火,他躲不住了,还能不出来吗?晋文公求人心切,于是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火势太大控制不住,直接把介子推及他老娘烧成了灰。



文公当时的心情一定是这样的:



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如今则融合到清明节中。


虽然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与食物有关,然而寒食节却是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不允许生火做饭,你以为吃货民族会被这点困难难倒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食品发展出凉粉、凉面、凉糕、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形成了寒食专供的饮食系列。


于是,好好的一个悼念介子推的节日,就被玩成这样了……

 


在晋文公之后称霸的秦穆公有一个很著名的用马肉买人心的故事。秦人当年就是靠给周王室养马起家的,因此秦国历代国君都很爱马。秦穆公尤其如此,曾到处搜寻好马。有一次秦穆公丢失了良马数匹,被岐山下的一群乡下人掳获。这帮人就是一群吃货,立即把马给宰了,三百多人聚集一处,兴高采烈地开了场烧烤派对。



穆公的属下官吏带着军队到处找马,发现马已经被杀了,这可是国君的心头肉啊,这还了得?!于是,官吏派兵把这三百多人抓起来,听候穆公发落。穆公了解情况后沉吟不语,这帮乡下人心想,坏了,光顾着吃马肉开心了,没想到居然是国君的马。烤马肉虽然好吃,但是为此搭上一条命实在是不值啊!


万万没想到,穆公沉吟良久冒出一句:“没有酒的BBQ还能叫BBQ吗?来人啊,给壮士们赐酒!”于是命人送来数十大壶的美酒。



这群乡下人吃了马,不仅没受罚还饮到了美酒,不禁喜出望外,当场高呼:吾王万寿无疆!(万寿无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豳风·七月》)


穆公当时心里一定是复杂的,一边是心爱的宝马,另一边是几百条人命,他权衡了半天,反正马已经死了也不能复生,还是借此机会显示一下仁德更划算。


后来秦晋两国交战,在龙门山这个地方穆公受到围困,危在旦夕。突然跑出来一群猛男,奋不顾身地攻击晋军。秦穆公因此反败为胜,抓了晋惠公。这些救命恩人就是当年吃了马肉被赦免的人,如今来报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吃货的力量是无穷的!


辅佐秦穆公的股肱之臣百里奚,其经历就更传奇了。



他年轻的时候才学过人,但是出身低贱,家里非常穷,没机会做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旷世奇才,于是就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在百里奚出游那天,杜氏一大清早起来,宰杀了唯一的一只下蛋母鸡,劈了门闩炖母鸡,煮小米饭,给丈夫饯行,夫妻俩抱着痛哭一场,百里奚洒泪而别。



百里奚出门混了一大圈,过了好几十年也没混出什么名堂,还被楚国俘虏成了奴隶。胸怀大志的秦穆公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他很有才,用五张黑羊皮把百里奚换过来,拜为上大夫(丞相)。上大夫百里奚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果然是一代贤相。


但不知什么原因,他把老家的妻子杜氏忘了,也可能闯荡这些年遇到什么变故造成了失忆,总之把自己老家的老婆和孩子都给忘了。


有一天,百里奚在相府里摆宴,一时间觥筹交错,歌舞莺莺,非常热闹。一个洗衣服的老年女佣听到乐器声后,主动要求为大家演奏一曲。百里奚一听,自己相府里真是人才济济,连洗衣佣人都会弹曲啊,于是欣然表示同意。


那老妇人自弹自唱道: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时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覆以柴,舂黄黎。

搤伏鸡。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贵捐我为?


听着这委婉幽怨,字字真切的歌词,百里奚大为惊讶,就上前去询问,方才知道原来这个洗衣老妇,就是自己的结发妻子杜氏。杜氏自丈夫离别之后,在家苦候丈夫佳音,却几十年杳无音讯。家境贫困,又逢上灾荒年景,婆婆去世,她葬了婆婆带上儿子外出逃荒。杜氏讨饭到秦国,打听到百里奚已经在秦国当了大夫。为了能接近百里奚,她设法当上了洗衣佣人。


百里奚患上失忆症,连自己曾有老婆孩子都忘了,结发妻子的样貌也是见面不识,但是炖老母鸡的香味却始终萦绕在记忆深处。


在这首唱词中,杜氏一共提到了三次母鸡,她用当年夫妻离别时那顿难忘的炖母鸡,成功唤起了百里奚的记忆。夫妻相认之后,俩人当着众多宾客的面抱头痛哭起来。秦穆公知道这件事后,还派人送来了许多财宝馈赠,以示祝贺。从此,百里奚位高不忘旧情,相堂认妻的故事在民间传为美谈。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后来成为秦穆公称霸之路上立下大功的秦军将领。


这就是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吃货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