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滑铁卢》

 纪勇 2018-03-18


 那一场著名的战役,让滑铁卢——这个普通的比利时小镇名留青史。自从1815年6月之后,这里便成了一个朝圣之地。历史跟拿破仑·波拿巴开了一次残酷的玩笑,让这位几乎战无不胜的军事天才狠狠摔了一次跤。他倒下了,然后在大众的缅怀中不断“重生”。关于滑铁卢的小说、影视、传记、艺术创作从来都不缺少,然而再多也不嫌多,人们津津乐道这个故事,他的传奇是旁人无可企及的巅峰,他的陨落必定也带着历史的悲剧美感。

英国作家伯纳德·康沃尔撰写的传记作品《滑铁卢》,副标题名为“四天、三支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时间就是威灵顿手里的那只表,公爵表现得镇静自若,但士兵们注意到他经常看表,后来公爵说,表的指针慢到了肉眼无法察觉的地步。战役本身是一场为期四天的作战的决定性军事行动,有大约185000人上阵作战,近5万人或死或伤。高度浓缩的时间框架让整部作品充满了紧张动感,久久尚未抵达的布吕歇尔军队加剧了悬念,而发生在四臂村、乌古蒙、圣约翰山等处的每一场小型战役,一次次难分胜负的殊死搏斗,每个细节似乎都能改变战局的走向,战斗是如此激烈,大炮的残酷轰鸣声就像一阵阵不间断的响雷。

厄尔巴岛羁押着一头装睡的雄狮。像拿破仑这样斗志旺盛的人,怎么可能甘心1812年的兵败莫斯科?与其说他输给了俄罗斯,不如说他输给了恶劣的天气。他在等待时机,复辟的波旁王朝不得人心,法兰西的群众也在想念他们的皇帝。本书开端就是这一记漂亮的回马枪,1815年3月,拿破仑甩开了监视者,从厄尔巴岛回到了法国。“天大喜讯!拿破仑再次登陆法国!万岁!”这是法国人的热烈反应。正在召开的维也纳君主会议被迫变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双方的军队正在集合中,而拿破仑向来不喜欢防御,1815年6月,他出征了,目标是用一轮重拳,彻底打垮布吕歇尔和威灵顿。

滑铁卢战役是世界战争史的经典,这场大战不仅使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一蹶不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十九世纪初叶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阅览《滑铁卢》,再次回顾这场大战,有一连串偶然因素促成了拿破仑的失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一场意外的大雨,这场大雨严重影响了法军引以为傲的大炮的效率,更迫使拿破仑把进攻的时间推迟了好几个小时,而这几个小时恰好足够驰援威灵顿的普鲁士军队及时赶到。法军的失败就此定局。我不由设想:如果没有这场大雨,或者,如果奈伊不瞻前顾后,一鼓作气拿下四臂村的十字路口;如果热罗姆·波拿巴不急于证明自己,按照指示仅仅围攻乌古蒙而不是投入大量兵力去攻打这座堡垒;如果格鲁希率领几万大军与主力会合而不是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转……如果其中之一成真,滑铁卢会不会成为拿破仑新的起点?可惜历史永远排除假设,滑铁卢注定只能是拿破仑这位绝代伟人最后的秀场。

本书的另一颗明星是威灵顿公爵。身为英国人,作者在感情上明显偏帮威灵顿,公爵大人克制冷静,皇帝陛下却时常陷入危险的激情,法军将领奈伊等人也显得或无能或昏头。比起威灵顿在联军部队中如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拿破仑更富有戏剧性也更具有悲情色彩,因此很多人刻意忽略威灵顿,而宁愿把荣光赋予拿破仑。本书可以看做力图消除“拿破仑神话”的一种方法。作者将很多视角聚焦威灵顿有个好处,突出了这场战争最扣人心弦之处——棋逢对手!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失败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倒了的拿破仑·波拿巴比立着的拿破仑·波拿巴更高大。”如果这句话成立,前提是要看到与拿破仑比肩而立的威灵顿,能够遇到高质量的对手,这是军人最大的幸运,他们不因对方的伟大而减损自身的光芒,激烈的相互碰撞是命运线的经纬交汇,共同编织了一部伟大的战争史诗。

(《滑铁卢》,[英]伯纳德·康沃尔著,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