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奇谭 二战末,已经穷途末路的日本军队仍然在负隅顽抗,甚至叫嚣要发起针对盟军的“一亿玉碎”全面反扑。后来,正是由于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升起了两朵可怕的蘑菇云促成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一个疑问是,当时向日本投放核弹的美国轰炸机在没有任何掩护的情况下,千里迢迢来到目的地执行任务,为什么没有遭到日本的击落? 日本的空中力量经过长年的战争,已经损失殆尽。从1941年开始,日本生产了近7万架军用飞机,到1944年底已经损失了5万架。而到空投原子弹的1945年8月,整个日本陆海军剩余的飞机只有8000多架,其中战斗机不到2000架。而面对的盟军飞机差不多2万架。 这还不谈飞机性能上的差距,仅数量上的巨大差距就已经让日本无力抵抗了。而在地面防空方面,战前日本长期不重视国土防空,只有被野战部队淘汰下来的三流人员才会去本土防空部队。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本土的防空兵力只有防空战斗机队的10个中队和150门高炮。等到本土被美军空袭后,日军才开始注意本土防空,但为时已晚。 例如,从高炮的数量来看,战争结束时驻本州的3个高炮师约有高炮1300门(主要是76毫米高炮),仅为德国投降时高炮数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要以数量有限的飞机担任国内所有要地的防空作战,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而且日本军方认为,如果为了中小城市的防空而分散和梯次使用兵力,分明是正中敌人的圈套,使战斗力毫无意义地消耗掉。 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长崎的时候,美军轰炸机为啥没被击落?不敢吗?从这一点上来看日本本土在战争后期已经几乎是“不设防”状态。这么说可能有些过分,那么再精确一些,日军在之前的轰炸之中,本土防空设施严重消耗,不得已集中力量对付美军的大机群,而对于一些小规模机群则是“不理不睬”,让民众进入防空洞躲避。 而且那个时期日本国内资源严重消耗,甚至出现了全国上下砸锅卖铁为军队凑齐武器弹药的极端情况,就连军用油料都需要从每家每户的食用油中提取,可以想象当时日军供应是多么紧张。防空部队可能打完一炮,下一炮就没有炮弹了。 美军轰炸机成群结队,以大编队的方式出现在日本上空,不管是日本军方还是老百姓,都习惯了这种轰炸,当搭载有原子弹的美军轰炸机出现在广岛和长崎上空的时候,当地的日本驻军和老百姓根本就没在意,这几架美军轰炸机根本不值得起飞战斗机去拦截。 还有不少老百姓站在大街上仰望美军轰炸机,谁也不知道这几架美军轰炸机中的一架,其搭载的武器可要比上百架轰炸机投下的炸弹还要可怕。当美军投下的原子弹在距离地面数百米,被气压引信引爆的时候,广岛和长崎的军民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别的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