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中国的重建

 江南一鱼6jvvqc 2018-03-18


张弦

1.台湾·坐十分钟陶渊明

谈“乡土中国的重建”绕不开1840年的鸦片战争,那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1853年佩利航渡日本,1856年日本所有港口开放,1860八国联军进北京。东方文明在这个时候突然断掉了。东方文明不存在了,只存在于西方文明为主脉的背景下。这是中国乡村故事的大背景。

西方以耶稣为纪年,中国以各个皇帝为纪年。梁启超曾提出,是否可以以孔子诞辰为纪年,统一标准。历史学家把1949年作为非常关键的时间。中国开始用了西历,代表中国开始正式纳入西方世界,划入世界史范畴。

西方认为中国的文明是野蛮人的文明,是穿蓝袍子的野蛮人。20世纪的文明,是我们对西方文化不断接受,不断抵抗的过程。今天来看这样的一个主题,不管如何定义乡土中国,心中永远有两种力量,一边在接受,一边在抵抗。

确实应该在文化上把这件事情梳理清楚。很多时候我们接受也没有接受好,抵抗也没抵抗住。重建乡村一定要知道我们文化的立场在什么地方,文化的脉络在什么地方。


2.讲六本书

我想推荐六本关于乡村的书,《边城》、《竹林的故事》、《受戒》,体现了中国人心里面很美好的乡村意象。后面三部《家》、《林家铺子》、《多收了三五斗》,体现了我们的抵抗和毁灭的过程。

中国农村一直在受着一轮轮的剥削,农村是被剥削最厉害的地区。三十年代《多收了三五斗》,就是农业文明面对工业文明时的景象。后来到了新中国,剪刀差,农业补贴工业,城市发展依靠剥削农村。

现状:农村人还在被城里人剥削,城里人有社保、医保、养老保险,而农村人没有。

这就是我们的乡土中国,这么多年悲惨的命运。

这些年很多浙大人,听说我研究乡村问题,觉得很怕。认为乡村代表野蛮、愚昧的落后文化。可是我们要知道他又隐含了我们很多美好的记忆,中国民族的源代码存在乡村里。


3.台湾民宿,台南府城谢宅。

就在一个菜市场里,日据时代的景象得以保留。日据时代租用铺子,都需要通过中间人。平安嫂通过争取直接拿到商铺,她的商铺被命名为壹号商铺。

他们家里人说了一句话“你可以模仿我的房子,也可以盖一个很好的房子,但是你要有耐心等一百年,才能叫百年宅”,这个家族的灵魂都在里面。

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城市的破坏非常厉害,我是杭大的校友,20年不进杭大了,进去了就是一遍遍的羞辱,他完全不尊重我的记忆。上次建斌也谈到一幢楼有可能拆迁,这个问题有必要争论吗?这些记忆全部被毁灭。

比如我小时候住杭大的2幢,东3楼下文革的水牢。换了一拨人,他们把这些记忆全部毁掉。中国人很有意思,他把老祖宗的牌位供起来,但是爸爸爷爷这一代他们是不认的。

一个学者说,改革开放30年,对城市的破坏超过了文革。就像杭州,现在的杭州跟我们小时的杭州有什么关系啊,这是一个完全不相干的“新”杭州了。龙游,以前是个非常漂亮的江南小县城,今天那些有记忆的房子全部被拆了,全部都是开放商盖得最烂,最低级的建筑。我们规划里还有很多稀里古怪的条文,比如规定所有的建筑要朝南,这太奇怪了,这造成我们的建筑,非常单调;但是我们过去乡村的房子不是这样盖的。成都更怪了,规定所有的住宅容积率要四,成都以后怎么拆啊,没法拆了。

当然,我们没法否认这些年城市化中有很多非常好的地方。所以我们看了平安嫂的房子,就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建筑。我们住这样的民宿,是去感受在日据时代,这样一个家庭,是怎样生存下来的。

在这样一个背景里面,城市留给我们在座的没有机会了。城市已经被毁掉了。


4.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摇滚圣地,就在一个乡村里,只有一万人口。在69年5月份,3天涌入40万音乐爱好者。其实我观察到,到工业化和科技浪潮出现的时候,反对的浪潮也就出现了。按道理做音乐节在城市里最方便,但是他们回到了乡村。

这就是说为什么乡村的机会非常多,因为他们对乡村动手比较晚,破坏程度比较小。

在工业化、科技浪潮下,逆城市化的浪潮就要来了,这是我们看好乡村的最大理由。历史上,英国、美国的逆城市化浪潮,都是伴随科技发展。

从政策层面来看,为何乡村的未来有很大的前景。乡村是我们未来最大的资金池。乡村未来会成为消化通货膨胀的最好的地方。

风水轮流转,中国乡村的厄运已经有200年了,所以乡村的风水一定会好转起来。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的乡村非常有潜力。


5.小川三夫的故事(《留住手艺》)

对待乡村的手段有很多方式,推荐一本书——《留住手艺》,小川三夫是个木匠,师傅要求他到山上看每棵树,当风吹过来,树往哪里歪。有些树非常高大,运不下山,要切成四片。运到庙里,要根据南北东西四个方向重新组合,和树原来的方向一致。

冻结式保护,对现代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日本人花了非常大的力气来做冻结式保护。这和日本近些年产生了很多绘画大师、艺术家、音乐家、建筑师,应该是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故事,我想表达的是,日本人觉得文物有很大的价值,可能现在还不理解,就冻结起来。

我们现在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就连插秧插得非常整齐的手艺可能都失传了。


6.有关“白头翁”

台湾土沟农村美术馆,找个一个老头叫白头翁,拍了很多照片,后来白头翁成了台湾名人。当年土沟农村美术馆,是两个年轻人到农村,他们做了很多阿爸阿妈的工作,为乡村做了很多的城市公共家具。土沟有特点了,城里人来了,农家乐生意好了,家长给城里工作的儿子、女儿打电话,让他们重返乡村谋生。台湾现在在做社区营造计划,他们是建一个活的乡村。乡村的项目,没有年轻人回到乡村,是死路一条。

我们的乡村,现在很多都是空心化,连十三四岁的小孩都没有了,都去镇上上学了。我们要重建乡村,就需要让年轻的人回到乡村去。我们这些投资人要注意,一定不要认为重建乡土中国就是完成自己乌托邦式的梦,而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让年轻人回到乡村去。只有这样,乡土中国才会有戏。东方的、西方的风格其实不是很重要,重要的要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徽式建筑,过去是有家族血缘结构的背景的,房子布局和此有关。现在这些关系没有了,现在还重做这样的新古董,有意义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投资乡村,但是我看到很多错误的地方,有一些人就想着自己桃花源的梦想,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孩子是否愿意回到这样的乡村。




我们在做什么?

在临安河桥拿了一个乡村,边上是个古镇。这个房子是石头堆砌的,隋代的时候山上有个很大的庙,这个庙后来成了村子里很多房子的原材料。我们采取了冻结式的保护,如果我们再不保护,就要被他们拆掉了。离城市近的房子,都已经被拆掉了。像这样完整的村落,已经没有了。村里全部都是百年左右的老樱花。对于这样的老东西,如果大家看到了一定要尽快保护起来。

过去我们投资村落提出了三条要求:源头水、自然聚落、要有大树。但是这三个条件,符合的越来越少了。只要是交通条件允许,乡村的大树大都进城了。树和房子、自然的关系,是多年形成的,是融合和谐的。老百姓根据多年的居住环境后,才能打磨出原始的居住结构。

其实我们更多的考虑的是怎么让年轻人重回乡村。在山东,形成了一个电子商务村,村落形成产业,房子有人住了,才被更多地保护住了。我们要让新的产业回到乡村,让年轻人回到农村,让新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回到农村。这样才是对乡村最好的保护,才能让乡村焕发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