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老鄧子 2018-03-18

                   


王朝时代,皇帝霸道,自己死了,或者皇太后和皇后死了,不仅自己家里人要服丧,举国都要跟着。以清朝为例,皇后、皇太后死了,叫做国丧,国丧期间,官员素服一年,禁止娱乐百日,百姓则服丧一个月,禁止娱乐百日。等于是自家人死了,让别人跟着哭,不仅哭,而且哭完了,连找个乐子也不行。如果皇帝死了,动静就更大。

其实,你是皇帝,你和你老婆或者老娘翘了,让官员装模作样在出丧的那天真的或者假的悲戚一下,倒也未尝不可,谁让你是天子呢。可是,那么长时间让人穿着丧服,而且不能举乐演戏,即便是自己家人,活活这样憋着,都受不了,何况两姓旁人?那时候,人没别的消遣,无非看戏听曲,一下子憋三个多月,真是活受罪。而那些吃开口饭唱戏之人,没有营生,干熬这么长时间,不算富裕的,家里则要断顿了。难怪说相声的,会编出来《改行》,替艺人发牢骚。

所以,后来只要是国丧期间,熬过头一个月,人们就会偷偷唱戏,百姓听,官员也不例外。只是,为了别弄出动静来,就把响器给歇了,不敲锣打鼓,戏装也尽量从简,别太花哨,干脆素服。久而久之,官府知道了,也睁眼闭眼,由他们去了,只要没有人特别告状,民不举官不究。时间一长,就成了不成文的定例,等于被允许了。

但是,在康熙年间,这样的惯例,还没有形成,好事之徒,还比较活跃。总有那么些人,成天吃饱了没事,端着鼻子到处嗅,嗅到了什么就举报,御史再好事,就弹劾。弹章一上,皇帝就是不想多事,也不能的了。康熙朝著名的才子赵执信,就是这样吃了瘪。

那一年,康熙的佟皇后故去,国丧之前,洪昇的新作《长生殿》问世,在大内上演,大受好评,于是,京师内外,王公贵胄,达官贵人,但有堂会,必定演《长生殿》。赶上国丧,只好暂停,大家都在兴头上,在看得有滋有味呢,冷不丁停了,人人沮丧。等到头一个月过去,正赶上洪昇的生日,有朋友,包括唱戏的班主,都撺掇洪昇,小范围请朋友偷偷演一回,不多请,不声张,洪昇也就答应了。

在洪晟邀请的朋友之中,名声最大的是康熙朝的大才子赵执信。此人18岁中进士,高中第六名,时年25岁,为翰林院检讨,仕途一片光明。如果不出意外,此后出将入相,倚马可待。

然而,不幸的是,此番演戏,被好事者嗅出,御史一纸弹章,事儿大了。这种事儿,事关政治正确,只要有人揭发,一定得严惩,就是有人想替他说情,都不敢张嘴。别人跑得了,赵执信跑不了。在被抓进之后,赵执信一个人都没有牵连,就说座中只有他自己。当然,这种话没人信,最终,还是有五十几个官员被牵连。赵执信被罚得最重,免去官职,永不叙用。多事的告密者趁心了,但一代才子,却被永远地断送了前程。幸亏康熙皇帝还算宽容,换一个,赵执信的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告密者此后,人见人烦,不久,仕途也终止了。但是,损人,害人不利己的事儿,就是有人喜欢做。

此案过后,京师流传了多首有关此事的诗,其中最有名的两句,就是:“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也好,没有了官衔的赵执信,诗倒是写得更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