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黄帝内经》中明明说''''经络''''可以看到,到了现代却说''''经络''''看不到?

 tjboyue 2018-03-18

首先要先说一下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描述的解释

《黄帝内经》是确实把人体血管和脏腑利用解剖学分析明确,故而有了上面这段,但是单纯肉眼可见的这些东西是怎么工作的呢?于是古人提出了脏腑和经络的藏象学,也就是把肉眼可见的器官和血脉以及肉眼看不见的运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具体理由可以看看如下分析:

首先要先了解一下古人如何了解到经络的

《黄帝内经》首先就是利用解剖学去了解人体血脉,脏腑.

“经络”这个词汇的出现最晚。《回眸与反思: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的作者统计了《灵枢》与《素问》中“经脉”与“经络”两个概念的使用次数。“经脉”一词的使用是:在《灵枢》为52次,在《素问》为33次,一共是85次。“经络”一词的使用是:在《灵枢》为31次,在《素问》为26次,一共是57次。该书作者说:“据此可知,经络一词应该晚出,它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此前更多用‘经脉’一词。”该书作者自问自答:“经脉怎么变成了经络呢?这是由于后来《内经》将‘脉’分作三级:经脉是主干,主干分为支络,支络再分为孙络。” 

 这也就是说,在《黄帝内经》里,把“经脉现象”给物化成为“经络系统”了。根据当代经络实质研究权威专家的定义:“经络系统是由十二条正经、八条奇经、经别、络、经筋和皮部构成的网络周布全身的一个复杂系统;是人体机能的联络系统、调节系统和反应系统。”根据这个概念定义,它是我们人体里存在的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解剖生理学系统。这种观点,被称为是“黄帝经络学说”。

有了肉眼可见的脉络自然就要考虑其工作原理,于是经络和脏腑所说的心肝脾肺肾等名词既有藏象学(即所谓的脏腑虚化内容所指)含义,又有解剖学上的含义。

至于现代说“经络”看不到,就要提到一个人--恽铁樵。

当时西医学传入中国时,是伴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内容,以入侵的方式,包括战争和文化入侵的方式传入的,关键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入侵还成功了。所以,当西方科学技术思维成为主流时,西医学的心肝脾肺肾等名词的即使雀占鸠巢,也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要求其另造一个字作为专有名词。反倒是被打作“异端”的中医学,不得不为这些词原来就有,却又区别于“主流”的内涵寻求解释。故而他提出了个脏腑虚化理论:“春生物授之夏,夏长物授之秋,秋成物授之冬,冬藏物以待春之再生。故四时之序,成功者退。母气即衰,子气代王。《内经》以肝属之春,以心属之夏,脾属之长夏,肺属之秋,肾属之冬。则肝授气于心,心授气于脾,脾授气于肺,肺授气于肾,肾授气于肝。故《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不明此理,则处处荆棘,《内经》无一语通也。”于是自此之后中医理论的经络脏腑都只有藏象学含义而没有解剖学含义了。

现今大家重新去认识黄帝内经,也因此思考,内经所描述的经络是什么,经脉是什么。切忌混为一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