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生物肥料时代已经来临

 文豪学者 2018-03-18

继第十六届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后,菌肥已经逐渐成为了肥料界的新宠儿,微生物菌肥的时代就要来了!在前不久的央视播出的《被化肥“喂瘦”了的耕地》中,明确指出了中国农业因为长期依赖化肥,盲目过度的施用,导致化肥利用率极低,而剩余没有利用的化肥则留在了土壤中长期积累,严重致使土壤造成板结、酸碱化等各种土壤问题。不久国家又提出化肥零增长的计划,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和实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生物菌肥将来也将打开新的市场。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李俊曾表示:“中国比任何国家都需要发展和使用生物肥料”,发展微生物肥料成为国家战略选择。目前众多化肥企业纷纷增加生物肥料产品线或者寻求代工合作,加剧了生物肥料的市场竞争。导致微生物肥市场急剧膨胀,产品必定会参差不齐。

微生物肥料时代已经来临

那么什么是微生物化肥呢?我想肯定还有很多人不太清楚。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在我国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从根瘤菌剂到细菌肥料再到微生物肥料,我国的微生物肥料也在逐步的发展。微生物肥料是活体肥料,它的作用主要靠它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代谢来完成。只有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处于旺盛的繁殖和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物质转化和有益代谢产物才能不断形成。因此,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类、生命活动是否旺盛是其有效性的基础,而不像其它肥料是以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形式和多少为基础。

而现在,人们对微生物肥料仍然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很多人认为微生物化肥是一种肥效很高的肥料,可以完全取代化肥。也有些人认为它根本不是肥料,,没有什么作用。而国内外也因此做了很多实验。实验表明,根瘤菌确实提高了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的固氮效能。也有增产的效果。合理应用其他菌肥拌种或施用微生物肥料,对非豆科植物也有增产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是化肥达不到的。

在菌肥的推广过程中发现,菌肥行业的推广仍面临着问题。

第一个问题,普通生物菌肥的使用效果不稳定,多数情况跟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将未完全腐熟发酵的生物菌肥投放市场,导致市场混乱。对于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基地应该经过层层标准检验,确保产品质量过关。很难得到农民的认可。由于质量参差的产品,农民使用方法、使用量不太清楚,发现试用效果不明显,甚者造成烧苗现象。对于菌肥推广最难的是很多农民对菌肥有认识误区,增加了今后宣传推广的难度。

第二个问题就是一些企业过分夸大宣传。原本企业的生物菌肥菌种比较单一,效果并非所说的那么好。即使是有多种生物菌种的一些较好的肥料,也是需要注意温度、时间以及使用量的问题。当前生物菌肥的大多数宣传集中在增加产量、提质,抗逆防病方面。让经销商、零售商和农民都深入系统的了解生物菌肥的功效及特点,让农民真正体会生物菌肥的优越性,生物肥料才能得到大面积使用。利用生物防控病害的方法,将农药和化肥一起使用,对生物菌肥进行宣传可能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最后问题就是大多普通菌肥菌种单一,未彻底腐熟发酵。常规菌肥,功能性的厌养菌较少,以营养好养细菌为主。作用局限于固氮、解磷、解钾等。而大多菌种都是单孢结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多孢菌则是多孢结构,在适应能力保存日期等方面都比单孢结构的菌种强很多。普通菌肥一般引进的是单一菌种,多数不是原菌种一代,二代以上居多,菌种的纯度不高。原料发酵不彻底,严重影响菌种数量,导致生物菌肥效果不佳。

微生物肥料时代已经来临

微生物

微生物肥料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才获得众多的关注,看来国家和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化肥对土壤的伤害,土壤质量变得越来越不好,板结、酸碱化问题日益加剧。而菌肥相对于传统化肥在这一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使得菌肥慢慢被农户所接受。

微生物肥料用途非常多,可以用于拌种、蘸根、浸种、做底肥、追肥,穴施或者是沟施。其中拌种是最为简便、有效的。那么应该如何拌种呢?拌种,固体菌肥加清水调至糊状,然后与种子充分搅拌,稍晾干后播种,并立即覆土。液体菌剂则加清水稀释,浸泡4-8个小时。有的菌肥也可以和化肥同时拌用作底肥。

想要微生物肥料达到最好的效果,首先,对于微生物肥料自身条件,菌数是衡量一种菌肥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国家规定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克(颗粒1亿/克),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有效活菌数≥2000万/克。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说明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其次,是产品本身的保质期,施用菌肥的时候,要看清楚产品是否在保质期内,目前我国菌肥保质期一般不超过1年,购买后要尽早施用,避免肥效过期。多孢菌常规能保存35个月,比常规菌肥延长了23个月保存期。

其次就是外界因素了。最重要的是温度,施用菌肥的最佳温度是25-37摄氏度,低于5摄氏度或是高于45摄氏度,菌肥的施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高温、低温、干旱条件下的土壤不宜施用菌肥,缺失了菌肥正常生长的条件。但是多孢菌的适应环境能力更强,耐受温度达140度,是单孢菌的好几倍。其次是时期,菌肥的最佳效果时期是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营养大量吸收期前7-10天左右,施入后菌种开始繁殖生长,到作物营养大量吸收期时,菌种已经繁殖到了一定数量,菌肥效果最佳。再次是用量,不能次性就施入过多,会导致肥害。如果植物以前是使用的化肥,则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应循序渐进。最后就是独立性,像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和含硫的化肥(如硫酸钾等)以及稻草灰等是不能与菌肥混合施用的,它们会杀死生物菌,破坏肥效。微生物肥料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的,要想达到最好的施用效果,必须要注意很多问题。

多孢菌微生物肥料效果和适应性都比较强,也是目前发展的方向,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突破的,,土壤问题也将得到改善。一起迎接微生物肥料的时代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